说起这个秸秆做肥料,我可算是有点实践心得。前些年,每年秋收完,地里那叫一个愁人,全是玉米秆子、麦秸秆啥的。以前图省事,一把火烧,但这几年不让烧,说是污染环境。直接翻到地里,也不是不行,但有时候第二年开春,那苗就是长不壮实,听人说是因为秸秆在地里分解要抢氮肥,跟庄稼抢营养,弄不好还减产,这可不行。
我就琢磨,这玩意儿扔可惜,烧不让,埋还可能碍事,那能不能变废为宝?刚好听村里老人说过以前他们拿这玩意儿沤肥,我就动心思,自己搞搞试试。
开始动手折腾
一开始真没经验,就是把收回来的秸秆堆在一块儿。想着堆着堆着不就烂嘛结果?好家伙,堆大半年,外面看着有点黑,扒开里面还是黄澄澄的,根本没咋烂。而且那一大堆,占地方不说,风一吹还刮得到处都是。
后来上网查查,也问问农技站的朋友,才知道光堆着不行。得粉碎,还得加点“料”进去,关键是要加水保持湿度,还得有微生物帮忙分解。这下有点方向。
我就找个角落,挖个不深不浅的土坑,算是我的“沤肥池”。先把秸秆弄短,家里没粉碎机,我就用铡刀铡,那可真是个力气活,铡得我腰酸背痛。后来学聪明点,趁着刚收割完秸秆还带点水分,用旋耕机在地头先打碎一部分,再收拢起来,省不少事。
然后就是“加料”环节。咱也没啥高级玩意儿,就地取材:
- 鸡粪:邻居家养鸡,我去要点,这玩意儿劲大,据说能快速升温,促进腐熟。
- 烂菜叶:自家菜园子淘汰下来的老叶子、烂菜帮,也扔进去。
- 土:掺点园土进去,据说能吸附臭味,还能提供一些矿物质。
- 水:这是关键,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我就是边堆边泼水,用手抓一把感觉湿乎乎的但不滴水,就行。
一层秸秆,一层粪,再撒点土,淋点水,就这么一层层堆起来。堆到差不多半米多高,我就用塑料布给它盖上。为啥盖?一是保温,二是保湿,三是防止下大雨把里面的好东西冲跑。
耐心等待与翻堆
接下来就是等。但这期间不能完全不管。大概过个半个月二十天的,我就得把塑料布掀开,用叉子或者铁锹把那堆东西翻一翻。这叫“翻堆”,目的是让里面的料能均匀接触空气,让微生物更好地工作,腐熟得也更均匀。刚开始翻的时候,那热气腾腾的,还有点氨水味儿,挺冲鼻子,得戴个口罩。
翻堆也是个体力活,尤其是堆得大的时候。每次翻完,再稍微加点水保持湿度,然后重新盖就这么折腾,大概翻个三四次,前后差不多得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看天气和堆的大小。
成果与感受
等那堆东西颜色变得黑黢黢、油亮亮的,闻起来没有臭味,反而有点土腥味,抓在手里感觉松软、湿润,里面原来的秸秆、粪便都看不出原样,那就说明差不多成功。
你别说,这自己做的肥料,用着还真不错。我把它撒到菜园子里当底肥,种出来的蔬菜,感觉比以前光用化肥的长得要壮实,叶子也绿油油的。用到大田里,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化肥,但确实能少用不少,而且感觉土壤也松快些,不像以前那么板结。
总结一下,这秸秆做肥料,确实是个好法子。虽然过程挺费力气,也需要点耐心,不像买化肥那么方便。但好处也实实在在,既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又能省点肥料钱,还能改良土壤。对我来说,这折腾是值得的。现在每年秋收后,我都习惯性地把秸秆收拢起来,留着慢慢沤肥,也算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小经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