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多肉用不用肥料这个事儿,真是各有各的说法。我刚开始养多肉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看它们一个个小小的,感觉挺抗造的,就觉得大概不用施肥,毕竟野外那些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哪有那么多讲究。
所以头一年,我基本就没管过肥料的事儿,就浇浇水,晒晒太阳。大部分肉肉也确实活得好好的。但是,养着养着就发现问题,有几盆长得特别慢,感觉一年到头都没啥变化,叶子也不够肥厚,颜色也灰扑扑的,没啥精神。这时候我就开始琢磨,是不是土里的那点营养早就被吃光?是不是该给它们“加点餐”?
我的施肥摸索过程
下定决心试试之后,我就开始研究用啥肥。看网上很多人推荐缓释肥,说劲儿小,不容易烧根,适合我这种新手。我就去搞点那种彩色的、或者灰白色的小颗粒。第一次用的时候,心里特别没底,生怕把肉肉给肥死。我记得我当时是扒开盆边的土,小心翼翼地埋三五粒进去,比说明书上写的量少多,然后就忐忑地等着。
用缓释肥之后,短期内没看到啥惊天动地的变化。肉肉没死,但也没立刻变得油光水滑、肥肥胖胖。可能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效果是慢慢释放的。反正用总比没用强,至少心里觉得给它们补充营养。
后来我又大胆点,开始尝试别的东西。主要试这几种:
- 蚯蚓粪:这个听说特别温和,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我就在给肉肉换盆的时候,抓一小把混在新的颗粒土里。感觉还不错,用着挺放心的,土好像也透气一些。
- 液体肥:专门买那种多肉用的营养液。这个我用得特别特别小心。每次都是在春秋生长季,看肉肉状态确实不错,要浇水的时候,才兑上一点点。那个比例,我估计比说明书上推荐的还要稀得多,大概就是清水里加几滴的感觉。就那么浇个一两次,不敢多用。
也不是没踩过坑。记得有一次,可能是夏天温度有点高,我还是按照春天的习惯,用一次稀释的液体肥,结果有棵挺喜欢的肉肉,底下几片叶子就有点化水,软趴趴的。吓得我赶紧把它弄到通风的地方,好久没敢再浇水,也再没敢在高温天或者肉肉状态不好的时候施肥。
我现在是怎么做的
经过这么几年的折腾和观察,我现在对多肉施肥这事儿,算是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做法。
我现在基本就只在换盆的时候,在土里掺一点点蚯蚓粪,或者偶尔加极其少量的那种骨粉、贝壳粉。量真的很少,就是象征性地给点底肥。
至于平时的追肥,我几乎不做。尤其是我大部分肉肉都养在室内阳台,光照和通风条件都不是特别完美,这种环境下,肉肉生长本来就慢,需肥量很小,乱施肥风险太大。真要用,也只会在春天或者秋天,挑那些明显在生长、状态又特别好的肉肉,用极度稀释的液体肥,随着浇水给一次,最多两次,间隔时间还拉得特别长。就当给它们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多肉这东西,你饿它可能没事,但很容易被撑死。施肥绝对不是养好多肉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说,对于大多数家庭养护环境和新手来说,不施肥比乱施肥要安全得多。先把光照、浇水、通风这几样基本功练比啥都强。
如果你实在想试试,那一定记住几个原则:宁少勿多,宁稀勿浓。优先选择温和的有机肥拌土里,或者用稀释到不能再稀的液体肥。而且关键是要看准时机,生长季用,休眠期和高温天气绝对不要用。最最重要的,还是多观察你的肉肉,它们的状态会告诉你一切,千万别盲目跟风或者凭感觉瞎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