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水氨基酸
栾树开始下“黏雨”文昌西路首次“挂水”治蚜虫
茎叶上的蚜虫。马燕洁 摄
“挂水”治虫。马燕洁 摄
叶片嫩红或翠绿、黄花满树、蒴果如盏盏灯笼高挂,这是落叶乔木栾树在不同季节的景观。栾树是扬州常见的行道树种,树形高大端庄,可以说一年四季皆风景。进入5月份,栾树叶正在快速生长中,住在栾树上的蚜虫也到了“下雨季”,最近,不少市民反映,文昌西路沿线多棵栾树上天天都有液体落下,地面也黏糊糊的,这些液体究竟是什么?
反映 栾树“下雨”无色无味还黏糊糊
“地面黏黏的究竟是什么,踩在上面鞋底都要黏上去了。”文昌西路栽种的栾树最多,其他季节市民见到都会夸栾树的美,而这个季节,从树下经过,感觉每天栾树都在下“小雨”,有细密的液体落下。部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上,一片又一片地面看起来湿漉漉的,走在上面还黏黏的。“手感黏稠、无色无味,不是水,也不像胶,不知道是什么。”这些究竟是什么物质,对人体有害吗?
探访 栾树叶片上有密密麻麻的小虫
记者在文昌西路探访时看到,不少栾树下的地面一眼看过去都是油光光、湿漉漉的状态,走过时,明显感觉脚底有被黏住的感觉,但是力度没有胶水那么强。这些黏糊糊的胶状液体是透明的,凑近也闻不到有特别的气味,一些黏液凝固的地方,用手很难从地面抠掉。
树干较粗的栾树下地面胶状物质最多,站在树下能感受到树上有雨丝一样的液体落下,一些树的树皮上悬挂着黄豆大小的黏性液体。
如果仔细观察,能发现栾树的茎叶上有很多看上去令人头皮发麻的小虫,不是这些小虫的长相可怕,而是量多密集,它们体积很小,每只体长只有几毫米,一片小小的叶片正面与背面可以附着几十只。小虫都有透明的翅膀,有的身体淡绿色,有的黑色,树上嫩芽枝条上的小虫更密集。
行动 喷药、“挂水”两种手段消杀
记者将市民反映栾树“下雨”情况反馈给了该路段绿化养护部门。
扬州市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天养护单位针对文昌西路栾树虫害进行了防治工作。文昌西路段栾树今年已经喷药治虫多次,一般每年的春季与秋季是蚜虫的高发期。市民感觉走在栾树下像在下雨,其实落下的“雨”是蚜虫的分泌物。蚜虫以吃嫩叶、嫩梢、吸吮汁液为生,每到这个时节,它们聚集在栾树的嫩枝和幼叶上啃食,“吃饱”的蚜虫会产生大量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叫“蜜露”,因为含有糖分,所以感觉很黏性。当排泄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就会在树叶上形成小水滴状物并最终落下。
蚜虫泛滥可危害树木生长,但蚜虫本身和其产生的“蜜露”对人体无害。因为“蜜露”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和糖。虽然这种“蜜露”对人体无害,但黏糊糊的感觉会让人不舒服,落在地上凝固后较难清除。今年采取的治理方法,一种是树冠喷药,另一种进行“挂水”治虫。树冠喷药,这两天已经在晚间治理了部分,待天气稳定后会继续跟进喷药防治。这种方式是直接将杀虫药剂喷洒在栾树上,见效快。另一种“挂水”方式是从树干输入药物治蚜虫,这是首次尝试。输液袋里的药物被树干逐渐吸收后输送至叶片,蚜虫取食叶片摄入后会中毒死亡。这种防治方式有效时间长,但目前“挂水”只针对树木高大的栾树,因为人工喷洒药水时够不到栾树树冠,所以采取“挂水”方式。
解读 “挂水”可抵抗外界因素干扰
“喷药方式治理受干扰的因素多,比如刮大风或者下雨。”树医生马爱才介绍,一般常见的治理栾树蚜虫的方式是采取喷药,但是喷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还受天气影响,采用输液方式受干扰因素则很少。市民可以看到润扬快速路新栽的景观树正在进行输液,这种给树木输入的是营养液,可使新栽树种快速生根,确保适应新环境。其实输液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树木病虫害防治,比如扬州在治理古银杏卷叶蛾防治时就采用了输液方式,将杀虫药水通过输液方式注入树体,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一周左右就可见效。
目前扬州栽种栾树的除了文昌西路,还有百祥路、翠岗路、文汇路以及北区一些路段。文昌西路首次采用“挂水”方式治理蚜虫是一个尝试,其他城市有过成功案例,如果效果好,可以在其他路段进行推广。
记者 马燕洁
【来源:扬州网_扬州民生】
栾树开始下“黏雨”文昌西路首次“挂水”治蚜虫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