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着给家里的那几盆菜和花弄点“好吃的”,外面买的肥,种类多,看着也专业,但总觉得有点贵,而且心里老惦记着是不是太“猛”,怕烧着根。就想着自己瞎捣鼓点既省钱又放心。
不知道咋想的,就觉得平时咱炖肉熬汤啥的,那汤水不是挺有营养嘛那把一些不要的菜叶子、果皮啥的用水熬一熬,是不是也能给土里加点“料”?说干就干,这就是我“肥料用水熬”的第一次实践。
找家伙事儿和原料
第一步就是翻箱倒柜找家伙事儿。得找个大点的锅,不能用家里做饭的好锅,不然那味儿估计能让人“上头”。正好阳台角落里有个以前留下来的旧不锈钢桶,刷干净正好用。然后就是攒原料:
- 厨房里的废料: 攒两三天的菜叶子(黄掉的白菜帮子、芹菜老叶)、苹果皮、香蕉皮,还有几个鸡蛋壳也敲碎扔进去。注意,油乎乎的、带盐的厨余可不行,那些对土和植物都不
- 院子里扒拉的: 顺手拔点没开花的嫩草,还有之前剪下来的几根月季枝条(嫩点的),都给它折折弄短点。
开火,熬!
东西都扔进旧桶里,加水。水得没过那些料,我加得挺多的,大概加到桶的三分之二满。盖上个不严实的盖子(主要是怕溅出来,也让它透点气),然后就搬到我的小煤气灶上,点火开熬!
一开始用大火烧开,水开之后就转小火,让它咕嘟咕嘟慢慢熬着。这过程,味道有点复杂,不是香的,有点像煮草药,还有点烂菜叶子的味儿。所以最好在通风好的地方弄,比如我是在院子角落,或者开着窗户的阳台也行。
熬多久?我也没精确计时,就看着锅里的东西都变得烂乎乎的,颜色也深,估摸着差不多熬一个多小时,感觉精华都煮到水里。然后就关火,让它自己在那儿慢慢凉快。
放凉,过滤(也没咋滤)
等那桶东西彻底凉透,大概得大半天时间。打开盖子一看,水变成深褐色,上面漂着些碎渣子。讲究点的可能还会用纱布啥的过滤一下,把渣子去掉。我这人比较糙,嫌麻烦,就直接用个水瓢,小心地把上面比较清亮的汤水舀出来,装到另外一个干净的塑料桶里。底下那些太浑浊的、渣子多的就没要,想着直接埋到院子角落的土里让它自己烂去。
兑水,浇灌
这熬出来的“肥料水”看着颜色挺深,我估摸着这玩意儿肯定浓,直接浇估计会“烧”苗。所以关键一步是兑水。我没个准数,就凭感觉,大概舀一瓢原液,兑差不多十来瓢清水,搅和匀。颜色变成那种淡淡的茶水色,感觉应该差不多。
然后就拿着兑好的水,小心地浇到我的几盆小番茄、辣椒还有窗台那几盆花的土里。注意是浇在土上,尽量不浇到叶子上,尤其是嫩叶子。第一次用,没敢浇太多,就跟平时浇水差不多量。
后续观察和感受
就这么用几次,隔个十天半个月浇一次兑水的。要说效果有多神奇,那倒也没有立竿见影。但是,感觉那几盆菜长得是挺精神的,叶子颜色也还行,没出现啥黄叶或者长蔫的情况。可能是心理作用,觉得比单纯浇清水要好点儿。
总的来说,这回“肥料用水熬”的实践,过程不算复杂,就是有点费工夫,还有那个味儿得适应下。优点是废物利用,几乎零成本,自己做的也放心。缺点是肥效肯定比不上买的专用肥,而且具体有啥营养成分咱也不知道,全凭感觉。偶尔弄一次作为补充还行,指望它让产量翻番那就不现实。
下次再做的话,可能会试试多加点不同的料,比如豆渣、淘米水啥的发酵一下再熬?或者熬完再加点红糖啥的促进发酵?反正瞎琢磨呗,种东西的乐趣不就在于这折腾劲儿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