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捣鼓肥料这点事儿。
为啥要自己弄
主要是家里那几分菜地,老觉得外面买的肥,用起来效果也就那样,有时候还摸不清里头到底加加上平时家里厨余垃圾不少,扔怪可惜的,还有之前攒的一些鸡粪、草木灰啥的,就想着能不能变废为宝,自己动手弄点实在的有机肥出来,用着也放心不是。
准备和摸索
说干就干。我先是把能用的料都归拢到一块儿,厨余垃圾剁碎点,掺上鸡粪、草木灰,还有些枯枝烂叶也给它粉碎。关键是得发酵,不然直接用容易烧苗。我就找个大塑料桶,把这些料一层一层铺稍微加点水保持湿润,然后盖上盖子,放在角落里让它慢慢发酵。这过程得有点耐心,中间还得翻动几次,让它透透气,发酵得更均匀。
发酵那段时间,我就琢磨着怎么把这些软塌塌的东西弄成方便施撒的颗粒。上网看看,嚯,那机器可真不少,有圆盘转的,有对辊挤压的,看着都挺专业,块头也不小。咱自家用,搞那么大阵仗没必要,成本也高。
后来琢磨着,咱这不是工业化生产,量也不大,是不是可以试试简单点的法子。看到有那种小型的家用或者实验室用的挤压造粒的玩意儿,但想想还是先手动试试,不行再说。
开始动手加工
等那堆料发酵得差不多,黑乎乎的,没啥臭味,带着一股发酵的酸味儿,我就开始动手。先把发酵好的料取出来,因为它湿度可能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我就把它摊开稍微晾晾,让湿度大概齐。湿度太重要,太湿粘手,不好成型;太干又捏不到一块儿去。
我试过几种土办法:
- 搓丸子:这是最原始的,直接用手像搓汤圆一样搓。优点是简单直接,缺点是效率太低,搓一会儿手就酸,而且大小不一。
- 用模具压:找些小孔的网筛或者类似的东西,把肥料泥按上去,通过小孔挤出来,再切断。这个比手搓稍微好点,但还是慢,而且对湿度的要求更严格。
- 半机械化尝试:后来我弄个二手的绞肉机,想着能不能用它挤出条来再切断。试试,效果还行,就是得把料调得特别合适,不然容易堵住或者挤得不成形。清洗也挺麻烦。
捣鼓来捣鼓去,还是觉得把湿度调半干不湿的时候,用那个绞肉机(当然是淘汰下来专门干这个的,不能再绞肉)慢慢挤出来,再趁着半干切成小段,然后彻底摊开晾干。这个过程挺费工夫,弄得一身脏兮兮的,那味儿嘛习惯就
结果和感受
弄出来的颗粒,样子肯定比不上买的那么规整,黑乎乎的,大小也不太均匀。但是,晾干之后存起来,用着是真方便。往菜地里撒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踏实,这可是咱自己做的,货真价实。
用几回自己做的肥,感觉地里的菜长得确实比以前壮实,叶子也绿油油的。虽然过程麻烦点,累是累点,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土地和庄稼接受,那种满足感是买化肥体会不到的。
自己加工肥料这事儿,只要你不怕麻烦,有点耐心,还是挺值得尝试的。尤其是家里有院子或者小农场的朋友,能把废料利用起来,挺下次攒够料,我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