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着弄果蔬肥料这点事儿。家里阳台上种点番茄辣椒啥的,长着长着就觉得没啥劲儿,叶子黄不拉几的。想着外面买的肥,天知道里面掺吃自己种的不就图个放心嘛我就开始琢磨自己搞点肥料。
开始动手,收集“宝贝”
一开始真没啥章法,就是瞅着厨房里每天扔掉的东西挺可惜。果皮、烂菜叶、剩饭、淘米水,这些不都是能烂掉的东西嘛我就找个带盖的旧塑料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些玩意儿一股脑往里扔。淘米水每次淘完米也攒着,直接倒进去。想着电视上看过,说这些东西沤烂就有营养。
- 每天厨房出的果皮菜叶,切小块点扔进去。
- 喝剩的豆浆、牛奶,涮涮瓶子那点水也倒进去。
- 淘米水是主力,基本上有就加。
- 偶尔还会加点草木灰,就是烧完柴火剩下的那种灰。
第一次尝试:简单粗暴的沤肥
就这么着,盖上盖子(没盖太死,怕炸),放在阳台角落里,不去管它。过几天,好家伙,那味儿!一开盖子差点没把我送走,酸臭酸臭的。而且里面看着湿哒哒、黏糊糊的,感觉不太对劲。那时候觉得,这玩意儿能用?心里直打鼓。
放大概个把月,味道稍微好点,但还是有点冲。里面的东西也烂得差不多,黑乎乎的。我寻思着,要不试试?就挖一点出来,埋在离菜根远一点的土里,不敢靠太近,怕把苗烧死。量也不敢多,就一点点。
改进与调整:减少臭味,增加“料”
第一次效果感觉不明显,而且那味儿确实是个大问题。后来听邻居大爷说,可以加点土进去,能吸味儿,还能让它发酵得更我就照做,每次扔厨余垃圾进去,就顺便撒上一层薄薄的园土或者之前剩下的旧土。
我还试着加点别的东西:
- 敲碎的鸡蛋壳,听说能补钙,就攒着,晒干敲碎扔进去。
- 过期没吃的黄豆,泡泡,也扔进去,想着豆子不是有氮肥嘛
- 有时候会加一点点红糖水,听说能加快发酵速度,减少臭味。这个好像有点用,味道确实没那么冲。
这样调整之后,感觉好多。桶里的东西没那么湿,有点像湿润的泥土,臭味也变成那种发酵的酸味,可以接受。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看天气,热的时候快一点。
使用效果与心得
后面沤出来的肥,我就比较敢用。要么是换盆的时候,在盆底铺一层当底肥;要么就是在蔬菜旁边挖个小沟,埋进去一点,然后再盖上土,当追肥用。不敢直接撒表面或者兑水浇,还是怕掌握不好浓度烧苗。
效果嘛感觉还是有的。用自己沤的肥之后,种的那些小番茄、小辣椒,叶子明显绿得更精神,结果也多点。虽然比不上外面卖的化肥那么猛,但胜在安心,知道这都是自己用厨余垃圾弄出来的,纯天然无添加。而且看着那些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心里也挺得劲儿的,感觉没白忙活。
自己弄肥料不难,就是得有点耐心,别怕脏,再就是得想办法控制住味道。找对方法,厨余垃圾也能变废为宝,给咱自家的小菜园添点“营养餐”。这事儿我还在继续琢磨,看看还能不能搞得更好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