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多部位采收栽培技术

  青花菜作为一种出口创汇蔬菜品种,近年来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当前农户一般都以生产一代主球供保鲜出口为主,但合格率一般只有70%~80%,效益受到限制。青花菜不仅可以通过保鲜出口,还可通过冻干、烘干等工艺进行加工后出口,销路也非常广。我们在东峤镇前沁农场青花菜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实践,根据不同出口厂家加工要求,形成了一套青花菜多部位采收配套栽培技术。达到第一代合格品进行保鲜出口,次品进行切片冻干或烘干出口,再生小花球进行冻干、烘干出口,菜叶烘干出口,主茎可进行腌制加工的多部位采收获益目的。每667平方米比单一收主球增收近800元。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主茎花球细密紧实、再生侧枝能力强、生长旺盛的青花菜品种,一般选用绿带子青花菜(日本坂田公司生产)。

  2播种期

  莆田地区一般选择在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这个时期青花菜花蕾开放时正值低温,花蕾较细密,而且采收期又正好是春节前后,再生侧枝采收时间也较长,不会影响春耕春播。

  3种植地

  宜选择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适中,比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土壤pH值以5.5~6.5为宜,如pH值在5.5以下,可在翻耕前施入石灰调节。这样既有利于植株在整个生育期的正常生长,又可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青花菜虽抗病性强,不怕连作,但如果病害发生严重的地方,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4培育壮苗

  每667平方米约需种子20g,需育苗播种面积8平方米。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作苗床,播种前应耕耙松土,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kg、复合肥10kg、钙镁磷肥50kg,然后按畦面宽1m,畦高30cm,畦沟宽30cm起畦及平整畦面。表土颗粒宜细小,以利种子发芽。播种前先用细竹片沿畦方向每隔3~4cm压一条1cm深的条沟,然后沿沟播放种子,每粒种子间隔3cm左右。播完后均匀盖上一层1~1.5cm厚的细砂,再在上面盖上稻草或双层遮阳网,并淋透水,以后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待有70%左右种子出苗时应即时去掉覆盖物,若天气晴好,应在16∶00后进行。

  苗出齐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以防立枯病和徒长。待苗长到1~2片真叶时可在畦面筛上一层1cm厚的锯木屑或细土,以促进根系生长和防止倒伏。待苗长到2~3片真叶时,可用尿素300倍液浇施1~2次。苗期要防止菜青虫、小菜蛾、跳甲等危害,用10%除尽3000倍液防治。秋季播种苗龄在25天左右,冬季播种苗龄在35天左右,4~5片真叶时应及时进行移苗定植。

  5第一代大田管理

  5.1整地作畦

  深翻细耙,使土壤疏松,充分晒白后作畦。畦面宽90cm,畦沟宽20~30cm,畦高30cm,畦面略呈拱形,以防畦面积水。沿畦中央开一条沟,基肥施入沟内。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2000~3000kg、钙镁磷肥50kg、氯化钾复合肥20kg、硼砂1kg。

  5.2定植

  起苗前一天苗床应浇足水,以便于起苗,并普喷1次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加10%除尽3000倍液,以防止苗期病虫带入大田。带土起苗,株行距为45cm×50cm,每667平方米种植2500株为宜。定植后应灌水,浇足后及时排干,3天后要及时查苗补苗。

  5.3田间管理

  青花菜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前期攻苗,促使植株迅速生长,在现蕾前形成足够叶片数和肥大叶片为形成花球打下营养基础。后期花蕾长至4~5cm大时,施再生肥,以促进再生侧枝的抽发。

  ①水分管理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尤其是主花球长到3~6cm大小时,切不可过干,要求供水均匀、充足,否则一旦气温回升,则极易发生空心。采收时期,沟内要保持一层薄水层,以促进花球生长。雨天要注意排水,田间湿度过大,易导致植株下部叶片脱落,根及茎部腐烂。

  ②施肥管理生长初期和抽薹期需要较多的氮素和适量的磷钾肥,生长盛期,除施足氮肥外,还必须配合增施磷钾肥及补充硼、镁、锰、钼等微量元素,这是获得丰产和提高品质的关键。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的7~10天内进行,每667平方米用尿素5kg,氯化钾复合肥2.5kg,对水300倍浇施于距植株10cm处;隔15~20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kg,氯化钾复合肥5kg,施于行间或畦沟两边,然后把畦沟内部分土培到畦肩盖住肥料,随后进行畦沟灌水;第三次追肥在开始现蕾前施用,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kg、氯化钾5kg,在行间开穴施,然后盖土,并配合喷药进行1~2次根外喷施0.2%硼砂和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第四次追肥在花蕾形成期施用,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kg、氯化钾复合肥7.5kg,因叶片已近封行,可对水浇施在畦中央,施后应及时浇水,防止烧苗烧花。

  ③整叶青花菜叶片较多且直立,为防止叶片遮住邻近花球导致产生阴阳花和满天星,在花球长至4~5cm大时,应进行整叶,将遮在花球上面的叶片移至花球旁边,让主球能充分接受光照。

  ④病虫害防治青花菜病害较少,主要的病虫害有黑腐病、小菜蛾、斜纹夜蛾、白粉虱、蚜虫等。黑腐病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可用15%杜邦安打悬浮剂4000倍液或10%除尽3000倍液防治;白粉虱和蚜虫可用3%啶虫脒3000倍液或一遍净3000倍液防治。

  6一代采收及再生季管理

  6.1一代适时采收

  采收应适时,采收太早,花球未充分长大,产量低,太迟则花球松散,花蕾粒粗松,影响其品质和价值,故应在花球发育相当大,各小花蕾尚未松开之前采收。供出口保鲜外销的,应按外商要求规格采收、加工,一般要求花球直径12~13cm。采收时应将花球与花茎并带叶3~4片一起采下,花球顶部至茎底部应留足14cm,以最下部的花枝下再留三个手指的长度。采完用塑料筐或泡沫箱装好,每箱36朵,上面再盖上叶片,即时送厂加工。采运及加工过程要小心,防止碰伤、挤伤,造成损失,运输要及时,特别是气温高时,更要早上尽早采,中午之前送进厂加工,否则极易造成散花。

  6.2再生季的管理

  一代采收期间要加强水分管理,沟内要保持一层薄水,此时老叶不要采掉,以促进抽生侧枝。此时由于正值全年温度最低时期,病害也较少发生,主要是小菜蛾和蚜虫零星为害,可用15%杜邦安打悬浮剂4000倍液加3%啶虫脒3000倍液进行防治,主要防治目标是侧枝和老叶的叶背。

  7再生季和叶片采收

  7.1叶片采收

  待侧枝长到15cm长,侧枝花蕾直径达3~4cm时,可先进行老叶的采收,用刀将叶柄割下,用麻绳捆成小捆,每667平方米可采叶片1000~1500kg,送厂加工。此时应注意不要伤到侧枝,黄叶和病虫叶要去掉。

  7.2再生花球采收

  一般在花球直径达5~6cm、花球还未开散时开始采收,用刀将侧枝割下,长度7~8cm。随着一次次的采收,再生花球会越来越小,一般采2~3次后,可直接用手采,此时采收的直径一般在3~4cm宽,长度4~5cm。

  8主茎采收及加工

  待再生季采收6~7次后,花球由于受春季温度回升影响,极易开散,此时产量和品质均较差,不能再进行加工。可用锄头将侧枝敲掉,用刀从主茎基部砍下,剥掉外皮,送厂进行腌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5180.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午2:44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午2:47

相关推荐

  • 香椿芽的保鲜方法

      香椿芽是人们非常喜爱吃的高档食品。这种蔬菜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为了提高香椿芽的产品质量,解决香椿芽采收后极易脱叶腐烂和变色走味的难题,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一、地下室堆藏:在地下室或通风凉爽处,先在地面洒水,然后将香椿平堆在席上,厚约10厘米,用鲜草或塑料薄膜遮盖保湿,可保藏5~7天。在产芽的旺季采用,能分散高峰,均衡供…

    种植问答 2025年4月8日
    00
  • 猕猴桃的种植时间,安全越夏措施有哪些

      种植时间:猕猴桃一般在冬季落叶后到春季伤流前定植最好,伤流、萌芽、发根后定植的猕猴桃成活率会降低。   安全越夏措施:落花后15天开始至套袋前精细疏果2~3次,依照“留优去劣、留大去小、留稀去密、留中部去基部”的原则;从先年冬天修剪结束到果实膨大期进行拉枝绑蔓;抹芽摘心;加强肥水管理等。      一、猕猴桃的种植时间   1、猕猴桃一般最好在冬天落叶后…

    种植问答 2023年5月21日
    00
  • 牛心果氨基酸肥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牛心果北方可以种植吗?)

    肥料专卖网为农民提供肥料的价格查询和比较功能,确保他们能够购买到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肥料产品。大家好,我是肥料小助手,上述问题将由我为大家进行解答。

    种植问答 2023年9月6日
    00
  • 2024氨基酸肥料:高效农业的绿色选择

    氨基酸肥料:高效农业的绿色选择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保护环境和土壤健康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氨基酸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肥料,以其高效、环保的特性,逐渐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氨基酸肥料的定义与特性 氨基酸肥料,顾名思义,是以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它含有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能够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与传统化肥…

    种植问答 2024年10月5日
    00
  • 重迎茬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桦川县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大面积的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草害危害加剧,特别是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加重。据统计每年危害面积在10万亩左右,平均减产10―15%,高时竟达40―50%,严重影响了我县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一、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   大豆孢囊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病,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的,土地干旱和风砂盐碱地发生较多。线虫侵染后,造…

    种植问答 2025年2月7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