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食品安全 远离健康危害<<
近期,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了包括豆制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食糖、蔬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水产制品、酒类、调味品、罐头、饼干、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方便食品、蛋制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糕点、蜂产品、饮料、水果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27大类食品共计2456批次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合格2436批批次,不合格20批次。
相关抽取情况及不合格食品信息如下:
1.三台县启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供货、四川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成都青羊区青羊广场分公司经营销售的泥鳅,恩诺沙星(实测值:738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100μ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恩诺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被广泛用于畜禽、水产等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鱼的皮和肉中的最大限量值为100μg/kg。泥鳅中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或者经营商贩在养殖和贩卖的过程中不规范的使用兽药,并不严格的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造成的。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失眠、皮疹、皮肤瘙痒等。
2.四川牧遥牛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旺苍童记菜场超市第三店经营销售的农科纯牛奶(250ml/盒),非脂乳固体(实测值:8.28%,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8.5%)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非脂乳固体,是指牛奶中除了脂肪(一般刚从奶牛乳房中挤出的鲜牛奶的脂肪含量为 3%左右,根据季节不同略有区别)和水分之外的物质总称。主要组成为蛋白质类(2.7%~2.9%左右)、糖类、酸类、维生素类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中规定非脂乳固体应不低于8.1 g/100g,该产品标签明示非脂乳固体含量不少于 8.5 g/100g,产品实际检出结果为 8.28 g/100g,满足了国家标准要求没有满足产品明示要求。该项目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有:牛奶原料品质较差或生产工艺控制不严,生产过程中标准化和均质两个工艺参数控制不严等。
3.江油川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红烧牛蹄筋(200克/袋),氯霉素(实测值:0.68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检出”)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氯霉素,是一种杀菌剂,也是高效广谱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长期食用氯霉素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人体过量摄入氯霉素,可引起人肝脏和骨髓造血机能的损害,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肝损伤等健康危害。《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中规定,氯霉素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牛蹄筋中检出氯霉素,原因可能是养殖环节为了防治病害,违规使用氯霉素。
4.南宁市国凯大道何祥钦供货、四川永辉超市有限公司蒲江县分公司经营销售的香蕉、吡虫啉(实测值:0.12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5.雅安市雨城区周博水果店供货、雅安市雨城区泽欣生活超市经营销售的香蕉,吡虫啉(实测值:0.12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05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吡虫啉在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香蕉中吡虫啉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虫啉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
6.西昌市冕苧土菜馆经营销售的窖酒(散装 白酒 50.5%vol),糖精钠(以糖精计,实测值:0.0466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7.邛崃市临邛付师羊肉火锅店经营销售的泡萝卜(散装),糖精钠(以糖精计,实测值:0.273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15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8.绵阳市川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绵阳市安州区欧奇摩尔购物超市经营销售的川奇煮瓜子(散装),糖精钠(以糖精计,实测值:1.48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2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糖精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产品中不得使用糖精钠。白酒(散酒)中检出糖精钠的原因,可能是散酒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感官而违规添加,也可能是白酒成品在勾调过程中使用的基础酒中含有糖精钠导致成品酒中检出。
9.邛崃市牟礼镇赵祥英小吃门市加工售卖的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实测值:1.47×103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00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铝的残留量(以AI计),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后会产生铝残留。含铝食品添加剂可用作膨松剂、稳定剂、中和剂和固化剂等,很多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国、澳洲、新西兰、日本和我国等都允许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一般而言,在符合安全标准使用的情况下,含铝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食用铝超标的食品会导致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铝在体内蓄积和进行性的生理作用,还可能引起脑病、骨病、肾病,以及非缺铁性贫血等疾病。铝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等。
10.德阳市鹿头牌酱油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绵竹市剑南镇土弯弯商行经营销售的吉艳精酿酱油(500ml/瓶),氨基酸态氮(以氮计,实测值:0.72g/100mL,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80g/100mL);全氮(以氮计,实测值:1.23g/100mL,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50g/100mL),两项指标均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氨基酸态氮(以氮计),是酱油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之一,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鲜味越浓,反映酱油的质量越好。氨基酸态氮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中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0.4g/100mL,该批次产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规定“氨基酸态氮≥0.70g/100mL”。酱油中氨基酸态氮(以氮计)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采购环节质量把关不严;也可能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如酿造周期未达要求;还可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涉嫌掺假。
>>关键物质解读:全氮(以氮计),是酱油中的重要指标,全氮含量标识酱油中蛋白质、氨基酸、肽含量的高低,是影响产品风味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全氮含量越高,酱油质量越好。酱油全氮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发酵工艺控制不到位,或者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稀释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水。菌落总数,则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全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是影响酱油风味的指标。全氮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酿造酱油的品质好坏。依据《食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中规定,三级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全氮的含量应不低于0.80 g/100mL。全氮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着酱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进而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11.新都区金花桥好友炒货厂生产销售的瓜子(5kg/袋 白味),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实测值:0.91g/100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80g/100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油撒子被检测出过氧化值超标,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也可能是产品储运的环境条件控制不当。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因为过氧化物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胃癌、肝癌、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脱发和体重减轻,对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有促进作用。
12.西昌市健才食品经营部销售的高粱白酒(散装 52%vol),三氯蔗糖(实测值:0.0502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蔗糖精,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也是最接近蔗糖的一种甜味剂。大部分研究认为三氯蔗糖是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三氯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蒸馏白酒中不得使用三氯蔗糖。蒸馏白酒(散酒)中检出三氯蔗糖的原因,可能是散酒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感官而违规添加,也可能是白酒成品在勾调过程中使用的基础酒中含有三氯蔗糖导致成品酒中检出。
13.四川福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福冠原味纯蛋糕(180克/袋),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实测值:0.556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5 g/kg);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实测值:1.5,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两项指标均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能抑制人体内多种氧化酶,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会危害人体健康。蛋糕制品被检测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一般而言,脱氢乙酸对人体危害要根据食用量而定,由于脱氢乙酸通常属于防腐剂,主要是添加在食品当中,少量食用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危害。
14.都江堰市天马选昌豆办厂生产、郫县锦蓉食品有限公司供货、郫都区林弯摩迩副食超市经营销售的恒酱坊红油豆瓣(500克/瓶),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实测值:1.3,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1)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防腐剂,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保质期或者为弥补产品生产中卫生条件不佳而混合使用多种防腐剂,致使该产品中的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超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表A.1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同一食品中混合使用时,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过1。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为低毒、安全性较高的品种,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15.西昌市西乡光萍副食店经营销售的玉米白酒(散装 52%vol),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实测值:0.000376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16.四川古阆中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阆中市鑫月副食品超市经营销售的阆苑春陈酿(500ml/瓶52%vol 浓香型白酒),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实测值:0.000225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甜蜜素超标会损害人体肾功能,甚至致畸、致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检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单位原辅料使用不当或生产环节把关不严,原辅料中含有甜味剂而带入到酒中;也可能是生产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超范围使用甜蜜素来调节口感。
17.四川眉山升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成都市双流区双全食品商贸部经营销售的素味居山椒海白菜(80克/袋 固形物≥80%),铅(以Pb计,实测值:1.49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95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铅(以Pb计),是常见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元素,人体中理想的含铅量为零。人体多通过摄取食物、饮用自来水等方式把铅带入人体,进入人体的铅90%储存在骨骼,10%随血液循环流动而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铅是蓄积性的重金属,只有当人体中铅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发身体的不适,在长期摄入铅后,会对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尤其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较大。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铅的污染来源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直接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铅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直接加入含铅的原料,涉及到食品制作工艺及盛装食品的器皿:马口铁、陶瓷和搪瓷等材料制成的食品容器常含有较多的铅;含铅罐头食品、皮蛋及爆米花等食品的生产也易存在这种情况。间接污染是指食品原材料在生长、生产过程中通过土壤、空气、水等途径导致铅污染,例如含铅的废水废渣排放污染水体和土壤后,进而污染食物;含铅农药的使用也可造成农作物的铅污染。
18.达州市通川区好一新批发市场潘庆梅供货、开江世纪隆商贸有限公司经营销售的甘肃红富士(苹果),敌敌畏(实测值:0.63m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值≤0.1mg/kg)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敌敌畏在苹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 0.1mg/kg。敌敌畏挥发性强,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易于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苹果中敌敌畏含量超标,可能是苹果种植者为防止病害过量使用了该药物;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药物残留超标。
19.乐山市金口河区蜜源农业服务中心生产销售的新乐峡谷蜜(250g/盒 蜂蜜),呋喃西林代谢物(实测值:2.88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检出”);甲硝唑(实测值:21.95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检出”),两项指标均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呋喃西林,是一种硝基呋喃类广谱抗生素,曾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硝基呋喃类原型药在生物体内代谢迅速,其代谢物和蛋白质结合后稳定,故检测其代谢物来反映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残留状况。长期大量摄入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的食品,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引起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神经症状及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中规定,呋喃西林为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蜂蜜中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中违规使用。
20.北京惠蜂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委托绵阳市田蜜佳人蜂业有限公司生产、绵阳市田蜜佳人蜂业有限公司经营销售的田蜜佳人洋槐蜂蜜(500克/瓶),甲硝唑(实测值:11.8μg/kg,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不得检出”)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规定;
>>关键物质解读:甲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对甲硝唑敏感的菌种有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消化球菌属等。长期食用甲硝唑超标的蜂蜜,可能在人体内蓄积,产生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症状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甲硝唑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蜂蜜中检出甲硝唑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有药物残留。
针对本次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主管部门已责成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乐山市、南充市、达州市、雅安市、眉山市、凉山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及时将企业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开。
在此,告诫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务必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所需食品,要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标识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公布的不合格产品。
食安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食品安全,只有共治,才能共享!
最后,号召大家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举报和监督,共促食品安全,共创美好未来。

|传递食品安全状况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守护民生饮食健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