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加载到
《原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颜宁在科学技术实验上的探索与创新》
1996年-2000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2000年-200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导师为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 2005年-2007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至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5月7日从清华大学证实,颜宁已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研究方向 人类基因组中编码蛋白的所有基因约有30%编码膜蛋白。 膜蛋白在一切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中,约50%的作用靶点为膜蛋白。 因此,对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意义及医药应用前景。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s)是膜蛋白的一大类,介导生物膜内外的化学物质以及信号交换。脂质双分子层在细胞或细胞器周围形成了一道疏水屏障, 将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 尽管有一些小分子可以直接渗透通过膜,但是大部分的亲水性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离子,药物等等,都需要特异的转运蛋白的帮助来通过疏水屏障。 因此,转运蛋白在营养物质摄取,代谢产物释放以及信号转导等广泛的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疾病都与膜转运蛋白功能失常有关,转运蛋白是诸如抗抑郁剂,抗酸剂等大量药物的直接靶点。 研究主要集中在次级主动运输蛋白的工作机理上。 交替通路模型,被用来解释转运蛋白的工作机理,在这个模型中,转运蛋白至少采取两种构象来进行底物的装载及卸载: 一种向膜外开放,一种向膜内开放。有许多结构和生物物理学证据支持这个模型。 但是,仍有两个最有趣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主动运输的能量偶联机制是什么? 第二,在转运过程中,是什么因素触发了转运蛋白的构象变化?使用基于结构的研究手段对次级主动运输蛋白进行研究,以期解决转运蛋白工作机理中的基本问题。 主要成就 2014年,颜宁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2015年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此外,她还对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最近又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2015年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2016年9月-Science-关闭及开放构象的RyR2 2016年9月,颜宁教授研究组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陈穗荣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DOI:10.1126/science.aah5324)发表研究长文,揭示了已知分子量最大的离子通道Ryanodine受体RyR2亚型处于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的三维电镜结构,探讨了RyR2的门控机制。 通过比较关闭和开放状态的两个结构,发现位于穿膜区域负责通透离子的通道有明显的变化: 在开放构象中,该通道发生扩张,从而使得钙离子能够顺利地从肌质网内部转移到细胞质中。通过对RyR2中每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域的仔细比较和分析,认为中心结构域极有可能是引发RyR开放的关键,这一发现与之前有关RyR的功能研究结论相吻合。 另外,研究组还获得了分辨率为5.7埃的RyR1开放构象结构,并基于结构比对,初步分析了RyR1的门控机理,有关RyR1的成果已分别发表在《Nature》(Doi:10.1038/nature14063)和《Cell Research》(Doi:10.1038/cr.2016.89)上,有关Cav1.1的论文已分别发表于《Science》(DOI: 10.1126/science.aad2395)和《Nature》(Doi:10.1038/nature19321)杂志上。上述研究与最新的这篇研究论文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兴奋-收缩偶联的理解。 2017年2月,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拓扑图和三维电镜结构 2017年2月,颜宁教授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l4326)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长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装修后通风一段时间,家里还会有甲醛吗?除了装修材料,其他什么东西会含有甲醛?人体一旦吸入甲醛是不是一定会生病?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关于甲醛多是一知半解,由此也造成一些人的恐慌情绪。实际上只要更多、更详细地了解一下甲醛的存在环境、人体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就会发现甲醛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甚至体内,闻甲醛“色变”完全没必要。
甲醛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体内都会产生!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燃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化学物质。据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介绍,甲醛是分子量最小的醛,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工业树脂。
而在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甲醛可能存在于人造板材、黏合剂、油漆涂料等装修材料,衣柜、橱柜、布艺沙发等家具,地毯、窗帘等家居用品,以及衣服、化妆品、汽车座套和坐垫等物品中。
此外,甲醛在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包括人体、一些植物内也会产生甲醛。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血液中本就含有微量甲醛。作为一种氨基酸代谢产物,微量的甲醛并不会在体内积聚。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提到家里可能存在甲醛就紧张,衡量室内空气是否“危险”还要看甲醛浓度。浓度则主要与居室内的四个因素有关:温度——温度升高,甲醛释放加速;相对湿度——湿度升高,甲醛释放加速;室内材料的装载度——指每立方米室内空间的甲醛散发材料的表面积,即使单一物品的环保指标达标,但是某一单位面积内所有物品叠加后可能会出现复合装载度超标;空气流通量——流通好,甲醛少。
如何减少甲醛造成的影响?
建筑环境检测专家建议可以采用“1+1+2+N”原则降低甲醛伤害。
首先最重要的“1+1”是指源头控制和勤开窗换气。比起亡羊补牢,在购买装修材料、家具等物品时,最好直接选择环保系数高、安全的产品,如符合国标E1级,甚至是更好的E0级板材或者无醛板材,轻装修也可避免单位空间内甲醛叠加效应,累加超标。同时,数据显示,开窗通风一小时,室内甲醛含量能有效降低90%,开窗方式除醛效果好、易操作。通风难的户型可以采用大风力风扇辅助空气流通。开窗同时,根据情况还可以打开衣柜、抽屉等,减少小空间中可能存留的甲醛。
“2”指通过具有除甲醛功能的空气净化器等工具除醛,或聘请专业的空气治理公司上门除醛。“N”则指通过其他一些方法,如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抵抗力,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避免高温环境下甲醛释放加速,种植一些有净化空气作用的花草等。
肿瘤学专家王晨光博士指出:“微量甲醛被吸收后,在人体内也会很快得到降解。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甲醛在呼吸道以外的部位不太可能有致病影响。”面对甲醛应保持理智,科学应对。王晨光博士还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家癌症院、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等众多研究机构都曾做过甲醛和癌症风险之间联系的研究,“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即便甲醛有一定的诱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作用,但也是微乎其微的。更不要说肿瘤发生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期接触即诱发白血病的机会可以忽略不计。”(肖楠)
甲醛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理智看待甲醛影响,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速递 | 瞄准超小型CRISPR基因编辑系统,Vertex近7亿美元再布局
2021年10月26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Mammoth Biosciences宣布达成一项新合作,旨在利用Mammoth的超小型CRISPR系统开发治疗两种遗传疾病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
Mammoth由CRISPR先驱,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博士联合创立。通过对新型CRISPR系统的发现和改造,Mammoth旨在开发潜在的“best-in-class”体内和离体疗法,为难治疾病带来永久性的治愈方法。
Mammoth的技术平台发现和改造的新型Cas酶具有独特特性,例如超小尺寸、更好的温度稳定性、更快的反应动力学、高保真和扩大的靶向能力。其超小型CRISPR系统包括两种Cas酶:Cas14和Cas?。它们究竟有多小呢?广泛使用的Cas9酶SpCas9包含1368个氨基酸,而Cas?仅有750个左右氨基酸,Cas14可以下降到400甚至更小。
图片来源:123RF
传统CRISPR/Cas9系统由Cas9酶和指导RNA两部分组成。基因疗法中最常用的递送载体腺相关病毒(AAVs)能装载的“货物”大小有限,这些创新Cas酶的超小尺寸将成为巨大的优势。可以让AAV载体在装载基因编辑系统的同时,携带其它的“货物”。与其优化的其它特征相结合,有望扩展体内基因编辑可以治疗的遗传病范围。
根据协议条款,Mammoth将获得4100万美元的前期付款,并可能获得高达6.5亿美元的研究、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与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Vertex公司近年来在新治疗模式方面不断布局。该公司与CRISPR Therapeutics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制造的细胞疗法CTX001,在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或严重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已表现出治愈潜力。此外,该公司还与Arbor Biotechnologies,Moderna,Affinia Therapeutics等公司达成合作,开发基因编辑、mRNA和基因疗法。
“我们相信,我们的创新超小型CRISPR系统有潜力变革体内基因编辑疗法的全身性和靶向递送。”Mammoth的首席商务官和治疗策略负责人Peter Nell先生表示,“将Mammoth独有的技术与Vertex在严重疾病研发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将会加速项目开发,达成早日为存在高度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患者带来新疗法的目标。”
Vertex首席科学官David Altshuler博士表示:“我们期待通过增加Mammoth用于体内基因组编辑的超小型CRISPR系统,扩大我们的细胞和基因疗法能力,以攻克我们感兴趣的许多疾病。”
参考资料: [1] Vertex and Mammoth Biosciences Announce Collaboration to Develop In Vivo Gene-Editing Therapies for Serious Diseases. Retrieved October 26, 2021, from 网页链接 [2] Vertex goes small with Mammoth deal. Retrieved October 26, 2021, from 网页链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