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女明星的护肤达人宋轶绝对算得上一个。还记得第一次认识宋轶是在《创业时代》中,当时就感叹:天呐~宋轶也太白了吧~和Baby对比,简直是粉一白和黄三白呀~
有人说:肤色深浅是基因决定的。但其实基因再好,后天努力也很重要。宋轶在节目中也多次提到防晒的重要习惯,说自己防晒用量非常大,一般每半小时就会补涂一次。
当然,不仅涂防晒很用心,用护肤品也一点儿不带马虎的。在《Beauty小姐》节目中,宋轶自曝自己护肤品用量非常大,每次护肤都会三层水,2滴灌精华在家厚厚一坨面霜糊在脸上。还自称一瓶100ml的精华,自己一个月就能用完。
面对宋轶的豪爽式用量,就连见过大世面的戚薇都惊了~
护肤品一次到底用多少更合适?其实这也是很多小伙伴一直的疑问。甚至有小伙伴说:Miya,有没有一个标准用量告诉我,我按照标准来做就行?
护肤品用量到底如何判断,用多少才合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影响护肤品用量多少判断的因素?
其实对任何人来说,真的很难按照某个可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护肤品用量的多少。这里我们主要从2方面来考虑:
产品本身;
护肤品不仅产品类别多,而即使是同一类产品,也有不同质地、不同活性成分、不同成分浓度。就拿洁面产品来举例:
很多姑娘问洁面一次用量多少比较合适?其实也无法给出可以量化的标准。因为影响洁面产品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表活成分特性,以及不同产品的表活浓度。
我们知道:皂基表活清洁能力比较强,脱脂强度大,而氨基酸表活相对比较稳妥。所以,对同一个人来说,使用皂基类洁面和氨基酸洁面的用量必然不同。
另外,不同产品的表活浓度也有区别。8%浓度的氨基酸表活洁面产品和12%浓度的氨基酸表活洁面取同样用量清洁能力必然不同。
除了成分,还要考虑的是产品质地。
还是以洁面来举例:我们知道市面上的洁面产品种类很多,洁面皂、洁面乳、洁面膏、洁面乳还有洁面泡沫。而有专业机构做过睡眼检测,泡沫型洁面产品的表活浓度是低于普通洁面乳或洁面膏的。因此,在使用泡沫型洁面时,用量自然会更多。
皮肤主观肤感;
除了产品本身另一个重点是使用者的主观肤感。
之前有位小伙伴跟Miya说,你给我推荐一款面霜,只要保湿就行,不用考虑肤感。Miya听完真的笑了~任何人在使用产品时怎么可能不考虑肤感?
如果真的不考虑肤感,论保湿能力,凡士林一定比Lamer强呀?但为什么大家愿意花一两千买Lamer,却不愿意买十几块一大罐的凡士林呢?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判断一款产品好不好的时候都是基于产品使用感而做评价。当一款产品肤感好的时候,可能你就更愿意多用几次。
所以,决定产品用量多少的不仅有产品的功效,还有产品使用感。而关于用量多少,真的要根据个人肤质状况,皮肤的接受程度以及产品质地等多方面考量。
一些需要避免的误区;
其实护肤品的用量最怕走极端。就比如说很多人用化妆水会拍四五遍,总觉得用得多,补水效果好,皮肤也会更好。但其实化妆水真的不能补水。用得多只是皮肤角质层水合能力增加,而一遍又一遍地涂抹,其实皮肤真的吸收不了那么多,反而会造成产品浪费。
之前有位小伙伴给Miya留言说精华太贵了,用不起~后来一聊才知道这位小可爱一瓶30ml的精华一周就用完了。这种用量真的有点过了吧~一瓶精华30ml用7天,相当于一天用5ml?不仅用量过多造成浪费,其实功效也并不会加成。Miya自己的用法基本一瓶30ml精华用一个月左右(自认为用量已经比较多了)。
而对于一些功效型产品,很多人也会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功效成分用的越多越好。例如酸类等有刺激性作用的产品,为了追求功效而舍弃皮肤耐受度。
但皮肤作为屏障系统,对外界刺激物的防御能力其实有限。而且刺激成分其实会引发皮肤炎症。为了功效,而让皮肤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下并非明智之选。尤其是在使用某些浓度较高的活性成分产品时,建议少量使用,建立耐受后再逐渐增加用量。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Miya,想了解更多靠谱美妆知识记得点赞关注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