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包皮环切术的硬核科普
作者:成都下水道
一、小儿喜欢玩耍丁丁,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有没有必要做包皮环切术?
以前多数医生把原因归咎于包皮过长、包茎导致的炎症刺激以及包皮垢对冠状沟、gui头和尿道口的刺激,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出现此症状的患儿,多数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和儿茶酚胺代谢异常。
这是一种病,叫做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masturbationsyndrome)。
病史特点——
几乎所有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出现或轻或重的此类行为。半岁左右的婴儿即可出现,多见于2岁以后,多数在幼儿至学龄前比较明显,上学后大半消失,到了青春期后又明显增加,男孩多于女孩。
迄今为止,病因和治疗方法都存在争议。
怎么办呢?
1:尝试与孩子沟通,切忌打骂、恐吓,春风化雨往往能够让孩子增加自律。
2:让孩子穿宽松内裤,避免丁丁与内裤的致密摩擦。
3:不要让孩子醒着时在床上呆太长时间。
4:行为诱导无效,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做一些相关检查,譬如孕酮、氨基酸、铁蛋白,口服氟哌啶醇0.5~1mg/(kg·次),2次/天,效果良好。
5:包皮环切术能够缓解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么?然并卵。
二、关于小儿包皮是否外翻清洗的问题。
日复一日地外翻包皮及清洗是一件艰难的任务,手法翻转及清洗方法不当反而会造成小儿疼痛和抗拒心理,甚至造成包皮挛缩,所以,反对家长对小儿包皮强行外翻清洗。
包皮外翻清洗目前还非常盛行,这是一种错误行为,疼痛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有必要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的保健医生进行系统的包皮医学知识培训,他们的观念太陈旧了,应该与时俱进。
二、哪些包皮该切哪些包皮可以不切,请看图说话(图片来自网络)。
三、 手术的最佳年龄。
5~12岁,也就是孩子能够接受局麻手术开始到青春期之前。
原因——
1:美国有研究表明,全麻可能影响小儿智商(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为了保险起见,选择局麻下手术,而5~12岁的小儿几乎都能接受局麻下手术。
2:青春期前手术的好处,等到丁丁彻底发育成熟之后,几乎看不出包皮内外板的色素差异,显得更美观。
3: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逐渐开始DIY, DIY和随后的啪啪啪过程中,丁丁体部皮肤、包皮内外板的皮肤处于滑动状态,有着令人舒服的滚动感(rolling bearing)。
盲目切除包皮,可能造成快感降低,得不偿失。
极端的包皮环切术后造成悲剧的案例,23岁的英国小伙子Alex于2017年11月自杀身亡,死亡12小时之后,他事先设置好的遗书邮件发到了母亲的****里。Alex希望母亲公开他自杀的原因,以帮助更多因割包皮而受害的患者以及挽救更多人不受此伤害。?
在青春期前环切包皮可以避免此种极端事件发生。
四、作为我个人,更推崇传统的手术方式,因为我喜欢对孩子的系带进行处理,而且对自己的手术技艺非常自信,可以让术后丁丁有极其漂亮的外观。
事实上,传统手术技艺慢慢失传了,门诊做包皮环切术的医生大都年轻,对传统手术缺乏了解,所以带孩子去医院做包皮环切术,选择缝合器法比较稳妥。
结案陈词——
目前风起云涌的小儿包皮环切术可以降降温了,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观点:大多数小儿其实不需要做包皮环切手术。
头面部注意头围,有无小头畸形,小下颌畸形,耳的大小,耳位高低眼距眼裂鼻翼发育,有无唇裂、腭裂和高腭弓,毛发稀疏和颜色异常。注意上部量与下部量比例,指距,手指长度,乳头距离,注意脊柱、胸廓异常,注意关节活动是否正常,注意皮肤和毛发色素,手纹,外生殖器等注意黄疸肝脾大和神经系统症状。嗅到一些不正常的汗味或尿味等,提示某些遗传代谢病的可能主要见于氨基酸代谢病。
【什么叫遗传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又叫Alpor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该病有三个主要的特征即慢性肾脏病、耳部疾患以及眼部疾患,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同时存在这三种表现,具体症状如下:
1、肾脏损害:最突出的表现是血尿,镜下或者肉眼血尿,蛋白尿一般不重,肾功能呈慢性进行性损害;
2、耳部疾患:是以高频性的神经性耳聋为主要特征,耳聋多为双侧,但也可为单侧,早期需电测定才能发现,以后会逐渐加重。多数患者耳聋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是平行的;
3、个别患者的家长还发现患儿有其它器官损害,如神经系统、肌肉、血液、内分泌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其中某些异常如巨血小板病为本病的组成部分,而另一些异常是由本病并存的其它遗传性疾病所引起。
#哆咖医生超能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