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碱性氨基酸
中国农科院哈兽研针对H7亚型禽流感病毒建立一种cELISA检测抗体的方法——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H7亚型与H5亚型一样,多数分离株都是高致病性,其中部分毒株对人有感染和致病的能力。近几年流行的H7N9流感病毒其中就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2013年,中国首次发现感染H7N9流感病毒,同时在家禽体内也能监测到该病原,此后,该病毒季节性引起人的H7N9流感疫情,致死率超过30%。至2017年初,通过监测发现H7N9流感病毒出现了新变化,在血凝素裂解位点处出现了多个碱性氨基酸的插入,病毒致病性也发生了改变,由低致病性变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病毒。致病性的改变,会导致禽类高达100%的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增加了H7N9病毒的危害程度,也增加了对人类的威胁。因此,开展H7亚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对该病原的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王秀荣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的题为“Development of a cELISA for effective detection of the antibody against H7 subtype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的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英文), JIA)?优先在线发表。
该论文针对H7亚型禽流感开展了诊断方法的研究。利用纯化的H7N9病毒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的H7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H9(HRP-1H9)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一种H7-AIV cELISA抗体检测的方法。 ? 该论文瞄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离不开准确诊断与快速检测这一重要的科学与实际问题,以简便、实用、容易推广应用的诊断技术为切入点,开展了棋盘滴定法确定工作参数、以ROC曲线确定临界值、用近期H7禽流感分离株的抗体确定敏感性,用其他亚型和常见禽病抗体评估特异性等工作为主要内容,确定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与其他方法的符合率,以及对现地样品的检测情况等。其优势是酶标抗体与待检血清同时加入反应孔中进行竞争反应,与先加入待检血清,再加竞争抗体反应的常规方法比较,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反应时间,为开展H7-AIV抗体的大量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技术手段。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王秀荣研究员为该文章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团队王丛丛硕士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0800)项目的资助。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网页链接 Cite the article: WANG Cong-cong, WANG Si-wen, ZHANG Ying, SHI Jian-zhong, YIN Xin, LI Cheng-jun, WANG Xiu-rong. 2021. Development of a cELISA for effective detection of the antibody against H7 subtype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Doi:10.1016/S2095-3119(21)63645-6
研究团队介绍
王秀荣,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团队主要技术骨干,一直从事禽流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国家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工作、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专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攻关、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等多项禽流感方面研究课题。主持制定并通过国家标准“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农业行业标准 “禽流感病毒RT-PCR实验方法”。在各类科技刊物和会议上发表文章10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获多项新兽药证书和发明专利授权。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哈尔滨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共十余项。培养学生20多名。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微平台(CAAS_ChinaAgriSci)
8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方法
最近总看到一些记忆氨基酸的谐音口诀,甚至有人编了一些小故事。我一直认为,这不是最好的方法,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总是胜过死记硬背,谐音故事听多了,也容易搞混。所以,在这里写出我对基本氨基酸名称、功能等方面的一些理解,应该有助于对氨基酸的学习和记忆。
所谓基本氨基酸,是指生物体用来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每一种基本氨基算都有对应的遗传密码,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时候,需要由特定的转运RNA携带,才能掺入蛋白质中。那些蛋白质合成完毕之后加工修饰而成的特殊氨基酸不属于基本氨基酸,摄入之后也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合成。比如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各种磷酸化、乙酰化的氨基酸都属于此类。
基本氨基酸目前发现的有22种,除了生化书上列出的20种之外,还有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均有相应的遗传密码和tRNA,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所以符合基本氨基酸的定义。不过吡咯赖氨酸只在产甲烷菌中发现,人体中并不存在,所以人体中只有21种基本氨基酸。因为用到硒代半胱氨酸的地方不多,所以这里只介绍常用的20种氨基酸。
基本氨基酸是用来构成蛋白质的。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千变万化,所以就需要这些氨基酸具有不同的电荷,不同的疏水性,不同的活性基团等等。因此,氨基酸的结构也分成几类。而且,每一类氨基酸基本都有2种,其性质相似,结构略有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所以,最自然的记忆方法就是按照氨基酸的结构分类来记。
具体点说,芳香族氨基酸2种,杂环氨基酸3种,剩下15种都是脂肪族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再分,碱性氨基酸2种(组氨酸归类到杂环里了),酸性氨基酸2种,侧链含酰胺的2种(可以算酸性氨基酸的衍生物),侧链含有羟基的2种,侧链含硫的2种,支链氨基酸3种,还有侧链非常简单的两种。
为了叙述方便,我先介绍最简单的两种氨基酸,甘氨酸(glycine,Gly)和丙氨酸(alanine,Ala)。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可以作为基础模板,往上添加基团就可以生成其它各种氨基酸。
甘氨酸有特殊甜味,所以他的英文名称来自希腊语glykys(甘甜的味道),中文译名既蕴含甘甜之意,又有相似的发音,堪称“信、达、雅”的典范。因为有甜味,所以甘氨酸在食品工业中经常作为调味剂,起到去苦增甜的作用。所以,有同学说他用“苦尽甘来”一词记忆甘氨酸,倒是很恰当的。甘氨酸的侧链最小,只有一个氢原子。这使他与众不同,是唯一没有手性的基本氨基酸。小巧灵活是甘氨酸在蛋白质中的特点,比如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构象是非常特殊的,必须要每隔两个残基就有一个甘氨酸,否则就会导致空间位阻过大。同理,蛋白质两个结构域之间的连接也经常需要甘氨酸提供构象的灵活性。不过,甘氨酸灵活有余,稳定就难免不足。在形成α-螺旋的时候,甘氨酸是最强的破坏者之一,原因就是侧链太小,构象根本稳定不下来。另外,甘氨酸常用来配制缓冲液,经常做电泳实验的同学一定记得。
丙氨酸的英文名字来源于德语乙醛,而中文名字就很好理解,因为丙氨酸含有三个碳,化学名就是氨基丙酸。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就像氨基酸的特点一样。丙氨酸的侧链只有一个甲基,比甘氨酸稍大一点。我画其它18种氨基酸结构式的时候都是在丙氨酸上添加基团来画的。在蛋白质中,丙氨酸的作用就像一块砖,平平无奇,最基础的建筑材料,跟谁也不冲突。丙氨酸的侧链位阻小,放在α-螺旋里,它是最强的形成者之一;放到β-折叠里,也非常稳定。在蛋白质工程里,如果要把蛋白质上的某个氨基酸突变掉,又没有特定的目标,一般可以突变成丙氨酸,这样不容易破坏蛋白质的整体构象。
基本氨基酸的一些基本知识:结构、特点与记忆方法,8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方法
陈醋、米醋、白醋、香醋差别何在???
到家里有做菜的调味料里应该都有一瓶醋,但是一般去买过醋的朋友都知道货架上有很多种类的醋,基本有着三样陈醋、米醋、白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选,下面来聊聊区别:
一、陈醋 酿成后存放比较久的醋,一般以高粱为主,酿造时间至少一年以上或更久,色深醋味浓厚,可能大家马上会想到山西老陈醋(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另三大为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阆(lang)中保宁醋),适合红烧类、海鲜类等上色、去腥、解腻等等。
二、米醋 主要以大米制造而成,发酵时间较短,大概2-3个月的周期,它含少量醋酸,色泽玫瑰红色而透明,香气纯正,酸味醇和,略带甜味,适用于蘸食或炒菜来增香,它也是醋里面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含有丰富的碱性氨基酸、糖类物质、有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无机盐、矿物质等),真没看出来 。
三、白醋 颜色白色透明,以蒸馏过的酒发酵制成,或直接用食品级别的醋酸兑制而成,营养元素含量不多,我平时一般煮骨头汤会放点,有软化骨头作用,感觉醋劲没上面两种大!
四、香醋 具有“色、香、酸、醇、浓”这五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就是镇江香醋(1980年获国家银质奖),以糯米为主要原料,与山西老陈醋相比有点微甜,适合凉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