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是首性
有语言暴力的人有精神疾病吗
昨天有网友像我提问“由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语言障碍,语言残疾不能正常说话,医生承担赔偿责任吗?”。药物副作用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精神科药物往往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所以会产生很多其它药物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网友说的由于服药引起的语言障碍导致语言残疾的现象,我是真的没有遇见过,也不认为有能够造成不可逆转的语言残疾的药物不良反应。
所谓药物不良反应是在使用正常几率的药物治疗时,因为药物本身的作用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利于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严格的说,任何一种药物都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说药物的不良反应就好比一种药物产生药效时的副产品,无法避免,也无法预料。任何人在服药前没办法确定患者服药是否存在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症状(EPS)
关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和有代表性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作用于运动系统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包括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急慢性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
如果说哪一种副反应能够影响到语言功能,那最可能的是锥体外系症状中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舌肌强直导致吐字不清,很少能严重到直接导致语言障碍的情况。而且EPS导致的吐字不清、语言障碍是不可能造成永久危害的,更不可能致残。其实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和家属都会有这方面的经验,对于EPS导致的肌张力障碍,在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或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后不久就会逐渐缓解,绝对不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害。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迟发性运动障碍较其他EPS要罕见的多,因为迟发性运动障碍多为使用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时容易出现,一般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舒必利、氟哌啶醇等)出现TD的几率约为25%。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是极少出现TD的,但一些精神科医生(包括我自己),在面对一些棘手病例的时候会选择合并小剂量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而研究表明TD是可能发生于小剂量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中的。
上面的视频中就是TD最常见的表现:口腔,面部和舌侧的不自主运动,而严重的口面部障碍是会极大的干扰语言功能的,所以你说的也有可能是迟发性运动障碍。但虽然迟发性运动障碍较其他椎体外系症状要复杂和严重的多,但也是可以治疗和缓解的,不会造成永久性语言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其它锥体外系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在TD的治疗中是禁用的,因为很可能会加重TD症状。其实我在上海进修时,曾经跟随过江开达老师一段时间,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江老师的意见是停服所有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小剂量氯氮平维持治疗,因为氯氮平可以说是丝毫不会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如长时间不缓解还可以合用丁苯那嗪、维生素E、多奈哌齐、褪黑素、支链氨基酸等。
另外2017年美国FDA通过首种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缬苯那嗪(Ingrezza),并授予其突破性疗法认知。目前我国还没有上市,但是如果有这方面需求已经可以通过香港卫生署注册的经销商申请进口了。
心理作用
还有一种可能性,也许长期服药产生了一部分锥体外系症状,但因为患者的自我暗示等心理作用,导致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无法正常说话。
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也是会经常遇到的,比如之前有个患者虽然做了甲状腺手术,但多次检查未造成可以影响语言的声带或神经的严重损伤,但患者就是相当长时间的“拒绝”说话。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会造成永久残疾,完全可以通过减药或其它方法缓解药物副作用,所以说精神科药物是不会造成语言残疾的。
参考文献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2018
美国 FDA 政府公告.《美国 FDA 批准首种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药物 Ingrezza》.2017
辟谣:精神病药能造成语言残疾,让人不能正常说话吗?,有语言暴力的人有精神疾病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