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基生成必需氨基酸
女子肌酐高没重视发生肾衰,中西医联合控制,如何早发现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不明原因GFR下降低于60%超过3个月的肾病。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
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诱发因素包括年龄、CKD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低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医保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
据估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大约超过100万人,进入透析的平均年龄仅仅是50多岁。这个群体的数量仍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慢性肾脏病是一个长期持续进展的过程,共分为5个时期。前3期中,肾脏的代偿作用可以基本可以完成肾脏的功能,病人通常没什么不舒服,而到了第4期,肾功能的损害已经进入不可逆的阶段,病人的食欲减退、贫血、血钾高、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日渐明显,甚至心脏等其他器官也开始衰竭。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肾衰竭的关键。
女子腰酸背痛血尿没重视查出肾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稳定
患者xxx,女,36岁,在某地打工。患者自述,几年前,生完孩子后仍然经常熬夜,每天晚上睡到一两点是正常的事,直到某一天,突然腰酸背疼,腰直不起来,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肌酐升高到 268μmoI/L。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去肾内科就医,彩超检查显示双肾轻度萎缩,医生建议做左前臂内瘘手术,因为怕疼,再次逃避,这导致肾脏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一年前,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腰酸背痛,夜尿增多,刚开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后来发现了血尿,赶紧到医院就医。经过检查发现,尿液中尿蛋白、血尿、血肌酐的水平都有明显的升高,经过详细的检查被诊断为肾衰竭。诊断结果出来以后,患者不由得后悔大哭,自己年轻的时候太无知,不懂得爱惜身体,导致严重后果。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住院接受规范治疗。经过中西医专家会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经1个多月的综合用药,肌酐降到100μmoI/L左右,其他指标控制稳定。出院后回家继续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避免过度劳累、节制饮食。
医生表示,目前CRF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透析或肾移植虽可延长晚期CRF病人的生命,但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并发症,且费用昂贵,因而非透析期的治疗仍然非常重要。非透析疗法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及对症处理,应用ACEI或ARB、碱制剂等。目前虽然单用西医延缓肾衰竭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从整体上改善临床症状,甚至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而中医从调整人体机能入手辨证论治,调整阴阳气血的失衡状态,最大限度使残存肾脏单位的功能得到保护,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延缓CRF病程的进展。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主要表现为临床症状的改善,血中尿素氮、血肌酐下降,酸碱平衡失调较易得到纠正。以大黄为君药,应用大黄为主药荡涤实邪(溺毒)留住正气、调其气机、收到功效。初期实邪尚浅,用制大黄,取其泻下力缓。中、末期随着疾病的发展,大黄的用量也加重,取其苦寒导下湿浊瘀血毒力猛,配合温阳、活血、利水、熄风、凉血之剂,标本同治。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部分含大黄的复方在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上并非只是通腑泻浊排毒,无论口服或灌肠,除局部作用外,大黄能减少肠道中氨基酸的重吸收,其所含的大黄鞣质为降低血尿素氮的有效活性成份。它可通过抑制体内蛋白的分解,提高对谷酰的生成率而使BUN含量降低,并能使从肠道吸收合成尿素原料之一的氨基氮减少,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促进肝合成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氮减少,血中BUN和Scr含量降低。
如何早期发现肾损伤?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而一些变态反应、感染、肾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先天性疾病、全身循环和代谢性疾病、药物、毒素对肾脏的损害,均可影响肾功能,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检查指标的异常。
由于肾脏的功能潜力很大,轻度的肾损伤,血肌酐不会升高。如果两个肾脏完全正常,切除一个肾脏,血肌酐也不会升高。从这个角度看,血肌酐升高说明已经有一半多的肾功能受损,或者说,残余肾功能不到一半。而且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当发现血肌酐升高时,有近一半的肾已经“坏掉”了。因此,一旦肾脏发生损害,要尽早治疗,在肌酐升高前就给予治疗,而不是等到肌酐升高再亡羊补牢。如何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可以通过检查肾功能指标发现。
1、尿检。包括尿常规、24小时定量、尿红细胞位相(尿潜血红细胞畸形率),甚至是微量蛋白和蛋白构成分析等。
2、血检。在肾功能血检中,主要是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的数值,这些数值往往不能早期发现肾损伤,而血清胱抑素测定有一定提示,诊断需结合相关其他检查和症状。
3、肾脏B超。探测脏器形态、位置、局部病理变化为主的医学影像学医疗仪器,它可检查肾脏的实质性和异位病变。
4、肾小球滤过率。所谓肾小球率过滤(GFR),即单位时间内肾脏滤过的血浆量。只要肾脏出现病变滤过率出现异常,通过这个检查项目是可以明确慢性肾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病理的肾病肾功能的情况。
专家提示:只有在肾单位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才可以看到血肌酐水平的异常,而在肾功损伤的早期。例如GFR从120降到60,即下降到了50%之前,虽然肌酐的排出已有所减少,血肌酐却可能没有时间在血液中堆积,只是从1mg 上升到2mg。这个刚刚偏离正常的肌酐值,同50%的GFR下降,反差对比太大了。相反,在一个晚期肾功衰竭病人,肌酐从6增加到12时,GFR的减少却只有20到10的小变化。GFR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异常。因此,早期不能依据肌酐的变化进行诊断。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600字)
女子肌酐高没重视发生肾衰,中西医联合控制,如何早发现肾损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