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氨基酸
[玫瑰][V5][给力]成人人体内蛋白質氨基酸是20种?21种?还是22种?
21种!
8种必需由食物提供的+12种非必需的+硒代半胱氨酸Sec(1986年发现)这个特殊的第21种氨基酸(第22种:吡咯赖氨酸Pyrrolysine,非人体,目前仅在甲烷菌中发现)
#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
唯一含准金属-硒元素的氨基酸,人类生化研究历时200年证实:硒元素的重要性
网页链接
实验室现在可测全血硒浓度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三碘甲状腺素T3(不足或rT3过高)来验证推断身体有无硒元素不足问题
含有机硒食物选择:坚果、谷物、贝壳、肝脏类、鱼类;国内还有一个地方主打“富硒绿茶”
首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疾病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李华教授、张勇慧教授、周宜荣副教授和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陈丽霞教授在药物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IF=6.205)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an Orally Active Small Molecule TNF-α Inhibitor”的研究文章,发现了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可口服的TNF-α小分子抑制剂苄吡呤(benpyrine),可用于治疗TNF-α介导的炎症风暴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TNF-α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败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A)、银屑病、多发性硬化症和克罗恩病等。目前上市药物中的TNF-α抑制剂多是单克隆抗体或融合蛋白,如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稳定性较差、价格昂贵以及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即使如此,药王“修美乐”,即阿达木单抗,仍然连续7年位居全球畅销药物榜首,2018年全球销售额高达204.85亿美元,卫冕冠军。
对于TNF-α这个靶点,小分子抑制剂极其缺乏;据估计,全球大约有5~8%的人口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威胁,逐年上升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亦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小分子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相比,在降低费用和方便给药途径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因此,TNF-α小分子抑制剂的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尚未有上市的TNF-α小分子抑制剂,已知报道的包括聚砜化萘脲苏拉明类似物和吲哚连色酮衍生物SPD304等,由于其疗效低、选择性差且不良反应严重,不适合进一步开发用于抗TNF-α治疗。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TNF-α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意义。
该研究以TNF-α二聚体与SPD304的共结晶结构为模板,对ZINC数据库中含有600多万个化合物的先导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并结合TNF-α诱导的L929细胞毒性实验,发现一个有效化合物苄吡呤(benpyrine),对TNF-α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再利用微量热泳动(MST)技术、ELISA、DARTS和CETSA等实验表明苄吡呤能够直接结合TNF-α,阻断其与受体TNFR的结合;通过分子对接和氨基酸突变分析,并结合MST和L929细胞实验,发现TNF-α的57位亮氨酸和59位苯丙氨酸是苄吡呤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为后续化合物优化提供了依据;利用RAW264.7巨噬细胞进行NF-κB炎症通路分析,进一步证明苄吡呤能够抑制TNF-α或脂多糖(LPS)诱导的IκBα磷酸化和NF-κB/p65的核转位,从而阻断NF-κB通路激活,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进一步研究表明,苄吡呤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2000mg/kg,为低毒性化合物。苄吡呤对小鼠灌胃给药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和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显著缓解其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苄吡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血症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其死亡率,研究结果显示苄吡呤能够缓解TNF-α诱导的炎症风暴,从而减轻急性肝损伤和肺损伤。众所周知,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炎症风暴也是引起许多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肺部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如IL-6、TNF-α、IFN-γ等,通过正反馈循环的机制形成炎症风暴。大量的免疫细胞和组织液聚集在肺部,会阻塞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苄吡呤对TNF-α的直接抑制作用提示其可能可以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而阿达木单抗目前也确实正在进行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该研究成果目前在线发表在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国内新发现对抗炎症风暴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首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疾病
维生素C能治疗糖尿病吗?维生素B2能治疗偏头痛吗?维生素B6和B12能治疗H型高血压吗?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用于维生素C缺乏症的预防及治疗,如急慢性传染病时,消耗量增加,宜适当补充。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不良者,也应适当补充。用于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
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和血脂、坚持运动、保持匀称的体型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对抗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阻止自由基破坏DNA、蛋白质和脂肪酸,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鲜枣、猕猴桃、火龙果、番石榴、青椒、芥菜、菜花、大白菜、番茄等果蔬富含维生素C,是饮食补充维生素C的首选。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1000mg维生素C,可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还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C与葡萄糖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以竞争性抑制葡萄糖吸收,但是需要注意,1000mg维生素C剂量较大,无论饮食、保健品还是药物,都可能会引起不良事件,应该遵医嘱谨慎使用。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乳类、鱼类、肉类、绿叶蔬菜及谷麦中,烹饪中容易损失。维生素B2是体内黄素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可参与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如指甲、皮肤和毛发的正常生长,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并可激活维生素B6,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可能与维持红细胞的完整性有关。适用于防治维生素B2缺乏所致的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角膜血管化、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维生素B2可促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推荐剂量为400mg/日,宜从小剂量起始,逐步增加至最佳有效剂量。
维生素B6又名吡哆醇,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肉类、全谷、蔬菜、坚果等食物中,烹饪中仅少量损失。维生素B6与ATP在体内经酶的作用转化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多胺,它是某些氨基酸的氨基转移酶、脱羧酶和消化酶的辅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各种代谢功能起作用,如参与脑中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产生及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过程,并与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有关。适用于防治因大量或长期服用异烟肼、肼屈嗪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失眠、不安,减轻抗癌药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或妊娠呕吐等,可能还有助于白细胞减少症。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一种含钴的红色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中,烹饪中会有所损失。维生素B12需转化为甲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甲钴胺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以及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伤的周围神经。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导致甲基丙二酸排泄增加和脂肪酸代谢异常,这很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因之一。适用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痛、神经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一种毒性氨基酸,它可以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血栓形成,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升高血脂,并可活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促进血管紧张素II的产生,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引起血管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H型高血压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0μmol/L),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有两条主要代谢途径,一条代谢途径是在维生素B6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协助下,转变为无毒的半胱氨酸,另一条代谢途径是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调控下,转化为甲硫氨酸,最终通过肾脏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目的,因此,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缺乏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叶酸是主要决定因素,而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是较弱的决定因素。因此,推荐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每天服用叶酸0.8mg,同时可以配合服用维生素B6 (10mg)和维生素B12(0.4mg)。#健康明星计划# #谣零零计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