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由什么分解而来
减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不吃或者少吃糖类食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糖包括传统意义上口感甜的糖和吃上去不太甜的糖-淀粉!因为正是此类食物才使得我们发胖,此类食物增加了血胰岛素的含量,这是造成脂肪合成增加、分解减少的根本原因所在。
然而,有一种反对声音现在非常有市场,那就是此种减肥方法没有考虑膳食的平衡,它限制了一类营养素-糖类的摄入,这会造成营养的不平衡。
首先,必须提醒的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必需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并不存在“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之说!换句话说,碳水化合物不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正如2002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对于人体是必需的吗?”一文所指出的那样,碳水化合物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其一,对照研究发现,从饮食之中消除碳水化合物,大鼠和雏鸡都没有出现明显问题;其二,迄今为止从没有发现人类缺乏碳水化合物综合征症候群。这很重要,如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酸病,缺钙会导致佝偻病等。
实际上,有很多长期零碳水的实例。比较典型的就是探险家和人类学家史蒂芬森的故事。1928年,他和自己的同事住进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并在严格监督下进行了一场非常轰动的饮食实验。那就是在1年内仅仅吃肉和动物内脏,不摄入任何的碳水化合物。实验开始之前,没有人会相信他能够成功,然而事实证明,一年之后的各项检查非常健康,他的思维也更加敏捷,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没有出现维生素C的缺乏。
为何碳水化合物在没有额外摄入的情况下没有出现缺乏综合征?生化学家博士丹尼斯在她的《生物化学》之中指出了原因:在饮食之中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之下,人体可以将脂肪酸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主要通过分解产生酮体的方式来实现。当然,这不意味着人体不需要葡萄糖,人体红细胞,大脑细胞剩余25%的能量还是需要葡萄糖供给的,但即使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我们身体自身也可以产生。一方面通过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合成葡萄糖,另一方面通过肝脏将氨基酸分解为葡萄糖,这些葡萄糖完全可以满足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基本需求。自身合成营养素自然不是必需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当然算不上必需营养素。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医者李枫。也欢迎关注我的西瓜视频。希望交流者,可以加入李医生桥本讨论圈子(不限桥本)。
不喝酒不吃肉得痛风
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航空总医院分站主任医师 阎小萍 □主治医师 王琬茹
说起痛风,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没有管住嘴”!但患者老王对此表示很冤枉。老王今年58岁,3天前受凉后突然出现夜间足趾关节红肿、刀割样疼痛等症状,程度剧烈、影响行走,入院查尿酸升高,被诊断为“痛风”。老王对此很是疑惑,因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他平日饮食清淡,既不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等,也不饮酒,怎么会发作痛风呢?医生向他解释,除了进食高嘌呤食物外,还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痛风。
人体的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内源性,主要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占体内尿酸总量的80%;二是外源性,从富含核苷酸的食物中分解而来,占体内尿酸总量的20%。正常情况下尿酸的产生和清除呈动态平衡,使血清尿酸水平维持正常范围。任何原因导致尿酸生成増多或排泄减少,或两种机制同时存在,就会造成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引发痛风。
1.尿酸生成增多。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陷,导致嘌呤利用障碍和(或)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从而造成尿酸生成增加。同时,高嘌呤饮食也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
2.尿酸排泄减少。(1)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各种伴肾功能不全的疾病都会影响尿酸排泄。由于肾功能衰竭致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近端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增加和(或)分泌功能减退时,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使尿酸滞留体内,常常可使血尿酸达到很高水平。此外,长时间服用利尿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等药物,也可造成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2)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当乳酸或酮酸浓度增高时,就会对尿酸的排泄造成竞争性抑制作用,导致尿酸的排泄减少,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3)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以及慢性肾脏病患者,也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
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可以在受累关节给予冰敷,消除关节的肿胀和疼痛,保持患部清洁,避免感染发生。同时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服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依托考昔)等。待病情稳定后,患者在缓解期可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品,如苯溴马隆等;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品,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但以上药品均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患者切勿擅自服用。
此外,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受凉、适当控制体重等。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
酒肉不沾也会得痛风,不喝酒不吃肉得痛风
尽管大脑仅仅占据体重的2%,但却是耗能巨大的器官,它每天消耗的能量达到每日能量的20%。与许多人认为的大脑细胞只能由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不同,实际上脑细胞的能量还可以由另一个物质来提供,那就是酮体。
当然,当我们的饮食处于高水平或者中等水平量的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时,大脑能量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提供,在生酮饮食时(80%热量由脂肪提供的一种饮食),大约75%的能量可以由酮体来提供。剩余的25%则由葡萄糖来提供。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想到:生酮饮食几乎是不吃碳水化合物的,25%的供应大脑的葡萄糖从何而来?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由脂肪分解产物甘油通过糖异生产生,其二,身体的氨基酸垃圾通过糖异生产生,其三,葡萄糖代谢时产生的丙酮酸和乳酸也可以通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
75%通过酮体供应大脑的模式非常类似于农业文明之前采集-狩猎我们的祖先饮食模式。在当时,我们的祖先寻找食物花费的时间往往需要数小时到几天的时间,这种供能模式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表明,主要以酮体为大脑供应能量的模式由于更少的产生对脑细胞损伤的活性氧,更高的供能效率,对于大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看酮体对大脑的积极意义:
1 将碳水化合物限制在每天20克以下可以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经指出,长时间的禁食对于治疗癫痫是有效的!为何禁食对于癫痫的治疗有效?上世纪20年代,梅奥诊所的罗素怀尔德博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禁食会产生酮体,与此同时,他还发现高脂肪的饮食也会产生酮体。事实上,生酮饮食最早就是用于癫痫的治疗的,只是后来抗癫痫的药物的使用,生酮饮食才逐渐被人们忘记;
2 对阿尔兹海默病具有帮助。研究表明,许多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存在脑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因此,也有许多科学工作者将阿尔兹海默病称为3型糖尿病。通过PET-CT扫描发现,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会受到40%的损害,这种损害在认知功能障碍之前很多年就已经发现。通俗说,就是脑细胞先是葡萄糖供能障碍,经过较长时间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到目前为止,人体临床研究还很少,但大量动物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可用于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3 脑外伤的康复。脑外伤会出现脑细胞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此时,通过转换供能方式,即将葡萄糖供能方式改为酮体供能方式对于脑外伤的康复,更快恢复认知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医者李枫。也欢迎关注我的西瓜视频。希望交流者,可以加入李医生桥本讨论圈子进行交流(不限桥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