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氨基酸生物肥料(水产养殖氨基酸价格)

养殖氨基酸生物肥料

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广义的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种类

1、生物有机肥料农业和畜牧业的废弃物或有机垃圾经有益微生物发酵、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称为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含大量有机质和大量活的有益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和有机肥料的作用。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菌种来源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也相应较多。生物有机肥料与其它生物肥料(如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的菌种、生产工艺等方面各有不同。首先,在菌种使用方面,微生物接种剂使用的菌种主要是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及根际促生细菌芽孢杆菌和假孢菌。但这类菌种基本上没有发酵的功能。其次,在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生物有机肥料还没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农业部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正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生物有机肥料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要生产,应先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依据。建议企业在制定标准时,把活菌数定为≥0.2亿个/克,有机质≥35%。

2、秸秆腐熟剂和畜禽粪便、有机垃圾发酵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处理这些有机废物一直是令环保部门头疼,被农业部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中国也有一些单位开始对固体有机废物进行试验和应用。

3、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接种剂是指用已知的有益微生物经液体发酵生产而成的液体活菌制品,或菌液经无菌载体吸附而成的固体活菌制品。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是微生物接种剂生产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菌种、载体和发酵设备方面。菌种方面主要表现在菌种混杂、菌种退化、菌种组合不合理。微生物生产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技术力量和检测能力有限,无法将菌种纯化后再生产,有的企业更是没有发现菌种已污染了杂菌。菌种退化也是企业在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一方面是菌种供应方的问题,它希望企业长期购买它的菌种,因此在技术上进行了处理,另一方面是企业购买原种后进行了多次的转接传代,但又没有提纯复壮的技术。解决的方法是提纯复壮和更换菌种。发酵设备不完善,也是微生物接种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在无杂菌条件下发酵是接种剂生产的必备条件。许多企业采用敞口设备生产,或虽有标准发酵罐但无空气过滤器,都不可能生产合格产品。吸附微生物的载体持水性差、载体偏酸偏碱、载体灭菌不完全和载体中的微量元素过高(主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的)。

4、光合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发展很快,主要用于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也可以用于农作物拌种和叶面喷施。

5、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产品。此类产品的种类较多。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产品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物料、无机肥料混合后造粒;第二种是微生物接种剂与有机肥料混合造粒然后与化肥复合肥混合包装;第三种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包装中附加一袋微生物接种剂,在田间施用前,将接种剂与有机无机复合肥混合。

6、“酵素菌”和“EM”“酵素菌”和“EM”均是从日本引进的微生物发酵剂产品。真正以“EM”为名获农业部登记的全国还没有一家,事实上“EM”本身在日本就未获日本政府的登记。发展EM和“酵素菌”,首先要清楚“EM”和“酵素菌”所含的确切菌种类型,菌种的来源无论是自制的、还是从境外购买的都要经过鉴定,而且要鉴定到种。在企业无确切的生产标准,产品无量化指标、无检测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组织大的课题进行研究、推广。

7、乳酸菌有机肥。代表是乳酸屎肠球菌“Anp01"。把含氮有机物喷施屎肠球菌,堆积发酵7-28天,含氮有机质会被酵化,发酵分解率高达40%以上,完全满足有机肥的基本要求。乳酸屎肠球菌“Anp01"是为数不多的耐高温乳酸菌,在堆积发酵高温达到50度时,仍然可以有效繁殖发酵,这是乳酸菌发酵有机肥成功的重要因素。

水产养殖氨基酸价格

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巨大发展潜力!

有机肥是含大量有机物肥料的统称,主要包括新鲜和干燥的植物、畜禽粪便以及农业加工副产物。由于有机肥肥效全面,作用持久,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得,是人们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肥料,在水产养殖中也是迄今为止使用的主要肥料。

1

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历史

中国鱼类养殖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中国人已经懂得了养鱼,并从唐代开始逐渐盛行。我国养殖鱼类中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占很大比例,因此施肥成为我国传统养鱼虾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俗话说“养好一塘鱼,必须先养好一塘水”,强调了鱼虾养殖中水质的重要性,而水质的调节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池塘肥料的施用。我国在长期的施肥养鱼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

施用有机肥养鱼原理

池塘养鱼是一个物质循环的过程,养殖鱼类利用池塘中存在的有机物维持自身的生长代谢等一系列活动,但随着养殖鱼类不断的输出,池塘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下降,从而使得池塘的生产力下降,养殖效益也会因此下降,在池塘中施用有机肥即会向池塘中补充有机物,维持池塘的生产力。

池塘中施用有机肥,能够直接培养水中的各种腐生微生物,如细菌,这些腐生微生物是浮游动物的良好饵料,因此施用有机肥后能间接增加水中浮游动物的含量,艾桃山等利用发酵鸡粪和发酵菜粕培养轮虫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水体中加入发酵鸡粪和发酵菜粕能显著增加水中轮虫的含量,且在发酵鸡粪和发酵菜粕配比为80∶20时效果最佳。

池塘中浮游动物是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因此水中浮游动物含量增加,即会使得鱼类产量增加。

池塘中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水中浮游动物含量,也能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含量,有机肥培养的细菌,将有机肥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浮游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盐等简单化合物,浮游植物利用这些无机盐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可作为浮游动物的饵料,也可直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

陶志英等研究表明,有机肥能够增加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其中养殖鱼类能利用的种类占绝对优势,且水中叶绿素a含量随有机肥的施用显著增加,表明有机物的施用能使水中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施用有机肥也能使得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有机肥产生的腐屑也可直接被鱼类利用。因此使用有机肥养鱼是一个经济可行的方法。

3

有机肥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产生塘泥长期使用有机肥养鱼,经一定时间积累后,未被细菌分解的有机物沉入塘底形成塘泥,池塘养鱼适宜塘泥厚度为20厘米,在此厚度下,塘泥可维持水体的pH,且可持续向水体提供营养元素,但当塘泥厚度大于20厘米时,即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威胁,塘泥过多,会直接减少池塘蓄水能力;塘泥也是大量病原微生物藏匿之地,塘泥过多,大量病原微生物滋生,鱼体抵抗力稍有下降,即会发生疾病;此外,塘泥也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池塘中含氧量下降,严重时导致泛塘。

消耗氧气有机肥施加至养鱼池塘后,其降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高温季节更加严重,大量施加有机肥后,使得鱼塘中的氧气含量迅速降低,导致氧化反应不彻底,产生对鱼类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养殖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有机肥加入过量也可直接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产生病害当今许多养殖户,为了方便,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投入养殖水体,给养殖鱼类带来严重的威胁。未经处理的有机肥含有许多寄生虫和虫卵,还有大量病菌,当养殖鱼类抵抗力稍有下降,病菌和寄生虫就会侵袭鱼类,使鱼类产生疾病。

污染环境有机肥能使养殖水体维持在一定的透明度,且为养殖鱼类提供天然饵料,但过量使用有机肥,会使水中氮、磷含量迅速增加,浮游植物含量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当养殖水体排入江河中时,会对江河水环境产生影响。

4

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有机肥

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不正确使用会对养殖鱼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科学合理地使用,能促进养殖水质的改良和养殖鱼类的增产,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合理确定施肥量使用有机肥养鱼,有机肥施用量必须适宜,施用量过小,虽可保持水质良好,但不能满足养殖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素的要求,鱼类生长缓慢;施用量过大,水质恶化,不适于养殖鱼类生存,因此使用有机肥养殖鱼类时必须合理掌控有机肥施用量。白燕等认为池塘有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有机肥种类、养殖鱼类以及水源状况确定。由于鸡粪、牛粪、猪粪中氮磷含量牛粪最少、鸡粪最多,因此施用时,牛粪施用量最多;主养鱼为鲢鳙鱼时,施肥量应适当增多;养鱼池塘水源良好,可适当增加施肥量,若水质出现恶化,可及时更换新水;反之应该采用“少量多次”法,避免水质恶化。

腐熟发酵后施用有机肥中的养分大多为无效态,其中的营养元素不能直接被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利用,必须经过腐熟发酵后才能转化为有效态,并且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能将有机肥中的寄生虫、病菌以及虫卵杀死,有效防止了施用有机肥给鱼类带来的病害。有机肥有氧发酵是在好氧细菌作用下进行的需氧生物降解过程,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耗氧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物和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这些无机物和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被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吸收利用,而不需要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因此,有机肥高温发酵腐熟后施用,不仅能快速提高鱼塘营养元素含量,同时也不会消耗水中溶解氧,更不会向养殖水体中带来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是水产养殖施用有机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

根据水色、透明度适时施加有机肥养殖水体水质好坏、营养条件状况会直接以水色和透明度呈现出来,因此,根据养殖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适时施加肥料成为一项关键的技术。适合鱼类生存的水体透明度以25~40厘米为宜,为维持此透明度,应每隔3~5天施加一次追肥,施用量为150~200千克/亩,并且施用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以免肥料施用后消耗大量氧气。水色也是决定肥料施用的另一个因素,黄褐色和绿色水说明水质为肥水型,水中浮游植物较多,此时可不用施加肥料,防止施肥后消耗氧气;水色日变化明显,说明水中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含量丰富,相反,水色日变化不明显,说明藻类含量不足,应及时施加肥料。

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各有其优点,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单一施用一种肥料,养殖效果往往不佳,只有两种肥料配合施用,才会增加养殖效益。新挖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较少,施用无机肥时,往往造成浪费,此时先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培养浮游生物,待浮游生物达到一定数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施加无机肥。Green研究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浮游动物生产率高于单一使用有机肥或无机肥,但有机肥和无机肥各自对浮游动物生产率增加的贡献,仍了解不足。

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随着人们对有机肥和鱼类研究的逐渐深入,有机肥作为肥料在水产中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如今,有机肥在水产中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作为肥料使用,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机肥作为饲料供鱼类食用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随着我们对有机肥发酵研究的深入,沼肥在鱼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利用发酵后的沼肥作为水产养殖的肥料,可有效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并提高鱼类产量。

刘德源在常规池塘清塘后,每亩施加500千克沼肥作为基肥,主养鱼为鲢、鳙,并适量搭配草鱼、鲤鱼、虾蟹和螺蛳等杂食性鱼类,其中鲢鳙占70%,草鱼占25%,其余占5%,螺蛳投放量为30~40千克/亩。养殖期间,根据水色适时施追肥,施加量150~200千克/亩。

最终养殖效益表明,以沼肥养鱼,可有效改善鱼类生活环境,减少人工增氧费用,且大大降低了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

王钢等将液体生物有机肥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其中液体生物有机肥利用蚯蚓和蝇蛆处理畜禽粪便,再用水溶解蚯蚓粪和蝇蛆粪中的可溶性成分,最后再添加无机成分得到的。

试验鱼为鲢鱼和草鱼,初始体重分别为0.12千克和0.14千克,放养量分别为900尾和200尾,其中对照组采用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体积比为1∶2∶2的混合肥料进行养殖,试验组采用液体生物有机肥进行养殖。

经一定时间养殖试验后,试验组草鱼和鲢鱼存活率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高2.0%和8.5%,且最终产量分别增加了68千克、44千克。近年来,也有学者对有机肥作为饲料进行了探索。

农作物秸秆是农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有机肥资源,但由于大多数人对这种另类资源缺乏认识,许多秸秆直接被焚烧处理,造成严重浪费且污染了环境。

郑夫跃对农作物秸秆鸡粪作为鱼类饲料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饲料采用30%秸秆粉、30%鸡粪、20%菜籽粕和20%玉米粉混合均匀后发酵,后在发酵料中加入3%的鱼粉和黏合剂,最后制粒而成。其试验分为两组,试验组间断采用配合饲料和试验饲料饲喂,对照组均采用配合饲料进行饲喂,试验鱼为鲤、鲫、鲢、鳙鱼混养,放养规格分别为150、50、200、400克/尾,数量分别为1650、1800、330、180尾,试验结束后,试验鱼塘鲤鲫鱼净增产1730千克,鲢鳙鱼增产560千克,而对照组鲤、鲫鱼净增产1878千克,鲢鳙鱼增产560千克。

可见使用试验饲料与全价饲料饲喂的鱼类体重增长相差不大,但由于试验饲料原料价格便宜,每生产1千克鱼使用试验饲料比全价饲料节省成本1.26元。

因此此方法可以进行推广,但使用试验饲料,投饵量相对较大,养殖水体易恶化,在养殖过程中应多加注意。由于干鸡粪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到25.0%,干鸡粪中还含有5.0%的钙和2.1%的磷,且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也较多,是有机肥中可作为鱼类饲料的首选原料。

包军义利用鸡粪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探讨鸡粪发酵制作鱼饲料的技术,其鸡粪制作饲料的整体思路为收集新鲜鸡粪,利用草粉调节鸡粪湿度,加入麸皮等一系列营养物质,后加入发酵剂密封发酵,最后将发酵鸡粪晒干后与玉米粉、油渣和食盐混合进行制粒。最终饲料成本相比配合饲料节省一半。

氨基酸水溶肥料有哪些

氨基酸为主要成分,掺入无机肥料制成的肥料称为氨基酸类肥料。

常见的是氨基酸叶面肥。

那么,氨基酸肥料有哪些呢?氨基酸肥料的功能和效果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氨基酸肥料有哪些按原材料来分的话,氨基酸水溶肥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大豆、豆粕、玉米麸、花生麸的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味精、木材加工的下脚料等植物源蛋白;另一类则为动物毛发(羽毛、猪鬃等)、动物血液、内脏、皮骨、低脂鱼粉、蚕蛹、以及屠宰场废弃物等动物源蛋白。

氨基酸肥料的功能和效果为保证农作物的丰产丰收,近几年来,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问题越加受到重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螯合剂,将微量元素螯合起来,以大限度地提高作物对其吸收率。

研究发现,螯合剂中复合氨基酸是效果较好、价格较低的一种。

其不仅稳定常数适中,且不受土壤pH值及其它离子的干扰,可被作物直接吸收。

氨基酸微肥用于农作物,具有显着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

另外,由于氨基酸微肥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原料来源广(主要是毛发、棉粕等),生产成本越来越低,从而为廉价获取氨基酸螯合物提供了保证。

因此,氨基酸微肥已在农业生产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氨基酸虫养殖骗局

都是骗人的,打着养殖的名义来套政府的补贴和客户的投资。尤其是以《湖南益阳安化》【甚武阳】为首的。全都是骗人的,【跟传消没区别,只是模式不一样】自己压根就没养殖的有,都是商贩那收来。放到自己搭建的简易棚里,给那些领导和客户看,好让他们投资。完全没有要黑他的意思,因为本人以前跟他干过,骗人这玩意实在学不来

氨基酸在养殖中的作用

中国氨基酸工业只有短短的40年发展历程。1965年发酵法生产味精的成功,带动了氨基酸的研究开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氨基酸生产和消费大国,年消费量约140万t左右。以谷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为主。

1蛋氨酸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蛋氨酸的需求逐年强劲增长,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氨基酸品种之一1993年,全世界蛋氨酸产量为26万t,1999年达45万t,2002年为55万t。目前,全球的年产能约为100万t,年产量约为70万t。预计全球总产能会达到110万t/年左右,但产量不会超过70万t市场仍将明显供过于求。蛋氨酸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安迪苏、德固赛和诺伟司,约占世界产量的90%。

1.1中国市场概况

在中国市场,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蛋氨酸,现已成为中国化学原料药进口的大宗产品,2003年进口量高达7万t,进口额过1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蛋氨酸需求将达到90万t,中国的需求量也将超过10万t。近年中国对蛋氨酸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但一定时期内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中国是世界第2大饲料生产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7% ̄8%,蛋氨酸基本依靠进口。在中国市场,日本公司占据了43%份额、德固赛为21%、诺伟司10%、安迪苏为21%,其他占5%。由于中国蛋氨酸市场快速扩张且竞争日趋激烈,国外蛋氨酸生产厂商均加大了在中国的销售力度。

目前,中国生产蛋氨酸在工艺技术、原料、设备、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火爆的市场已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已有企业着手蛋氨酸规模生产的研发、设计和规划。山东天易科技公司建设蛋氨酸中试装置,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预计2007年6月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年产能力3万t。本溪化工集团、辛集化工等公司的蛋氨酸项目也进入准备阶段。

据了解,德固赛并未忽视蛋氨酸医药保健用途的开发。2004年12月德固赛在广西南宁武鸣投资的安力泰美诗药业公司的L-(左旋)蛋氨酸新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本次新建的这条L-蛋氨酸生产线是该企业的二期工程,产能为400t,是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食品、药品级蛋氨酸生产线,可满足全球50%的需求。

1.2产品品种

目前,市场销售的蛋氨酸有4个品种,分别为固体蛋氨酸、液态羟基蛋氨酸(MHA)、液体蛋氨酸钠盐和固体羟基蛋氨酸钙盐。其中固体蛋氨酸和MHA分别占据世界市场的前两位。在美国蛋氨酸市场主导产品是MHA,固体产品占次要地位。而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不过液体产品也逐渐被市场认识并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1.3市场需求趋势

全球2006年蛋氨酸需求量为60万 ̄70万t,据预测今后蛋氨酸市场年均增长率为3% ̄4%,其中欧洲、日本和韩国市场趋于饱和,而东欧、亚洲(日本除外)和南美市场正在发展,特别是中国,由于生活标准提高,对肉类的需求增加,中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7% ̄8%,远远高于全球年均增长水平,因此,中国将是世界各大蛋氨酸生产商的主攻市场。

2赖氨酸及其盐

L-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是世界上仅次于味精的第2大氨基酸品种。截至2006年,全球对饲料级赖氨酸的需求约为100万t/年,中国的需求约为24万t/年。

2.1主要品种

在过去赖氨酸发展历程中,比较成熟的产品有赖氨酸盐酸盐、蛋白赖氨酸、液体赖氨酸等。赖氨酸盐酸盐特点是纯度高,颗粒均匀,抗潮性能优越,该产品在世界范围已被广泛接受。该产品生产工艺复杂,能源与水的成本费用较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缺点。蛋白赖氨酸以及赖氨酸盐酸盐在数年前就已经研制,但真正用于大量生产时间不长。此产品充分克服了赖氨酸盐酸盐能耗与水耗大的缺点,生产成本具有相当高的竞争优势。缺点是易吸潮,产品稳定性较差。随着赖氨酸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又开发了液体赖氨酸,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但由于是液体,运输困难而限制了该产品的流通半径。

2003年以前,中国市场以98.5%赖氨酸盐酸盐为主,品种单一。大成生化公司于2003年研发生产的65%赖氨酸硫酸盐,是继德固赛后,世界第2个生产赖氨酸硫酸盐的制造商,具有相当大竞争优势。

2.2中国发展近况

中国赖氨酸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10多年来,用赖氨酸的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拉动了生产,使产量有了飞速发展。2000年,大成集团1.5万t赖氨酸厂建成投产,到2006年,仅大成集团的赖氨酸产量已超过25万t,其中国内销售量约为20万t。2006年中国赖氨酸进口量比2005年减少40%,一些国外的产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近几年,国产赖氨酸的消费量已经超过进口(图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05年,中国赖氨酸市场发生的很大变化,市场总量为32.46万t,比1999年4.87万t平均增长速度为3.94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79%。

●国产赖氨酸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1999年的18.48%至2005年的83.18%。平均每年增长比例28.74%。

●进口赖氨酸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99年的81.25%降到2003年的54.51%。平均每年递减比例20.08%赖氨酸及其盐类进口量自2003年起开始减少。2006年中国累计进口赖氨酸2.49万t,比上年同期减少54.43%。赖氨酸及其盐类出口逐年增加,至2005年出口量开始大于进口量。2006年中国累计出口赖氨酸4.29万t,比上年同期增加121.27%,主要从吉林出口,占中国赖氨酸出口总量的80.49%。

2.3市场展望及对策

首先,饲用将大量增加。预计到2010年,中国对饲用赖氨酸的需求将达到几十万吨。其次是医药及其他领域用量需求量大。氨基酸大输液一直是临床用量很大的品种,赖氨酸是其主要成分之一。此外,近年来多种氨基酸饮料正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流行,今后将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扩展。氨基酸在化妆品特别是中高档化妆品中的用量也在增加。

虽然赖氨酸市场今后长期看好,但近几年中国赖氨酸的供应量会远大于需求量,企业间成本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企业切不可掉以轻心,应不断努力,在做大的同时还力争做强。

3苏氨酸

截至2006年,全球饲料中苏氨酸的需求量约为8万t/年,中国的需求量约为2万t/年。目前,在苏氨酸领域研究开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是日本味之素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苏氨酸生产公司,总产能达到2.9万t/年,大约占全球市场份额

40%,其发酵法生产的苏氨酸产酸率8%左右。前苏联用基因重组法改造的基因工程菌,其产酸率在7%左右。大成集团2005年产量为8000t,主要生产指标中,产酸率为8%,转化率为40%,成品收率为75%,技术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赖氨酸和苏氨酸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重点鼓励投资的产业,赖氨酸和苏氨酸的生产对提高中国饲料品质、降低蛋白质原料消耗、减少此类产品进口量以及节约外汇有重要义。

4谷氨酸钠

谷氨酸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氨基酸品种,主要以谷氨酸钠(商品名味精)的形式作为食品增鲜剂,少量用于医药行业。

2006年,中国的味精产量已达到136万t,成为占世界产量66%左右的第1生产大国。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大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1965-2005年的40年间,中国味精的最高年产量(商品量)为136万t(2005年数据,占全球总产量的66%),年均增长率17.0%。2005年的产量为1965年的339倍(图2)。

5L-苯丙氨酸

中国L-苯丙氨酸产业化之路尚在起步阶段,2005年,中国国内市场对L-苯丙氨酸的需求在3000t左右。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L-苯丙氨酸的制备研究,曾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等重大科研攻关计划,但因成本过高等原因一直没有投入工业化生产,极大地限制了中国L-苯丙氨酸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需求主要从美国或日本进口,由于价格太贵,市场供应数量有限,限制了阿斯巴甜在中国的应用。随着南京化工大学的海因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中国发展L-苯丙氨酸和阿斯巴甜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目前L-苯丙氨酸制备方法主要有直接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酶法。其中,化学合成法路线长,副产物多,且产物为光学消旋体,需进行光学拆分,成本高。

6聚合氨基酸类

自20世纪90年代,开发“绿色化学产品”是世界工业的一大新趋向。聚合氨基酸系列产品已在“绿色化学产品”中崭露头角。日本是世界上最大氨基酸生产国与输出国。日本科学家在聚合氨基酸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6.1聚谷氨酸

除日本Ajinomoto公司已成功开发并投产外,2003年,台湾味丹公司也已开发出了γ-聚谷氨酸。我国聚谷氨酸目前还没有工业化生产,有许多研究机构正在研究和小试中。

6.2聚赖氨酸

该产品发酵周期较长,大约在7d,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有所研究,但还没有工业化生产的企业。

6.3聚精氨酸

据悉,德国拜耳公司已达成年产2000t级PAA实验工厂,产品主要为PAA高吸水性树脂。由于PAA具有生物降解性,即使用过后丢弃也绝不像丙烯酸树脂那样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6.4聚天门冬氨酸(PASA)

聚天门冬氨酸具有氨基的聚羧酸,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聚合氨基酸是一前途无限广阔的工业、农业与食品业的新颖原料,它在中国的21世纪里也必将大放异彩。

7其他氨基酸

7.1色氨酸

色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之一,L-色氨酸为蛋氨酸、赖氨酸之后的第3饲用氨基酸,目前世界色氨酸年产约1000多t,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色氨酸量有数百t。世界上主要生产厂家是日本的昭和电工、协和发酵和三进化学公司,它们主要用发酵法生产色氨酸,德国的德固赛公司则兼用发酵法和合成法生产色氨酸。中国主要有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小规模生产,用于药品。但尚无厂家生产饲用色氨酸。

7.2肽类

7.2.1乳链菌肽

目前,国内市场以银象公司为主要生产企业,红梅集团也于2004年开始生产同类产品,行业中成品效价约在1000IU/mg左右,发酵水平可达6000 ̄7000IU/dl,成本约在500 ̄600元/kg。多数应用于乳制品和肉食品的保鲜。

7.2.2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glutathione,简称GSH)是一种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的三肽。临床上用于肝脏疾病,药物和重金属中毒的治疗,并可与抗癌药合用。目前,谷胱甘肽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8中国饲料用氨基酸发展建议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配合饲料普及率仍比较低,传统养殖在中国畜牧业生产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目前,中国人均年配合饲料占有量仅为47kg,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50%,因此,中国配合饲料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8.1扩大单套装置的生产规模,提高供应能力

首先是赖氨酸,尽管中国已具备了一定的供应能力,总规模已达到16万t/a,但原料配套条件差,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资源的优势,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提高中国赖氨酸的供应能力,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与赖氨酸生产相比,蛋氨酸的工艺路线较长,至今中国尚未完全掌握其生产技术,已建成的1万t/a生产装置已基本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依靠中国自身力量根本不能发展蛋氨酸生产。根据目前全球蛋氨酸的供应形式和生产装置的布局,国外公司在中国发展蛋氨酸生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中国蛋氨酸生产的发展必须走中外合资的道路。

8.2实现原料供应和产品生产的一体化

在长春大成公司没有投产之前,中国赖氨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除广西桂元公司以当地的制糖业副产的糖蜜为原料外,其他两家企业全部使用玉米淀粉,因此赖氨酸的生产成本中玉米淀粉的运输费用在500元/t左右。随着国外产品的大量进入,赖氨酸的售价大幅度下跌,最低时不足1万元/t,因此两家企业严重亏损。然而,长春大成公司自2001年投产以来,尽管赖氨酸的售价处于历史上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玉米综合加工能力,使得玉米淀粉原料成本比中国的其他企业至少低800元/t,因此该企业的赖氨酸生产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将生产能力提升到了5万t/a,基本具备了与国外公司抗衡的能力。由此看来,今后发展赖氨酸生产必须走与玉米淀粉加工相结合的路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一席之地。相对赖氨酸生产所需的原料来讲,蛋氨酸所需的原料比较多,而且有些原料是某种化工生产中的副产品,如氢氰酸是丙烯腈生产时的副产品,硫化氢是石油炼制中的废弃物,因此如能与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相联合,不仅可以解决处理这些副产品的难题,而且可变废为宝,降低蛋氨酸的生产成本。

8.3增加产品品种

中国现在所能生产的饲用氨基酸产品仅有赖氨酸盐酸盐一种形式,而国外已有硫酸盐和液体赖氨酸等产品。赖氨酸硫酸盐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于赖氨酸盐酸盐;液体赖氨酸使用效果比较好,产品的损失小,因此应根据饲料工业的发展需要,增加产品品种。

8.4加强国内外合作,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尽管中国已基本掌握了赖氨酸的生产技术,但蛋氨酸和苏氨酸的生产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在竞争中取胜。

氨基酸复合肥的适合什么农作物

氨基酸复合肥可作基肥和追肥,适用于多种土壤和各种作物,一般用作基肥,施肥深度应在不同作物的根系密集层,一般8~16厘米,施后覆土。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目标产量特因素确定,对普通肥力的土壤,一般每亩基施氮磷钾含量为35%的氨基酸复混肥30~50千克,配合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可使果树获得优质高产。

氨基酸复混肥忌撒施在土壤表面,避免养分损失,降低肥效,增产效果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52405.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11月6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3年11月6日 上午11:25

相关推荐

  • 打碗花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根

      防除打碗花可选用10%嘧草硫醚水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6%二甲四氯可溶粉剂、72%2,4-滴丁酯乳油、88%2,4-滴异辛酯乳油、35%二甲·草甘膦水剂等。      一、10%嘧草硫醚水剂   1、当使用剂量为1800g/公顷时,株防效大约为93.3%,鲜重防效大约为97.7%。   2、当使用剂量为1200g/公顷时,株防效大约为88.5%,…

    种植问答 2023年5月14日
    00
  • 自己怎么制造氨基酸肥料(如何自制肥料)

    氨基酸 如何制作(一)微生物发酵法 大部分氨基酸是用玉米淀粉做的葡萄糖做碳源,补加各种无机盐及氮源,通过生产菌种进行新陈代谢,得到所需的产物,再进行提纯、烘干、包装。 合成各种碳水化合物构成细胞壁的结构物质或成为细胞内的贮存物质,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等合成脂类,构成细胞膜,吸收氮素与有机酸合成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微生物工程生产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控制合成代谢…

    种植问答 2023年6月6日
    00
  • 氨基酸肥料在生产怎么施用(安必神拜耳氨基酸肥料用量)

    肥料专卖网致力于推广绿色、环保的肥料产品,倡导可持续农业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大家好,我是肥料小助手,上述问题将由我为大家进行解答。 氨基酸肥料对果树是何作用,该怎样正确使用?一般来说,如果侧重于营养生长(如恢复树势、促长、促梢等)的用氨基酸类的好一些;如果侧重于生殖生长(主要是果实生长期,花期对药剂敏感一般不建议使用)或根系发育的用腐植酸类好一些。果实可…

    种植问答 2023年7月27日
    00
  • 无花果哪个品种好

    无花果哪个品种好 无花果品种 常见的无花果品种有:青皮、波姬红、金傲芬、美利亚、中国紫果等,好吃的无花果品种有黄果一号、布兰瑞克、蓬莱柿等,含糖量高,果肉细腻甘甜,青皮在盛果期产量极高。 家中养殖无花果盆栽建议选择红矮生、A42、紫光等品种,这些品种树冠矮小、结果性强且树形优美。 青皮 适应能力强,南北方均可种植,果实较小,成熟后颜色为黄绿色,夏秋两季果实成…

    种植问答 2024年2月13日
    00
  • 云南省永胜县:白菜黑斑病及防治技术

      黑斑病主要危害大白菜的叶子。子叶期发病,在叶上初生褐色小点,逐渐发展为褪绿斑,扩大后使大部或整个叶干枯,严重时造成死苗。在真叶上,最初形成圆形褪绿斑。扩大后病斑转为暗褐色。叶柄发病,一般病斑为椭圆形至梭形,暗褐色,凹陷,大小不一。   防治白菜黑斑病应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 、选好地块,适期播种。   二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问答 2025年3月5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