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长期使用可以修复土壤)

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包括细菌和类似的微小生物、噬菌体和病毒、酵母菌、一些微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是土壤中含氮物质的根本来源,土壤中含氮物质的积累、转化和损失与微生物的活动有着十分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微生物对于岩石矿物质的风化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岩石矿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后变成可溶性的无机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每克土壤中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使得土壤具有生物活性性能。土壤耕作、施肥、浇水等农业技术措施都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性质和强度,反过来也就改变了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优劣的指标,土壤肥力有5个指标,即水、肥、气、热、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是土壤生物肥力的重要体现形式,能反映出土壤的肥沃程度。微生物肥料是活的微生物制剂,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目的是补充土壤中起特定作用的微生物数量上的不足或者替代品质低劣的微生物,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旺盛活动。微生物的生态系(一)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1.土壤是一种有机、无机、生物复合体 在耕作土壤中,无机矿物一般占95%以上,有机质占5%以下。尽管土壤中有机质售量不到5%(很多农田的有机质中仅1%左右)但对于土壤肥力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是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土壤为生活环境的生命活动的产物,是绿色植物、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土壤中的残根、枯叶及翻入土壤中的植物体,在它们没有发生变化的状态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更大的影响是它们在微生物等的作用下腐烂分解后产生的。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分解后在微生物等的作用下腐烂分解后产生的。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分解后才产生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料,同时,在有机物转化中形成了土壤腐殖质。腐殖质具有胶体属性,其动态存在是衡量土壤肥力最重要的因素。而腐殖质本身是在不断的形成和分解的对立中存在的。在耕作层土壤中腐殖质形成和分解相当快,每年的更新率高达2%左右。以每667平米含腐殖质4500千克算,每年要分解掉100千克左右,与此同时也形成大致等量的新的腐殖质。 尽管土壤腐殖质形成和分解很快,但相对于其他有机成分的形成和分解还是很缓慢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土壤上每年都长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在土壤里面也进行着十分旺盛的生命活动。土壤中旺盛的生机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而其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最旺盛的。在土壤中,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时刻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从而引起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侯光炯将土壤称为拟生物,就是说,作为自然实体的土壤具有生物的某些基本性能,又称为土壤的生物活性。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优良载体 土壤能够满足大多数微生物的生活,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优良载体。土壤中的矿物质质提供了微生物需要的矿质营养。土壤中每年都有大量死亡的动植物残体的加入,加上在耕作层土壤中施入的各种有机肥料,源源不断地供给了微生物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 土壤的持水性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水分。虽然土壤中的水分状况因土壤质地、耕作方式、季节、气候和植被状况的不同而变化,但一般都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当然,土壤干旱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状况。土壤具有一定的孔隙,保持了土壤的通气状态。但在水分饱和的土壤中,由于孔隙充满了水,排出了空气,使土壤基本上处于厌气状态,不得好气性微生物的生活,而为厌气性微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土壤孔隙有大有小,小孔隙的毛细管作用强,经常充满水分而处于厌气状态,在小孔隙中生活着厌气性细菌;而大孔隙中只在边缘吸附了一层水膜,中间为空气所点拨,在大孔隙周围的水膜内,生活着好气性微生物。土壤水分不断变化,通气状况也随着变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的相对数量也随着变化。土壤的pH范围在3.5~10.5,大多数在5.5~8.5,这是大多数微生物活动最适宜的酸碱度,即使在强酸性土壤和强碱性土壤中也有适合的微生物种类。土壤具有保温性,比地面空气温度变化小得多,即使在冬季地表冰冻,土壤内仍保持着某些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土壤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植物,地下除了庞大的植物根系外,还有蚯蚓、线虫等动物以及数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土壤每时每刻都在时行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变化,一年四季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变化而统帅这一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核心就是微生物群。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不同土壤的性质存在差异,其中微生物群的组成成分和数量也各有不相同。每克肥沃土壤中含有几亿至几十亿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其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也最大,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植物等的数量较少。①细菌。 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主要是腐生菌。腐生菌积极参与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合成。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以土壤表层为最多,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但厌气性细菌的含量比例则在下层土壤中较多。1克耕作层土壤平均含3X10?个细菌,体积为0.6~1.5?, 活重0.6~1.5毫克。②放线菌。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也很大,仅次于细菌。1克土壤中放线菌的孢子量为几千恨至几亿个,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5%~25%,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偏碱性土壤中所占的比例高。它们以分枝的丝状体缠绕在有机物碎片或土壤颗粒表面,扩散在土壤孔隙中,断裂成繁殖体或形成分生孢子,数量迅速增加。放线菌的体积比细菌大几十倍至几百倍,其生物量同细菌相当。放线菌多在耕层表面分布,其数量随土层加深而迅速减少。③真菌。 真菌广泛分布在土壤耕作层中,1克土壤含有几万至几十万个真菌。真菌菌丝比放线菌长几倍至几十倍,其生物量不少于细菌或放线菌。1克土壤中真菌菌丝总长度可达40米。真菌的菌丝体分布在有机物碎片或土壤颗粒表面,向四周扩散,并蔓延到土壤孔隙中,产生孢子。土壤真大多数是好气性的,在土壤表层发育。一般 而酸性,在pH5.0时,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发育受限制,真菌仍能生长而提高数量比例。④藻类。 土壤中存在许多藻类,大多数是单细胞的硅藻或呈丝状的绿藻和裸藻。藻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质。土壤中藻类数量不及土壤生物总量的1%,生物量约为细菌的十分之一。⑤原生动物。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主要有纤毛虫、鞭毛虫和根足虫等,为单细胞,能运动,形体大小存在很大差异,通常以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原生动物以有机物质为食料,吞食有机物残片,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起着显著的作用。 土壤中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处于群居杂居状态,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互为条件,彼此影响,既有协调联合,互惠互利,又有竞争制约,互相排斥。①互生关系。 互生关系是土壤微生物间广泛存丰的关系,其作用和影响也最大。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的呼吸,消耗了周围土壤空气中的氧气,造成了微域环境中的缺氧状态,为厌气性微生物的生活提供了条件,使厌气性微生物同好气性微生物共同生活于表层土壤中。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之间也存在互生关系:固氮菌需要适合的糖类作为碳源和固氮作用的能量来源,但固氮菌不能分解和利用纤维素类物质;纤维素分解菌在分解纤维素的过程中产生糖、醇和有机酸可供给固氮菌碳源和能源,当二者生活在一起进,纤维素分解菌的活动促进了固氮菌的发育,也利用了固氮菌分泌的氮化物为养料。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互为对方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了彼此的发育,并加强了各自的作用。 ②共生关系。 地衣在岩石分解和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衣是由两种微生物共生而成,属异养性的真菌,如子囊亚门菌或担子亚门人周围生物环境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自身和绿藻或蓝细菌的需要,而绿藻或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除供应自身的需要外,也供给真菌。固氮的蓝细菌供给真菌氮素营养,两者互为共生。③拮抗关系。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毒害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拮抗关系在土壤微生物之间是广泛存在的产生各种抗生素的微生物各类对其他微生物有物异性的抑制作用。④寄生关系。 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从后者吸取养料,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在寄生关系中,只有少数不表现有害,多数为害寄主,使后者发生病害或死亡。⑤猎食关系。 土壤中的一些原生动物猎食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孢子以及单细胞藻类。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微生物区系反映了土壤综合生态环境的特点。土壤微生物区系随季节发生变化,一年四季中,土壤中有机质的状态和数量变化很大,因而明显地改变着微生物的营养状况。在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根系的脱落物和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有机养料;秋后一年生植物死亡,残根枯叶的腐烂分解也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有机养料,显然它们能够供养的微生物各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根据土壤中有机养料供应情况而发育的微生物区系可分土著性区系和发酵性区系两个组分。土著性区系是指那些对新鲜的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区系组分;发酵性区系是指在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时暴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当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衰退的组分。土著性微生物主要有G+球菌、节杆菌、色杆菌、分枝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菌等;发酵性微生物包括无芽孢杆菌、酵母菌、链霉菌、木霉菌、镰刀菌等。植物-微生物生态系根际微生物根际环境 根际是微生物生活特别旺盛的区域,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根外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的比例,即“根/土”比,能反映出根际环境的状况。在通常情况下,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比根外土壤多几倍到几十倍。根际微生物区系 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仅因植物种类而有差异,而且与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发育阶段也有很大关系。根际微生物区系中以无芽孢杆菌类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属于极毛杆蓖、气杆菌和分枝杆菌,放线和真菌则很少。兼性寄生和共生的微生物,由于寄生和共生植物的选择作用,在根际旺盛发育着。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旺盛的根际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加强了有机物质的分解,促进了植物营养元素的转化。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酸类,促进了土壤中磷、钾和其他矿质养料的可供给性。根际微生物的分泌物能刺激植物生长。许多极毛杆菌能产生多种维生素;丁酸梭有分泌B族维生素和有机氮化物;一些放线菌产生维生素B12;固氮菌能分泌氨基酸、酰胺、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B12和吲哚乙酸。根际微生物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有利于农作物土传病害的减少。附生微生物 附生微生物是指附着在植株茎、叶表面和根表面的微生物,叶面的附生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酵母菌和少量的丝状真菌,放线菌很少;在成熟的浆果里表面有大量的糖类分泌物,是酵母菌的天然附生环境。叶面除附着附生微生物营养体外,还附着了许多种微生物的孢子,它们在叶面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附生在根表面的微生物,通常集合成群体,基本上处于活跃的营养生状况。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概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华癸于1994年就微生物肥料的含义问题指出,所谓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符合上述定义的制品均应归入微生物肥料。” 《GB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中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按目前微生物肥料的制品和各类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通过微生物肥料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元素营养的供应量,包括土壤和生产环境中营养元素的供应总量和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使产量增加,这一类微生物肥料的代表品种是根瘤菌肥。广义上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微生物肥料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作用导致作物增产,但是其中微生物生命活动所起的关键作用不限于提高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导致作物产量的增加。此类微生物的制品比较多,也比较复杂。酵素菌肥就属于此类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种类按照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微生物肥料登记分类,微生物肥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固氮菌肥料 固氮菌肥料是指含有有益的固氮菌,能在土壤和多种作物根际中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给作物氮素营养,且能分泌物质刺激作物生长的活性制品。能够自生固氮和联合固氮的微生物很多,这种固氮方式同共生固氮的根瘤菌不同。一般情况下,固定的氮素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后,细胞内氨的深度反过来抑制固氮本酶系统,固氮过程即停止。即使是联合固氮的微生物,生活在植物根内、根表、根际,依赖一些糖类物质进行繁殖、固氮,而能够分泌到体外的氮是极少的。尽管如此,此类微生物除了固定一定数量的氮素外,当中的许多菌株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另外,此类固氮细菌在根际生长繁殖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尤其在C4植物(如甘蔗、玉米、高粱等)根部生长繁殖良好,作用效果明显,因此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根瘤菌肥料 根瘤菌肥料对于所接种的豆科植物具有很强特异性,一类根瘤菌只能接种一类豆科植物,而不能用于其他豆科植物。解磷微生物 常用的具有解磷能力的微生物有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氧化硫硫杆菌、菌根菌等。硅酸盐细菌 常用菌种是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土壤芽孢杆菌。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地球上出现最早且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是一类没有形成芽孢能力的G-菌,是一类以光作用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农用微生物菌剂 农用微生物菌剂是针对作物栽培和育苗移栽面积扩大,连作重茬增多,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的状况,制成的新型微生物抗病菌肥,以及用于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快速腐熟的菌剂。包括微生物菌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复合微生物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目前,该类肥料发展迅速,从国外进口的微生物肥料多属于此类。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PGPR类制剂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主要有巨大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固氮螺功、自生固氮菌、醋杆菌等。AM真菌肥料 到目前为止,丛枝状菌根的人工纯培养尚未突破。生产上,用人工培养大量接种AM的植物根,然后用这些侵染了AM的植物根段和有大量活孢子的根际土壤为接种剂去接种作物,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该肥料主要用于接种名贵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高效经济作物。微生物肥料的功能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做到了有机、无机、微生物“三位一体”的科学施肥,不仅能够保证土壤肥力持续提高,而且能够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稳产和优质。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农作物吸收营养、水分、抗病虫性有关。提高土壤肥力 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能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固氮菌类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一些溶磷、解钾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假单胞等,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转化为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 如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后,在根上形成根瘤,生活在根瘤里的菌体利用豆科植物提供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进而转化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供给豆科植物生育期主要的氮素需求。VA菌根是一种土壤真菌,它能与多种植物的根系共生,其菌丝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供给植物吸收利用,其中尤以对磷的吸收最明显,此外,菌根对在土壤中活性差、移动缓慢的元素如锌、铜、钙等也有加强吸收的作用。许多微生物不能产生大量的植物生长激素,能够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改善营养状况,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抗病虫和抗逆性 使用微生物肥料后,由于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除了自身的作用外,由于它们的生长繁殖抑制或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有的还拮抗病原微生物,有的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如放线酮、细菌素等,起到减轻作物病害的作用,细黄链霉菌发酵代谢过程中产生类似“冰片”的特殊气味的物质,具有驱避地下害虫和鼠害的良好效果。菌根真菌由于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除了加强作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外,还增加了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有利于作物抗旱能力的提高。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提高作物的品质 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10%~30%。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农产品外观质量,表现在色泽、硬度、形状、紧实度等方面,不能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如蛋白质、糖、维生素等的含量和常规施肥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和管理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微生物资源丰富,各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出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微生物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通过人工选育不断纯化、复壮以提升其活力,特别是基因工程抚摩的应用可以诱导出新的功能微生物菌株。微生物肥料中还包含着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含有一些植物生长激素,可在植物的苗期和幼苗期刺激植物生长发育,也可在作物成熟期改善产品质量,还有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作用。从环境资源角度来看,微生物肥料具有资源再利用,无毒、无害、无污染、成本低的特点。 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和应用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前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 主要以豆科根瘤菌接种剂(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为主;微生物肥料生产以小型、实验室为主;应用面积不大,持续时间短。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 以土法生产、群众自行生产为主;微生物肥料产品除根瘤菌接种外,还有细菌和放线菌制剂;生产企业扩张很快,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持续时间短,政府未进行管理,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组织的细菌肥料座谈会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准。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仍然以土法生产、群众自行生产为主;企业数量扩张很快,有少部分正规发酵企业;产品种类不少,质量不高;无标准、无行业管理;持续时间不长。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属于无序发展时期 无标准,无行业管理,市场混乱;产品种类多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夸大宣传,坑农事件时有发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2)1996-2006年,进入有序发展时期 农业部将微生物肥料纳入生产资料登记管理;1997年颁发第一批微生物肥料登记证(8个)。1994年正式颁布第一个微生物肥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个,农业行业标准16个,形成了微生物肥料行业的标准体系;产品种类发展较快,质量逐步提高;企业状况虽然良莠不齐,但有一部分企业设备、工艺先进应用效果得到农牧民认可。(3)2007年至今,属于创新发展时期 行业发展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创新。期间,颁布农业行业标准8个,并对之前的标准进行了修订。一些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建立了创新机构,在专业技术人员、试验条件、资金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产业发展迅猛。我国微生物的保藏和管理目前,我国主要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有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中国林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CF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CCC)和中国农业大学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CAU)等,包含了病毒、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绝大多数已知微生物。这些登记只是简单地表述了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及其主要作用,如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ACCC登记了51种,CGMCC登记了138种,CICC登记了64种,CVCC登记了9种。其功能存在多样性,如ACCC11089(CICC1088),分解纤维素;ACCC11113(CGMCC1.338),产蛋白酶;CGMCC1.108,产ɑ-淀粉酶;CGMCC1.933和CGMCC1.936,均能生物防治花生线虫病等。由此可以看出,同一个菌种,不同菌株之间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菌株,其代谢产物的产生量也存在很大差异。生产上,要提纯、复壮,选育作用效果明显、生产效率高、抗逆性强、易于工厂化培养的优异微生物菌株。微生物肥料标准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共颁布19个微生物肥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个,农业行业标准16个(表1-1)。表1-1 我国已颁布的微生物肥料标准微生物肥料登记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推广,到目前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1996年,农业部将微生物肥料纳入生产资料登记管理,1997年颁发第一批微生物肥料登记证,共8个产品取得了微生物肥料临时登记证。截止到2016年4月,在农业部登记的企业1100余家,正式登记的微生物肥料1440种,临时登记微生物肥料1263种,其中包括生物有机肥、农用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根瘤菌剂、光合细菌等。仅015年一年,正式登记微生物肥料达209种,占全部正式登记的14.9%,临时登记426种,占全部临时登记的39.2%。微生物肥料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状况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微生物肥料产业 目前,人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有1100多家,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已逐渐成为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据初步统计,全国微生物肥料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能达到200亿元以上。微生物肥料产种类众多 微生物菌剂类产品,包括固氮菌剂、根瘤菌菌剂、硅酸盐菌剂、溶磷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菌根菌剂、土壤生物修复菌剂。微生物菌肥类产品,包括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种应用日益广泛,产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种类不断增多,所使用的菌种早已不限于当初的固氮、解磷、解钾菌,即使是根瘤菌种类也达10多种。 据统计,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使用的菌种已达到15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种类。微生物肥料菌种实行4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提高,应用效果得到认可 近年来微生物肥料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应用效果。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上,还体现在产品品质的改善上。使用微生物肥料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微生物肥料已被使用者广泛认可,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微生物肥料质检体系初步形成 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微生物肥料质检体系初步形成。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面向省级土肥质检机构及生产企业,初步构建了部、省、企业的三级微生物肥料质检体系,更好地为产品质量把关。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工作,目前已初步构建了由基础标准、菌种/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个层面组成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框架,为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微生物肥料产品进出口日趋活跃 20世纪90年代境外微生物肥料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并在国内进行了试验,已有20多个产品获得登记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农资市场。同时,我国也有一些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匈牙利、波兰、秦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行业发展得到国家重视 微生物肥料是生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目前为止,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其中,主要有: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展规划》(国发[2012]65号)、《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9]45号),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共10大产业,137项),微生物肥料列入现代农业18项优先发展的技术之一(2011年10月),生物肥料列入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实施《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发改办高技[2009]536号,每年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发改委)、国家土壤有机物提升试点补贴项目(农业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等。国家相继出台的一些扶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微生物肥料与绿色食品 自1990年我国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倡导生产绿色食品以为,已有20多年历史。国家除了大力宣传外,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生产和管理机制。绿色食品是一项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的系统工程,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食品营养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运用到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事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食品产供销及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相继发布和修订了《NY/T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质量环境标准》《NY/T392-2013 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395-2012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 农用水源环境治理检测技术规范》《NY/T397-2000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NY/T398-2000 农、畜、水产品污染检测技术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中对各种肥料的使用提出了诸多限制,但对微生物肥料没有过多要求。使用微生物肥料是增加和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有效措施,只要微生物肥料中所用的功能微生物选配得当,使用后就能快速优化土壤的微生态平衡,不仅加快土壤养分转化,利于作物吸收,而且其代谢产物可改善根际条件,加速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性,降低作物感染病虫害的概率,一举多得。被工业和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或保护地内由于种植管理不当造成的次生盐渍化土壤,由于土壤中有毒有害成分或土壤盐分过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单一、数量稀少,土壤自身修复能力差。针对这些来华了的土壤,有选择地使用微生物制品,可快速增加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解转化毒素,修复土壤,恢复土壤,的生产能力。将土壤中某些具有物业功能的有益微生物采用人工方法选育和繁殖后制成活菌制剂,将其施入土壤能加强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农作物的营养状况,刺激农作物的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对农作物产生增产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保护和净化土壤的作用,这完全符合发展绿色食品的要求。微生物肥料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肥料能够减少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蔬菜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品,这种现象对于蔬菜植物本身无害,但可对取食它的人畜造成危害。据测定,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由蔬菜摄入的硝酸盐含量高达81.2%。因此,如何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累积是当前农业环保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绿色食品生产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大量实验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差异很大,施用化学氮肥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明显提高,施用有机肥料则能降低蔬菜中硝态氮的含量,而施用微生物肥料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则比施用尿素下降近2/3,比施用有机肥的下降85.9%。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在等氮量施肥的条件下,施用有机肥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也比施尿素的低,但若将有机肥与无机氮肥(尿素)配合施用,则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单施有机肥要高,而施用微生物肥料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仅比单施尿素或有机肥料低,而且用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或尿素配合施用后,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结果比单施有机肥下降28.7%,比单施尿素下降42.5%。微生物肥料能够降低蔬菜体内重金属的含量 试验表明,在施用微生物肥料的蔬菜体内重金属含量均在卫生标准范围之内,与施用农家肥相比,除铬(Cr)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他重金属,如汞(Hg)、镉(Cb)、铅(Pb)的含量分别下降26.9%、83.9%和9.1%,达到了控制污染的目的。微生物肥料能够提高农产品品质 试验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可以提高黄瓜的维生素含量,提高番茄果实的糖酸比,改善红富士苹果的口感、果形、硬度和表面光泽。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残留,使农产品质量提高,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3026.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上午10:10

相关推荐

  • 凤尾竹开花意味着什么

      凤尾竹开花寓意着节节高升、平安顺利、好运将临。   凤尾竹的风水作用:凤尾竹摆放在财位处,寓意着节节高升,生财旺财。   摆放在入户门旁边,可吸纳外界财气,催旺家居风水;摆放在玄关或阳台,可阻挡外界邪气进入;摆放在客厅中,可驱除室内煞气,保护住宅平安。      一、凤尾竹开花意味着什么   1、凤尾竹开花在风水学上往往寓意着节节高升、平安顺利、好运即将…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11日
    00
  • 化肥临时登记(肥料登记证临字是什么意思)

    肥料备案都需要什么手续 法律分析:肥料登记分为临时登记、正式登记、续展登记、变更登记。在办理肥料登记证时,申请人根据每种登记证的申请条件,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向省农业厅提交申报材料;省农业厅在法定的办理时限内进行批准、发证,不符合条件的,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最后取件人凭身份证领取办理结果。 法律依据:《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第九条 申请…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5日
    00
  • 螯合铁的肥料(螯合铁肥有哪些)

    螯合铁能改善土壤酸碱度吗 螯合铁能改善土壤酸碱 螯合铁肥也可用于作物正常补铁,使作物生长更旺盛,并提高农产品品质;对于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也有明显改善作用。特别是在花卉黄化,柑橘黄化治理方面, 以前传统上对微量元素铁元素的补充使用其无机盐形式较多,如硫酸亚铁,但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如硫酸亚铁在自然条件下极易转化为三价铁而失去作用,极易流失),应用范围较窄、效能低…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7日
    00
  • 蓝莓氨基酸肥料啥时候用?这几个时期很重要!

    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给蓝莓用氨基酸肥料。说起这蓝莓,真是个金贵玩意儿,价格不便宜,想种好它,可得花不少心思。就喜欢折腾这些花花草草,这回就来试试这个氨基酸肥料到底咋样。 我是看中蓝莓这高收益,市场上那价格,啧啧,真是让人心动。不过咱也不能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这蓝莓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我查查资料,说是要用酸性肥料,还得是高钾的,还得补上一堆微…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4日
    00
  • 盆栽养一棵木瓜树一年就能结很多果子

      木瓜树是非常容易生长的果树,生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养护简单,平常基本都不用管理。   有人也会把它叫做番木瓜,在热带地栽随处可长,其他地区可以选择盆栽,虽然结果会受影响,但观赏性毫不逊色。   很多朋友都没有看过盆栽的木瓜,它其实是草本植物,但有很高的树干,它树干是空心的,分段直立生长,没有分枝,有着大而浅裂的叶子,很有热带的风情。   自己栽种盆栽木瓜一…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15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