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划一,棚内西红柿、有机菜花、贝贝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
我们村目前已建设了64个冬暖式大棚和57个中拱棚,主要种植西红柿、有机菜花、贝贝南瓜等蔬菜,预计每个大棚每年纯利润可以达到三万元左右。无盐村党支部书记万忠华说道。
以上事例仅是东平街道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来,东平街道按照统筹谋划、支部引领、典型带动的思路,围绕富民强村目标,先期谋划了多处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0000亩。目前,无盐、望村、牌子、东海子、龙山屯等5处已接近尾声,孟寨和东豆山两处基地正在加速推进。
特色农业相比普通农业种植,投资大、回报高,相对风险也较高。为了增强各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普通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东平街道根据各村发展的习惯和优势,采取一村一策、一村一业的灵活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无盐村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户+散户的模式,规划建设74个冬暖式大棚、74个大中拱棚,总占地500亩,目前已完成64个冬暖式大棚(剩余10个秋收后动工建设)和57个中拱棚,其中10个冬暖式大棚已种植西红柿,57个中拱棚正在种植有机菜花、贝贝南瓜;望村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规划建设40个冬暖式大棚、320个大拱棚,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目前已完成18个冬暖式大棚,100个大拱棚;东海子和龙山屯采取农户联营的方式(合作社+农户众筹),一期共发展700亩。
随着街道先期规划的各处基地顺利推进,大井村、栾村、顾村等村庄也加入到特色农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其中,其中大井村决定流转全村2000亩土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栾庄、顾村也决定流转50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对各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好特色农业可以增强集体和群众收入,但很多群众对如何种好、管好蔬菜大棚还比较陌生,更被说如何找到销路。东平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腾说。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筹备建设各处示范基地前期,东平街道就抽调21名工作人员组建蔬菜大棚工作专班,成立土地流转组、建设组、技术组、劳务租、市场组等7个工作组,并按区域划分7个工作片区,工作专班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项目化管理。同时,专门从莘县、寿光等地聘请技术管理团队,对种植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我在村里承包了10大棚,平时只要做好日常管理,育苗、施肥、销售街道上全给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不会管理,种出来的蔬菜不好找销路了。无盐村种植大户杨庆堂告诉记者。
如今,走进东平街道各处蔬菜产业基地,蔬菜生机勃勃,菜农们忙碌而快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蔬菜种植户们将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走上了四季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杨庆国 报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