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无论怎么教,他们都不听话、不服管。“ 实际上,很多父母陷入了误区:不是孩子越来越难教,是很多父母越来越不会教了。
心理学家认为:儿女的行为跟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孩子听不听管教,原因也在父母身上。就好比在泥坑里踩一个脚印,脚印是什么形状,归根究底还是要看脚长成什么样子。
我国有句俗语:“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意思是说教导儿女要从幼年时期开始,从小培养他们正大光明的言行态度。
这个“正大光明”,不仅仅是指做人的品德,还包括气概、做事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人这辈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几乎在年少时期就已经决定了。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小孩在见识、发育、成长等方面,要远远优于旧时代。
但我们务必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人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前人的很多教育方法完全可以为我们所用。
如何教导一个孩子我们便可以试着从这三条俗语入手。
俗语一: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奋迅而成鲁莽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要担心他们做事不迅速果决,而要担心他们因为过于果决而导致粗心鲁莽。
很多家长自己本身就非常浮躁,再加上孩子年纪尚轻、急于求成,在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其实是很难让孩子做到脚踏实地、沉着冷静的。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如果一个人连经受“烈火”煅炼的耐心都没有,又怎么会成为大器
俗语二: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这句俗语就是专门解决上一句俗语所说的问题:小孩子顽皮毛躁、很难定下心来,家长就要用严格的态度来抑制他们浮躁的心,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
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凡是对子孙有着严格要求的,子孙就比较容易成才;凡是对子孙过于宽容的,子孙的德行大多败坏。
这是因为人在本能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适当的欲望可以使人不断进步,但过度的欲望就会使人步入深渊。
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只要不断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也就会越来越好教。
俗语三:父母养其身,自己立其志
其实对于教导孩子来说,使用千千万万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他们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中的跌宕起伏。这句俗语要表达的意思便是如此。
《颜氏家训》中讲“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是说教媳妇要在刚过门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
把孩子养育长大其实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把他们塑造成一个有志、有品、有能力的人。
结语
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父母空有“望子成龙”的心,却没有“教子成龙”的方法。
俗语说“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这话虽然听上去有些粗糙,却十分有道理。
更何况,养殖场的农户们都会看书学习养殖方法,做父母的怎么能不读书,学习教子方法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