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的一直以来都相对稳定,所以现在养牛的养殖户也越来越多。除了大型的养殖场外,很多农户也有小规模养牛,但是很多养殖户反映,每到出栏的时候,牛的膘情都不太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养牛户都有一些误区,牛出栏后膘情差是什么原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误区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肉牛临出栏的几个月,膘情不是特别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强度育肥:
首先,我们应当考虑牛的年龄,如果错过了育肥的年龄,你再怎么育肥,基本上也是无济于事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大,而且还要考虑到疾病问题,有些牛在犊牛时期因为疾病的关系,变成了僵牛,有可能是因为口蹄疫,或者是痢疾落下来了后遗症,从而变成了僵牛,你再怎么育肥它也是长不了膘的。因此,这样的牛尽量放弃。
强度育肥:适合年龄2.5岁左右,体重300公斤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短期的强度育肥,短期强度育肥,每天至少增0.8公斤,前两个周,精料可以达到55%,粗蛋白13%,日采食量7公斤左右,过了两个星期之后,我们提高精饲料含量可以达到60%-70%,粗蛋白控制在10%,每日采食量8公斤,也就是说每经过两个星期,提高一下精饲料含量,相应降低粗蛋白的使用量。然后这样慢慢的提高他们的采食量,提高他们对精饲料的适应度。
养牛养殖误区:
1、选用的父本品种单一
目前农户养牛,普遍喜欢养夏洛来牛,而对其他品种,特别是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后的牛头部为白色)不愿接受。由于多年来长期搞级进杂交,品种单一,杂交优势有所减弱。为此,必须改变多年来一贯搞级进杂交的做法,积极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品种进行三元杂交。
2、使用杂种公牛配种
有些养牛户由于缺乏养牛科学知识,利用杂种公牛进行本交配种。杂种母牛与杂种公牛配种,后代可能退化,不仅损坏了养牛户的利益,而且也干扰了冷冻精液配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轻视培育
主要表现在犊牛生后补饲不足,尤其是生后、二个冬春舍饲期很少补料或不补料,结果使改良牛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出栏期多在3岁后或更晚,致使养牛经济效益不高。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必须从培育犊牛抓起,特别是要搞好、二个冬春舍饲期的补饲,使牛在18-24月龄体重达到300公斤以上时出栏,也可经短期强度育肥后体重达500公斤以上时出栏。牛出栏后膘情不好这七大养殖误区要注意!
4、养牛常年不进行驱虫
牛在放牧时,由于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多种寄生虫,如各种线虫、疥螨、硬蜱、牛皮蝇蛆等,使牛日增重下降30%以上,饲料转化率下降30%;牛皮蝇蛆还会导致皮张价值降低一半多;寄生虫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损失。
5、粗饲料不经科学加工处理直接用来喂牛
舍饲期养牛农户多用整捆玉米秸或将秸秆简单切短喂牛,其利用率仅为30%左右。由于存在怕麻烦、图省事的思想,所以青贮、氨化和微贮等处理秸秆新技术推广使用率低。生产实践证明,秸秆采取青贮、氨化和微贮等科学加工处理后,可大大提高适口性、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
6、不使用添加剂
从目前农户养成牛情况来看,育肥牛多以酒糟、精料、秸秆为主,除注意补饲食盐外,其他添加剂则应用较少,从而影响育肥出栏速度和育肥效果。所以农户养牛应当重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添加尿素、瘤胃素、碳酸氢钠、糖萜素等。
7、管理粗放
目前农村养牛户养牛的圈舍多数较简陋,育肥牛的牛舍内温度偏低,粪尿清理不及时,舍内阴暗潮湿,牛体常年不刷拭、不晒太阳、不运动。要养好牛,必须首先搞好牛舍建造,采取因地制宜建造冬暖夏凉的牛舍,同时,冬季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使牛舍内的温度能保持在5℃以上。每日要注意定时清理粪便,中午要通风换气,刷拭牛体,让牛定时到舍外运动和晒太阳,以增强牛的体质,有利于生长发育。
以上就是本文的内容了,养牛的农户们可以引起注意,避免以上的误区,掌握好相关的养殖技术,科学管理,以达到牛出栏长膘的目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