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起,扑面穗生香。粮食安全以及保障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在如今这个因疫情与战火而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粮食短缺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在“芒种”过后,全国各地的小麦都进入了丰收季节,与并列中国人两大主食的大米不同,中国的小麦产量在2022年是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与消费国,是小麦价格的下一个压力点,自从俄乌冲突后,全球小麦价格已经上涨了80%,而大米的涨幅不超过20%,就算是被称为“世界最好大米”的泰国茉莉香米涨幅也只有18%。
2022年,中国小麦产量为1.37亿吨,基本达到自给自足的要求,而大米进口量达496万吨,是全球第一大大米进口国,占到全球大米出口量的9.6%,主要是从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
既然我国谷物基本已经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从泰国等国进口大米呢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进口大米并非是因为国内大米贮存量短缺,而是市场化的选择,大米品种之间的调剂与补充,进口的大米有着品质或是价格方面的优势,例如泰国的湄南河茉莉香米,放眼全球都是优质上等的大米品种,进口至国内,能给消费者提供不同于国产大米的口味选择。
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中提到,中国在未来十年,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8%左右。在国产得到保障以外,“适度进口”利于缓解国内资源压力,也能集中力量确保最重要的粮食安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