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知道如何给小麦进行密植播种,而小麦的密植和播种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不同地区经验总结而成的。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所以它不论冬芽、叶片、发芽、抗性等性状都有所不同,各个表现出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有着较大的适应性与生产稳定性。
合理密植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播种量和适宜的播种方式及播种深度,合理地安排麦田的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使之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使单位面积内有足够的苗数、分蘖数和穗数,又要使所有麦苗都能够正常地、健壮地生长,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
小麦播种量
掌握适宜的播种量,是小麦合理密植的主要方面。随着地力山薄而肥以至更肥,生产水平由低而高以至更高,小麦合理的播种密度,有由稀到密、又由密向稀而发展的趋向。在土壤肥力差、生产水平低的旱薄地,水、肥是主要矛盾,如果播量过大,密度过高,水、肥条件跟不上,麦株生长不好,不仅浪费种子,并往往造成减产。
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地力,达到增苗、增穗、增产的要求。当小麦生产发展到肥、水充足的高产阶段,一般穗数已达到高限,又宜适当降低密度,充分利用分蘖成穗,协调群体以取得高产。因此,小麦适宜的播种量,应当根据“看田定产、看产定穗、看穗定苗、看苗定子”的原则来确定。
看田定产
所谓“看田定产”,就是要根据地力水平、水肥条件,参考常年产量,确定每一地块确实能达到的计划产量指标。
看产定穗
“看产定穗”,就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达到计划产量指标所需要的每亩穗数,由于地区、品种和栽培措施等不同,每生产100斤小麦,约需3-10万穗不等,一般约需5-6万穗。多穗型品种需要的穗数多些,大穗型品种则应少些。一般应在保持一定穗大的基础上适当争取穗多;高产田则应立足于保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争取穗大。
看穗定苗
“看穗定苗”,就是根据所需穗数,按照品种特性、播期和分蘖成穗率等来确定适宜的基本苗。由于品种与栽培措施不同,有的以主茎穗为主,有的以分蘖穗为主,有的二者并重。基本苗要求相当于穗数的20-80%不等,一般约需穗数的40-60%。多穗型品种、高肥田、早播田,达到一定穗数需要的基本苗少些,大穗型品种、迟播田、肥力一般田则宜适当多些。
看苗定子
“看苗定子”是指根据所需要的基本苗,结合某一品种的每斤种子粒数、种子净度和田间实际出苗率,就可以算出每亩实际的播种量,概括各地经验,在一般地力条件下,适期秋、冬播的水浇地小麦,每亩基本苗25万左右,中上肥力地20万左右,旱地18万左右,较为合适。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有的把基本苗降至每亩15万左右,成穗35-45万。也有的采取基本苗30-40万,成穗50-60万,均可达到800斤以上的高产。春小麦一般每亩基本苗30-40万,成穗45万左右,亩产亦可达800斤以上。
播种方式
采用适当的播种方式,可以在同样的密度下,更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各地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麦条播
条播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通风透光条件较好,便于机播和田间管理,但要求整地细碎、墒情好,才能保证质量。条播一般采用机引或马拉播种机行距为7.5厘米或15厘米的窄行条播,也有仍用行距5-6寸的耧播。在高产栽培下,采用宽窄行条播,更利于通风透光和中耕管理等作业。有的地区还采用宽幅条播,有利于集中施肥和套种。
小麦穴播
穴潘亦称点播或窝播,在南方水田,土质粘重,整地不易精细,不便条播,以及北方一些丘陵旱地常采用此种办法。穴播出苗比较齐全,便于集中施肥、经济用肥,也利于田间管理。但一般穴行距太宽,土地利用率较低,应因地制宜适当缩小穴行距,增加种植穴数和基本苗。
小麦撒播
南方稻茬麦田,由于土质粘重,整地困难,播种季节紧迫,很多采用撒播。撒播比较省工,有利于抢时播种,苗期个体分布疏散,单株营养面积较大,但覆土深浅不一,容易形成露子、深子、丛子,出苗不全不匀,麦田管理不便,杂草多。因此,应努力做到精耕细种,保证落子均匀和覆土深浅一致,播后用灰粪盖子,消灭露子,提高成苗率。
播种深度
小麦的播种深度和出苗齐壮,以及麦苗的个体发育、群体发展也有着重要关系。因为如前所述,在分蘖始节即着生第1片真叶的节和着生胚芽鞘的节之间有一段能够伸长的节间,叫根间或地中茎,它起着调节分蘖节位置的作用。
小麦不论播种深浅,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地中茎的调节,总是在距地面一定处形成分蘖节,使分蘖节能在较好通气条件下萌生分集。因此,如果播种过深,种子中的养料大量消耗在地中茎伸长上,不仅出苗晚,而且幼苗生长细弱,叶片细而长,分蘖发生晚而少。
如果适当浅播,地中茎便不伸长或伸长很少,养分消耗少,出苗便迅速整齐,叶片较肥大,很快发根分蘖,长成壮苗。这就是农民老说的“深播细长叶,浅播早分柴”的道理。但播种也不是越浅越好,播种过浅,如土壤表层水分不足,种子容易落干,影响及时出苗。且分蘖节离地面浅,也不利于安全越冬。
确定适宜的播种深度,应从防旱、防寒和促早苗、壮苗两方面来考虑。既要防止地中茎过长,又要避免分蘖节过浅。一般地说来,寒冷、干旱地区宜适当深播些,暖地、墒好的地可浅些。
冬性品种分蘖节较深,较春性品种宜适当深播。粘重土较沙性土可适当浅些。北方冬麦区秋旱频率高,冬季较冷,且多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南方麦区气候温暖,土壤湿润,且多春性品种,播深2-3厘米即可。
春小麦区种春麦在土壤水分适宜、春风不大的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好;春麦区种冬小麦则必须深播5-6厘米,使分蘖节相对地入土深些,这是严寒地区种冬小麦越冬保苗的重要环节之一。
总结:总的来说,想要小麦的产量提高上去,要从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和播种深度三个方面来入手。只有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来源农业技术网;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