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沂蒙大地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华儿女多奇志,沂蒙精神永流传。在沂蒙精神的感召激励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兰陵人,披荆斩棘,在各个岗位上,为兰陵的振兴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兰陵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全面反映兰陵县各乡镇、部门单位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兰陵县委组织部、兰陵县委宣传部、兰陵县融媒体中心、兰陵电视台,开展金秋兰陵媒体基层采访活动,形成”壮丽七十年·雁振兰陵践初心”专题报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9月12日讯(见习记者 李秀才 通讯员 冯磊 耿敏)”天下菜园,源自向城”,兰陵县向城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每一天都有无数不同种类的蔬菜,从向城镇原野交相辉映的大棚中源源不断地运出,被送到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千家万户的餐桌。而在今天,向城镇在推动蔬菜产业继续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向,育种育苗、高科技大棚、果蔬产业旅游扶贫一个更加美好繁荣的向城镇正在兰陵大地上崛起。
富与美,千万投资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
继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以生态农业旅游走红后,又一个农业产业项目在向城镇卜家楼村开始开花结果。
宽敞笔直的党建大道两旁,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现代高科技温室大棚,四季梨、多肉植物、品牌甜瓜、丝瓜、黄瓜等各具特色的果蔬植物在不同的大棚里生长着。这就是”蔬香门递”,一座以产业扶贫为导向、以果蔬采摘为主题定位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31个村,598户贫困户,1001个贫困人口,如何共享849万各级专项扶贫基金如何让这些钱在扶贫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致富,也要美村,向城镇给出的答案便是这”蔬香门递”。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产业化扶贫让脱贫致富有了一个长效机制。2022年11月份,”蔬香门递”一期工程37个大棚建成投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让598户贫困户享受到68万元的收益分红,并通过蔬菜大棚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
据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计划投资1100万元,蔬菜大棚29个,已建成种植8个。
新气象下的新农民,种菜也成了一件轻松事
”蔬香门递”带给了向城镇和卜家楼村焕然一新的气象,这种新气象不仅体现在优美的村庄环境,不断鼓起的腰上钱包,还在于全新的种菜体验上。
”现在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这路这棚都让俺种菜轻松多了。”这是卜家楼村村民苏瑞的肺腑之言。苏瑞是农村常见的”留守妇女”,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在家照料孩子,赡养老人,同时种地种菜。过去,苏瑞种老式大棚,300多米的大棚,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到头也不过收入个两万多块钱。
如今,在”蔬香门递”承包了两个大棚的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了七八万的收入,种菜没那么累了,钱还挣得多了,这让苏瑞脸上笑开了花。
种植四季梨的赵兴坤则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现了大棚的”高科技”,通过手机程序随时随地监控大棚温度、湿度、光照情况,一键控制卷放风帘,调节光照。赵兴坤说:”我就是喜欢种菜,现在种菜这样方便,就更喜欢了。”
技术驱动育苗工厂化,”鸿雁”助力做强”苍山菜”
在”蔬香门递”的采访过程中,不少人曾提到在鸿强学习先进种植技术,订购优质种苗。而”蔬香门递”的建设过程中,也曾与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交流经验。
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向城镇驻地以北,由”鸿雁”郭军见于2010年创建。”传统的菜农自己育苗方式,效率低,品质也无法保障,这对于咱兰陵蔬菜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也是个问题。”基于这样的认知,郭军见在2013年带领合作社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建成标准化种苗繁育工厂两处,开启了兰陵县大规模工厂化蔬菜育苗时代。
郭军见说:”工厂化育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优化品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成活率。”为保证种苗繁育品质,郭军见非常重视新技术利用和标准化管理。全自动播种机,自动浇水系统,标准化、专业化的育苗管理准则,这让鸿强迅速发展成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育苗工厂。
如今,鸿强出品的种苗占据兰陵90%的种苗市场,辐射周边县市,远销江苏、安徽、浙江、河北等地,年综合育苗1.2亿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元。
无论是”蔬香门递”还是鸿强合作社的育苗工厂,都只是兰陵县 向城镇在新时代发展下的一个剪影。在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助力扶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向城镇乃至整个兰陵县都在不断向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