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作为一种仔猪传染疾病,也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元凶之一,该病在中小型散养猪场任然频发,引起这个病主要是卫生条件不好、消毒不严格、防疫不到位所致。今天为大家介绍仔猪副伤寒如何诊断仔猪副伤寒防治方法:
一、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20天以内及6月龄以上猪很少发病,所以又叫仔猪副伤寒。病菌常存在于猪的粪便、脏器以及被污染的土壤中,其病原体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个月至1年以上,往往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多雨季节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
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则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出现严重持续下痢,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急性型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颤,常堆叠一起。病初便秘后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有时出血,后期腹部、耳及四肢皮肤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斑点。有的突然发病死亡。该型病程短,死亡率高。耐过者转为慢性。慢性型该型表现为逐渐消瘦,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持续或周期性下痢,粪便呈灰白、黄绿或暗绿色、恶臭,混有血液。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腹部皮肤出现痂样湿疹。有些病猪咳嗽,体温稍升高。病程2~3星期或更长,愈后猪多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
二、诊断方法
仔猪副伤寒除少数急性败血型外,多表现为亚急性和慢性,与亚急性和慢性猪瘟相似,应注意区别。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耳、尾、蹄等处呈蓝紫色;病变以肠道为主,大肠有干酪样坏死,并有周围平滑而中间略凹的溃疡,肠壁增厚;另外在肝、肺有干酪样坏死。本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特别是猪瘟,必要时可借助实验室诊断区分。本病仅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主要是断奶前后的仔猪。有时大架子猪和母猪也有发生。根据症状可以初步诊断。
但要确诊还是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取病猪的粪、尿或肝、肾、肠系膜淋巴结,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流产病畜的子宫分泌物少许等作涂片镜检或分离培养。将被检材料制成涂片,自然干燥,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沙门氏菌呈两端椭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将病料直接划线播种在选择培养基(S.S琼脂)和鉴别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各一平板,置37℃培养24h。沙门氏菌一般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光滑、较扁平的菌落。挑取沙门氏菌可疑菌落接种于双糖铁斜面,置37℃培养18―24h,观察底层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产生硫化氢变棕黑色,上层斜面乳糖不分解,不变色则可初步判定为沙门氏菌。
防治措施:环境+抗生素
1、仔猪出生10~12日龄时,要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以防止断奶前后仔猪发生该病。
2、哺乳舍和保育舍要消毒、要干燥要清洁。
3、一旦发生该病,病重着要注射抗菌药(这是细菌病,对抗生素敏感),大群要用抗生素饮水和拌料,还要补充优质电解多维水,腹泻严重时要调整肠道微生态。
总的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保肝解毒、涩肠止泻、调整肠道微生态。
猪友们自己实用方案:
案例一:口服土霉素每千克克体重五十到一百毫克,分2到3次口服连用三到五天后,药物减半继续用药四到七天。也可用磺胺类药物(猪友提供的良方)。
案例二:错!氟本和副甲砜确是氯霉素的替代药,<氯霉素易引起选血机能损伤>但对付伤寒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付伤是人牲共患性传染病,临床亦可证明,木不可替代,这也是为什么氯霉素生产存在的原因。(谢谢河南猪友的分享)
案例三:氯霉素国家已禁用现代氟苯尼考—(又一位猪友说仔猪副伤寒药物选氟苯尼考)
案例四:伤寒病在人群很少见,猪的副伤寒,伤寒(沙门氏菌)病与人并不轻易传染发病,人医治疗此病主要还是头孢类(毒副作用少)
案例五: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多价副伤寒灭活菌苗和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后者以氢氧化铝作佐剂,其免疫效果优于前者。现在多用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口服或肌肉注射。出生后1个月以上的哺乳健康仔猪均可使用。本菌苗注射免疫时,有些猪只可能出现较大的反应。口服免疫时,应空腹喂苗,使每头猪均能吃到足够的菌苗,菌苗的稀释和拌法要按规定执行,以免失效。(专家的见解)
案例六:预防接种,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按瓶签头份,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3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1毫升(1头份)。也可口服,用凉开水按每头份5毫升稀释,每头灌服5毫升,或拌少量饲料喂服。(猪友分享的预防方案)
总结: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传染源传入,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对水、饲料等应严格按照兽医卫生规定管理。病猪和病死猪均不可宰食,以免污染环境并引起食物中毒。被病菌污染的场地要全面彻底地消毒。
以上就是仔猪副伤寒如何诊断,仔猪副伤寒防治方法的具体内容,养猪是个勤快活:多看,多学多想,多用!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希望本文对的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