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羊的过程中,出现一种疾病称之为羊血吸虫病,该病是血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那么,羊血吸虫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呢下面本文详细讲述了羊血吸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
症状:
羊患本病多呈慢性经过,只有当突然感染大量尾蚴后,才急性发病。病羊表现体温升高,似流感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迫促,有浆液性鼻液,下痢,消瘦等,常可造成大批死亡。一经耐过则转为慢性。轻度感染的羊,缺乏急性表现。慢性病例一般呈现黏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腹围增大,消化不良,软便或下痢。幼羊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母羊不发情、不孕或流产。
防治措施:
①预防:定期驱虫,病羊要淘汰。结合水土改造工程或用灭螺药物杀灭中间宿主,阻断血吸虫的发育途径。疫区内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和制造沼气,既可增加肥效,又可杀灭虫卵。选择无螺水源,实行专塘用水,以杜绝尾蚴的感染。
②治疗:a、硝硫氰胺剂量按千克体重4毫克,配成2-3%水悬液,颈静脉注射;b、吡喹酮剂量按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1次口服;c、敌百虫剂量绵羊按每千克体重70-100毫克,山羊按每千克体重50-70毫克,灌服;d、六氯对二甲苯剂量按每千克体重200-300毫克,灌服。
以上内容详细总结羊血吸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希望广大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多加注意该病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