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颡鱼养殖怎样杀虫视频 清蒸黄蜡(颡)鱼的做法1.准备好黄颡鱼、大葱、生姜、蒜、蒸鱼酱油、芝麻油2.黄颡鱼清理干净,抹上少许盐,放入盘中3.大葱、生姜、蒜瓣洗净切细丝备用4.葱姜蒜丝放在鱼身上5.锅中倒入适量冷水,置入蒸架,将鱼盘放入,加盖蒸10分钟6.蒸好的黄颡鱼,淋入蒸鱼酱油7.淋上芝麻油8.清蒸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端上桌即可享用 2. 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差, 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 面积2~5亩, 池底平32坦、淤泥10cm ~20cm、水深1.5 ~ 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 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 排干池水, 用生石灰125 ~ 150kg /亩 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 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 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 ~ 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 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 培水, 过7 ~ 10天, 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 要求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 4cm的黄颡鱼夏花, 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 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 每亩再投放20cm 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 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 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颡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 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 5天后开始驯化, 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 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 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 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1m, 用细网布制成, 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 每天分2次投喂, 早上为7:00- 8:00 时, 投喂量占1/3, 傍晚18:00 – 20:00 时, 投喂量占2/3。驯化10天 后, 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颡鱼夏花, 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 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 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 水温20℃以上时,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 ~ 6%。 3. 黄颡鱼实用养殖技术 第一步:清塘消毒 干塘、清淤、晒塘是很有必要的,以暴晒后裂口有2-3公分为佳。晒塘能提升底泥氧化性,有效的将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并释放出营养盐,其对池塘底质改良和肥水效果明显。 清塘:是使用消毒药物、太阳照射等方法,把池塘野杂鱼、杂草、蝌蚪等公害、寄生虫、细菌、病菌基本清除,从而有效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清塘消毒的常用方法比较多,有生石灰、茶麸、漂白粉、巴豆、清塘剂、清螺先、菊酯类等等,根据鱼塘是自身情况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 这里介绍一种广东比较常用的、对黄颡鱼鱼苗开花比较高效的清塘方法: (1)、干塘消毒:排干水或留水深5~10厘米,每亩用40~55公斤的生石灰(或用漂白粉)全塘均匀泼洒消毒。 (2)、若塘底的螺特别多,则用“清螺先”杀之。由于螺好氧大,导致水质氨氮居高不下,再者,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寄主,所以开花塘螺不能太多。 (3)、第二天,注水满至1米-1.3米。进水是一定要用密网隔开进水口,以防杂质、公害等进入。 (4)、放花前3天,用25-30斤/亩的茶麸浸泡半天,将浸泡出来药水全塘泼洒(茶麸渣倒掉),并开启增氧机。这样可以达到再次消毒水体的虫菌等公害而且达到肥水的效果。 (5)、解毒:用菌毒速消等全塘泼洒,既高效解毒,也能爽水。 第二步:肥水培藻 培水乃鱼苗开花丰收关键,这一点我们是不可忽视的细节。开花培苗是很精细工作,充分了解自己鱼塘的底泥特性、外界水源条件、气候及天气变化、养殖品种等等,才能有效的制定培水方案。 1、培水的目的: (1)、是为了培出藻类保护池底(不让阳光晒到池底)和建立良好的氮循环,使水有净化能力和富含溶解氧。 (2)、是为了培出以藻为生的浮游生物为苗及水蛛提供全价的生物饵料。 (3)、是为了培出有益菌,以减少有害菌的产生及有效防止鱼花病害的产生。 (4)、是为了培出藻遮挡阳光,为喜静畏光的黄颡鱼苗健康生长。 2、影响肥水的因素: (1)、藻种:肥水的藻类必须健康,品种齐全且相互平衡; (2)、肥料:肥料营养均衡,速效肥与长效肥都得施够; (3)、阳光:没有阳光植物无法生长。 (4)、水体敌害生物少,pH值、水温等环境条件要合适。 3、如何培水 上一段我们讲,用生石灰(漂白粉)清塘后第二天注水,再用茶麸水消毒,作用除了消毒也能肥水。根据鱼塘和天气等因素,再作相应调整。 放苗前施有机肥和活菌产品都可。按照一亩塘一米水深计算,根据池塘的肥瘦程度,快速肥水产品可选取以下任一种方法:①5-20斤尿素或碳铵加2-5斤磷肥,再加1-3斤复合肥;②1.5-2kg单细胞藻类生长素(简称单胞藻)加2-3斤复合肥;③芳草藻种+芳草水美+氨基酸; 放苗前一定要检测一下水质,pH太高不行,这是很多客户容易忽烈的,一般水质晴天,下午,水质浓绿或者清绿的pH会比较高,需要注意,轻微超标的比如最高去到8.5,可用发酵乳酸菌+腐植酸钠调节,严重的比如超过9.5,就需要特别小心,可以考虑降碱处理。 4、肥水和稳水 腐植酸钠:遮光,稳水,防气泡病,好东西,注意不要用太多会缺氧。(1)、高温天气,塘底淤泥多的老塘:进廋水,廋水开花;用腐殖酸钠稳水,能有效减少鱼苗的气泡病的发生。 (2)、对于低温阴雨天,最好肥水开花;用藻种+水美+氨基酸肥水。 (3)、对于高温晴天,无论新塘或者老塘,先适当藻种+水美+氨基酸肥水,在用腐殖酸钠稳水 (4)、若是持续的阴雨天,塘底淤泥多的老塘:①持续阴雨天,直接肥水;②从阴雨天开始转晴,则多开增氧机,注意稳水,调节PH值,使用发酵的乳酸菌及腐殖酸钠。 5、堆青草稳水经验 堆青草堆的作用:①稳水作用突出,培育出的水质稳定而且清爽;②培养各种微生物如轮虫和枝角类,供鱼花摄食,减少饵料投喂,并且鱼花快大;③稳定pH,极大的减少气泡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④注意青草可能容易招惹蜻蜓等虫卵,虫卵繁殖茂盛也会成为鱼花的天敌。 关于堆青草堆的几点要求:①草一定要青,不能是枯草;②选择使用的草尽可能的长,短草效果稍差;③要捆成一捆,不能散放;④定期翻一翻,一般一个星期翻一次;⑤腐烂后捞出和更换;⑥要适量,不能太多。 第三步:投放鱼花 1、选购优质的鱼花 (1)、选种质优良、纯正的种苗:①水花的母本最好不用“毛毛鱼”;②如果是全雄苗,父本超雄公最好选用纯系的雄鱼,或者知名公司的优质雄公,以确保子代种质的优良及雄率达99%以上;③若是杂交花,则要选取三至四冬龄上,个体1-2公斤的瓦氏公鱼;④若是普通花,切忌近亲繁殖。 (2)、三种黄颡鱼苗种的选择(以后的篇幅详细介绍) (3)、鱼花的体质健康、无伤残,活力好; (4)、鱼花数量的虚实度—-找有口碑、有信誉的苗场。 (5)、鱼花的下塘的规格:水花孵出后三天,11万-15万尾/斤(规格为每克鱼250-280尾),鱼苗开始爬墙已近与开口,处于混合营养期,不老不嫩,正适合下塘。若需空运到外地,则280-350尾/克规格最好(到达目的地下塘正好1克250尾)。太嫩或太老(1克200尾以下)的水花开花成活率都比较低尤其老花,下塘后基本上剩不了多少。注意“老花”和“新花”的区别:“老花”,即孵化出苗后卵黄吸收完后无外源营养供给的饥饿型水花。1克小于200尾。“壮花”则是吸收完卵黄后及时吸收到外源营养而长得强壮的水花,1克也少于200尾,这种“壮花”不列入“老花”行列水花运输可用生氧桶带水运输,一个100公斤桶一般可装运50万水花;也可用尼龙袋(鱼花袋)充氧运输。运输工具可用汽车、火车或飞机空运,一般要求充氧后运输至下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运输护理 鱼花的打包运输,使用“苗种浸泡剂”+“泼洒姜”混合液。 3、防应激 鱼花下塘前,用“元康”+“泼洒姜”,既能抗应激也能促进鱼花开口 4、适时下塘、适温下塘 (1)、鱼花下塘时的水质、公害、藻菌的管控; (2)、试水:清塘消毒药物都存有一定的毒性,对敌害生物和病原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如果使用比例不当、方法不对,那么会对鱼类也造成伤害,所以在消毒后要多开增氧机,放苗前要先放几尾鱼虾来试水,确定安全后再大量放养。 (3)、开花的水深不宜太深,以1M-1.3M为宜; (4)、最佳下苗时间:一般早上或者傍晚;注意天气、气候的变化影响;下花前一天开好增氧机; (5)、适温下塘:到达目的地下塘前,要量一下鱼花运输袋内的水温,及待放苗的水体的温差,若温差超过2℃,则应将鱼塘水加进运花桶中,将水温控制不超2℃;如运水花是用氧气袋,则打开氧气袋前将袋(连苗)放进塘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放苗下塘,以防水花出现应激反应。可在岸边放置一些草堆,为鱼苗提供躲避场所,也可便于观察鱼苗活动。如水花下塘后短时间内出现反肚、休克或踹动,则属应激现象,必须及时泼洒应激类药物,如泼洒姜、三宝高稳C等,同时加强冲水与增氧。经过抢救,水花会很快恢复正常。 第四步:标粗养殖管理 遵循上述三步,鱼花下塘的成活率就有8-9成。鱼花下塘后的标粗工作又是如何开展? 4. 黄颡鱼养殖怎样杀虫视频讲解 炸黄骨鱼的家常做法 1.黄骨鱼处理干净。 2.用1勺料酒与少许盐将鱼腌渍5分钟。 3.调料备好。 4.青红椒洗净切块备用。 5.锅中下油烧到冒青烟时,下鱼煎(这样的话鱼才不会粘锅)。 6.将鱼煎至两面黄色。 7.然后下姜蒜花椒爆香,在鱼身上淋1勺生抽,半勺老抽。 8.加水没至鱼身开始煮,其间加少许白醋去腥,适量盐调味,适量白糖。 9.当锅内汤汁剩下无几时,下青红椒与葱段稍焖一下,加少许鸡精与白胡椒粉即可关火。 5. 黄颡鱼养殖怎样杀虫视频教学 1黄辣丁杀好之后用盐,料酒,姜水腌十分钟 2过了下油,花椒,泡椒,泡姜炒香之后加豆瓣酱炒出红油,然后加姜蒜沫,然下白酒 3加水先煮一下把泡姜泡椒味煮出来 4加黄辣丁烧五分钟和汤一起捞出装盘 5撒上葱花 6锅里下热油,下蒜末炒香,花椒,干辣椒炒香,淋到上面! 6. 黄颡鱼怎么处理视频 用料 黄辣丁适量 四川泡菜适量 豆片适量 泡椒适量 盐适量 味精适量 蒜适量 葱姜适量 五香粉适量 做法 1/3 黄辣丁宰杀洗净,豆片切丝,泡菜淘洗切丝,剁椒切碎,葱姜蒜改刀。 2/3 热油放泡椒、蒜末、五香粉葱姜煸炒,下泡菜翻炒,放水适量。开锅放黄辣丁和豆片,加盐调味。 3/3 约20分钟,放味精调味,出锅放香葱,淋热油少许。 7. 黄颡鱼苗养殖技术 黄瓜鱼是一种种类很多分布水域很广的淡水养殖鱼类,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低,生存能力很强,因此一般的江河湖以及农户们自家的淡水池塘都是可以养殖的,同样的,它也是长江和珠江水系中鱼类经济链中非常具有经济价值和重要养殖价值的鱼类。 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生活在水域底部,如果农户们选择在池塘养殖的话,水深深度最好是要超过1.5米深,由于这种鱼类生长较缓慢,也喜欢生活在流水不是很湍急的静水里,农户们要注意它们个头的生长速度,如果个头有长大的话,最好是适当的增加池塘深度。,这样更能够保证黄骨鱼的养殖和它的繁衍。 黄瓜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藻类,螺狮,节肢昆虫,甚至一些体型非常小的浮游生物都是它的食物中的一类,综合来说就是比它个头小的无毒生物都是它的觅食目标,同时黄瓜鱼也是一种激进性进攻鱼类,脾性相比其它鱼类非常的暴躁,因此在长江珠江的食物链里面占有较高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农户们水产养殖类的热门鱼种。 黄瓜鱼的鱼苗投放一定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外界条件下,在阴天,大风的天气下都是最好不要投放的,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黄骨鱼育苗的存活率,农户得不偿失。 另外,黄瓜鱼的鱼头顶尖部分长着一根尖利的刺,这种刺除了会对身体造成皮外伤害之外,它也是有着微微毒性的,农户们在捕捞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戴上专业的捕捞手套以防被这种刺刺伤,如果被刺伤一定要及时挤出脓血,并且及时在当地医院就医,如果不就医虽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是仍然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农户们一定要谨记这一点,最好是避免被黄骨鱼刺伤。 黄瓜鱼因为体质特殊所以极易得传染病和寄生虫皮肤病,随着天气环境以及周围鱼群的变化,都会对黄瓜鱼的身体产生影响,农户们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对池塘进行清理,保障吃糖的水质卫生,提高黄瓜鱼生长条件,在平时的养殖中多注意观察它们的变化,如鳞片的减少和皮肤是否出现红斑,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成年之后的黄瓜鱼繁衍后代一般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繁衍,一种则是人工繁衍,自然繁衍这里就不用说了,人工繁衍则是为了大大提高黄瓜鱼鱼苗的出生率的一种方式,一般由人工授精,授精之后的雌鱼将会被农户们专门放到一个阴暗潮湿的产卵池中,黄瓜鱼喜暗喜湿,这样能够大大加大它们的后代出生率。 特别要注意: 1、养殖条件: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bai,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瓜鱼生长和发育。 2、鱼种来源: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3、投喂质量高的饲料: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瓜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瓜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4、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黄瓜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瓜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8. 黄黄颡鱼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 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3水。 二、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在养殖过程中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否则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黄桑鱼的混养 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疾病的防治 防治病害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并通过观察疗效确定使用的药物品种。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黄颡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疾患,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