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技术新手入门
鹌鹑鸟怎么养
手养鹌鹑教程
鹌鹑鸡崽的养殖方法
鹌鹑在养殖之前,先要建筑笼舍笼舍要设在通风、向阳、干燥、温暖的地方,注意调节温度,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勤扫笼舍,清除粪便,保持笼舍干净,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
喂食鹌鹑的时候,要合理配制饲料,可用玉米、豆饼、菜籽饼、麦麸、骨粉、粗糠、食盐配制,混入食盐,维生素等。
一、建筑笼舍:用笼舍法养鹌鹑效果好,可采取竹木结构建筑,笼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
二、配好饲料:饲料配方是:玉米50%,豆饼8%,骨粉1.5%,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三、日常管护:要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要清除粪便一次,防止潮湿、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防止饲料被扒食。
1、建筑笼舍
可采取竹木结构建筑,宽50厘米、高30厘米、笼长8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夏季通风要良好,建议设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而保温的房屋安置,保持冬暖夏凉,适当调节温度,严格控制畜禽,防止狗、猫、鼠等危害或人为骚扰。夜晚须有光照度,需要安装照明设备,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饲养的密度按笼舍的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笼舍内如果是喂干料,还要配置饮水器、料槽,如果是喂湿料,则需要将干料与水混合。
2、饲料
尽量采用营养丰富、纤维少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食物要保持适口性良好、具有一定的蛋白质,不能随意变换,以防影响产量和减食。常见的配方有玉米50%、麦麸29%、菜籽饼3.7%、豆饼8%、鱼粉6%、骨粉1.5%、粗糠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抗菌素、复合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3、日常管护
(1)笼舍要勤扫,及时清除粪便(每天清除粪便一次,至少两天一次),经常刷洗槽具,防止污染、潮湿,保持和干燥卫生。
(2)0-4日龄的鹌鹑常会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在喂水、加料时一定要当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3)鹌鹑在饲养40天后即可上笼,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
(4)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在天黑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的产蛋通常是下午的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防止啄碎、践踏。
(5)要勤于调整和检查室内湿度、温度、光照、通风,防止各种啄癖、应激、兽害、鼠害和煤气中毒的发生。
(6)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做好各项的记录和统计报表。
4、配种繁殖
春季的配种时间是在3-5月,秋季的配种时间是在9-11月,公母鹌鹑搭配为1:4,一般每只公鹌鹑一天会交配一只母鹌鹑,过多的交配会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在进行配种时将公鹌鹑放到母鹌鹑的笼里,自行交配即可,在配种结束后,将公鹌鹑捉出。
( 1 )温度:刚刚破壳而出的幼雏,由于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对于温度特别敏感,特别是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 天内,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如果忽视管理,在出壳后3 ~ 5 天,死亡率可高达50 %。
幼鹑出壳后不要急忙移人育雏器,最好过10 小时以后,孵化室移到预先调节好温度的育雏室。
育雏温度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小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早春宜高,晚春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刚出壳的幼鹑需置于37 ℃ 的环境中,随着日龄的增长和体温调节机能的增强,每2 天可逐渐下降约1 ℃ 。
( 2 )饮水:幼鹑的饲喂原则是先饮水后开食。幼鹑出壳后,孵化器内待毛干燥后取出放入育雏器,待安静下来,在饮水器内人温水,幼鹑饮水后可以恢复精神,并补充孵化过程中体内所损的水分。如较长时间不给水,一旦幼鹑遇水时,容易发生抢水饮,导致拉稀。喂水时要防止幼鹑把羽毛弄湿。喂水的同时,也增加了育雏器内的湿度。
( 3 )饲喂:雏鹑生长迅速,体内代谢旺盛,相应对饲料要求也1 ~ 21 日龄幼鹑的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6 %~ 27 %。随着日龄的增长,以后逐渐降低至21 %~22 %或19 %~ 20 %。1 ~7 日龄的幼鹑日喂6 ~ 8 次,也可以终日给料,以后逐步降低饲喂次数,并适当加以控制。每周要投喂1 次用开水烫后晾干的细沙。
幼鹑开食的时间,一般在出雏后的24 ~30 小时比较适宜。幼鹑在育雏器内适应了环境并得到饮水,恢复了元气以后,渐渐地活动起来了,就可以喂食了。
第一次喂料时,应将饲料均匀地撒在旧报纸或油布上,让所有的幼鹑都能吃上。开始喂食时多数幼鹑不会啄食,需耐心引导。开食时间要安排在白天。
育雏期间,可加喂熟鸡蛋黄,一般l ~ 3 日龄的幼鹑每20 只每天喂l 个蛋黄,4 ~ 7 日龄的每50 只每天喂1 个蛋黄。或采用多种维生素代替蛋黄,方法是l ~ 7 日龄的幼鹑,每100 千克饲料中添加功克多种维生素。
( 4 )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① 密度:育雏器内雏鹑的密度,要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日龄小可密一些,日大宜稀一些;冬季可密一些,夏天宜稀一些。
② 通风换气:育雏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育雏室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尤其是在大规模饲养情况下,通风换气尤为重要。
③ 光照:幼鹑破壳后的1 ~ 5 天内可以连续光照24 小时,其亮度为每平方米4 瓦。以后每天可光照14 ~ 15 小时,采用1 ~0.5 瓦/米2 的亮度。
④ 抓好日常检查工作:育雏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要按时投料、换水,要保证不断水,不缺料。要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料,清扫地面,经常或定期地做好饲槽、饮水器的冲洗和消毒工作。清除粪便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粪便形态异常,如软痢便、混血便,要注意查明原因,如果属于病态,要根据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发现弱雏要果断地剔出来单独饲养,喂食时,应注意观察,凡低头垂翅、呆立不动、卧地不起、精神不振者,多为病雏。发现后要立即剔出隔离饲养,对症治疗。并对全群采取相应措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