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容易病发牛副伤寒病,特别是40日龄以下的犊牛,这类疾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败血病,通过病牛的粪便、分泌物等污染水、饲料,健康牛只接触后感染,此病危害非常大,若是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养殖户在秋季要注意防治这类疾病。以下带你了解什么是牛副伤寒病,以及牛副伤寒病防治技术。
一、病原
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或纽波特沙门氏菌均可引起牛副伤寒病。这些病菌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或数月,并且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二、传染源
1、病牛作为主要的传播源,排出的粪便、尿液、乳汁等污染牛场里的水源及饲料,健康的牛接触后,容经消化道而感染。
2、病牛与健康的牛交配或用病公牛的精液人工受精可发生感染。
注意:人也可以成为带菌者,一般是由于与感染的动物及动物性食品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三、急性型与慢性型
1、急性型病牛精神沉郁,严重腹泻,粪便恶臭并带有血丝,病牛不吃不喝,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在40℃以上,发病后2~3天死亡。
2、慢性型病牛:食欲时有时无,腹泻呈间歇性,体温时高时低,发高烧时不吃不喝,退烧后又出现食欲,咳嗽,肺炎症状明显,有的关节肿大发炎,发生跛行。
四、症状
成年牛:体温升高至40-41℃、病牛昏迷、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有些病牛可于发病24小时内死亡,多则于1―5日内死亡。大多数病牛于发病后12-24h,粪便中带有血块,不久即变为下痢。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絮片,间杂有黏膜。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中可发现病原菌。
犊牛:多数犊牛常于10-14日龄以后发病,病初体温升高(40-41℃),24小时后排除灰黄色液体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与病状出现后5-7天死亡,病死率有时可达50%,有时多数病犊可以恢复,恢复后体内很少带菌。病期延长时,畹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的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
一、预防措施
1、养牛环境潮湿、拥挤、粪便堆积会促使此病发生,所以要加强对犊牛和母牛的饲养管理,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减少诱病因素。
2、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以及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等也会引发牛副伤寒病,要注意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不仅有预防作用,还可促进牛的生长发育。
3、在犊牛自然抵抗力产生之前,分成小群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将由于感染犊牛和污染饲料造成的外来传播途径控制到限度,也可减轻其危害。
4、发生牛副伤寒病后,除隔离治疗病牛外,病死的牛应深埋或烧毁,同时对牛舍、用具彻底消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可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制成单价灭活苗,常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二、治疗措施
可选用经药敏实验有效的抗生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并辅以对症治疗。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也有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药物。但不能使已感染的牛完全清除病原菌。犊牛脱水症状严重的,需使用止泻剂和补液等对症治疗。
防治牛副伤寒病从牛犊开始,从小分群管理饲养,体质较弱的犊牛适当添加抗生素,增加犊牛的抵抗力,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菌的存在,减少经济损失的办法就是做好预防,这有这有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疾病发生。
好了,相信看了以上的内容之后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牛副伤寒,牛副伤寒怎么防治也明白了吧,秋季是该病的多发期,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