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是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以2日龄~5日龄的发病多,常使大批羔羊死亡。本病多发生于气候寒冷、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如刮大风、下大雪之后流行严重,死亡率也很高,给羔羊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述羔羊痢疾的原因是什么,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发病因素
1.微生物致病因子。厌氧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产气荚膜梭菌;非厌氧性的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肠球菌、轮状病毒等。
2.饲养管理因素。饲草料贮备充足,怀孕母羊膘情好,羔羊体质壮,发病率就低,否则发病率高。
3.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因素,使羔羊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毒力增强即可发病。如饲养环境阴暗、潮湿,都是引发该病的诱因。圈舍湿度越大,则羔羊发病率越高。
4.羔羊自身免疫力缺乏。初生羔羊不能及时吃上初乳、体格小、体质差、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低,易引起腹泻。另外,从羔羊本身来说,由于刚刚出生,受环境、气候以及饲养管理的影响较大,如果遇到应激,比如圈舍保温差,羔羊受冻,羔羊吃不饱都会导致羔羊身体抵抗力降低,而促使羔羊痢疾的发生。
5.气候骤变,产生应激。产羔圈舍简陋,保温设施不配套,温差大,致使羔羊遭受寒冷或贼风刺激,产生应激引起腹泻。
6.饲喂霉烂变质的草料。饲草单一,营养不平衡,饲料霉变,也是造成羔羊腹泻的因素之一。
临床症状
1.轻度腹泻型。以排出稀软粪便为特征,粪便呈黄白色、酸臭,尾根被粪便污染,排粪时表现腹痛,体温、食欲正常,精神较好。若治疗及时,率较高,且痊愈后状况良好,此种类型常见于发病初期。
2.肠炎脱水型。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粪便稀如水样,呈黄绿色、恶臭,内有脓性黏液及絮状乳或混有少量血液,腹痛剧烈。病羔失水,被毛粗乱,食欲废绝,卧地不起,窒息死亡。这种类型多发生于产羔中后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死亡。有些病例痊愈后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3.神经型。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步样蹒跚,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腹胀抽搐,体温40.5℃,腹痛呻吟,很少有腹泻症状,死前四肢滑动,呈游泳状。这种类型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
在生产中,要遵循“养胜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因此,首先要做好怀孕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和消毒卫生工作。
1.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在怀孕期间饲养管理水平对提高产羔率和生产力有很大影响。从科学饲养管理角度说,把怀孕前3个月称为怀孕前期,后2个月称怀孕后期。前期胎儿发育缓慢,增重仅占羔羊初生重的10%。怀孕期间单纯的放牧不能满足营养需求,需要补饲。补饲的饲草和饲料量,应根据母羊采食情况而酌情添加。母羊每天应补给0.5kg精料,青干草1.5~2.0kg,青贮料0.5kg,多汁饲料0.2kg。如青干草质量差,可增加0.2kg青饲料,并注意补充多汁饲料。怀孕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增重占羔羊初生重的90%,母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加强母羊孕期的饲养管理,不仅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好处,而且羔羊出生体重大,健壮,对整个生产性能的提高都有利。在饲料上可根据情况,每只羊每天除放牧外,还可补喂干草1.0~1.5kg,青贮料1.5kg,混合精料0.45kg,并注意饲喂胡萝卡,食盐、骨粉等。
2.做好初生羔羊的管理
初生羔羊体温调节能力还很差,因此羔羊出生后首先要避免羔羊受凉感冒,做好保温工作。同时,让羔羊及时吃上初乳,保证羔羊母源抗体水平,提高羔羊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尽早给羔羊补饲,补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饲料。
3.做好产房消毒工作
产羔前,要对产房的地面、墙壁和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并保持母体、乳房及用具的卫生,注意保暖防寒。产房使用前同时,保持产羔圈舍卫生、保温、干燥、通风。
4.药物预防与治疗
(1)在羔羊出生后12h内可使用青霉素、恩诺沙星、磺胺类药物等抗菌药进行预防,同时,可配合口服胃蛋白酶帮助消化。
(2)羔羊腹泻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配合补充液体,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可用口服补液盐,对腹泻较轻的羔羊上、下午各口服50~100mL。对失水严重,精神沉郁的羔羊尽快静脉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150mL静脉输液治疗,防水。
以上就是羔羊痢疾的原因是什么,羔羊痢疾防治措施的全部内容了,羔羊痢疾影响着羔羊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养殖户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羊舍卫生,勤加防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