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池条件。
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
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 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
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
2、温室安装。
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3、放养泥鳅。
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消除体表寄生虫。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
4、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
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
扩展资料
养殖泥鳅主要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水蚤、蚯蚓、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等。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泥鳅大棚养殖技术:
一、鱼池建造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
二、鱼苗放养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
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三、投喂饵料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
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四、水质调节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五、大棚管理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六、防病捕捞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1、鱼池建造:在大棚里开挖一个鱼池,池的深度为两米,池底和池壁一定要夯实,在底层铺上一层三十厘米厚的肥泥,池边的四周需要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还需要在池子的两边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的高度一定要高于池水面,排水口最好是设在池底,在进水口和排水口需要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的进入和泥鳅的逃走。在排水口的池底要挖长为两米、宽为零点五米、深为零点三米的鱼沟,方便捕获泥鳅和用来避暑。
鱼池在建成完以后需要进十厘米的水,每亩鱼池需要用八十公斤至一百公斤的生石灰化全池然后泼洒对池底进行消毒。
大概十天以后,进五十里面的水,然后需要每亩鱼池施加两公斤的尿素用来培养肥水质,三天以后还需要追施一次尿素,等到池边可以看见大量褐色的硅藻,淡水的颜色呈现黄褐色的时候,透明度为三十厘米左右,就可以进行放泥鳅苗了。 2、鱼苗放养:泥鳅的鱼苗必须是没有病害没有损伤的、体质健壮的、游动活泼的。在放养泥鳅之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用含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食盐水进行浸洗十分钟的时间,密度最后是每平方米的水体可以放养二至三斤左右的泥鳅苗。随着放养量的不断增加,鱼的体重不断的变化,水池的水可以加深至零点七米。
3、投喂饵料:在放养泥鳅鱼苗半个左右的时间,泥鳅主要是食用天然的饵料,可以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投喂的量可以占体重的百分之二,等到六月中上旬的时候泥鳅长到五厘米的时候,可以喂一些鲤鱼和饲料相配合,在六月份的日投量可以占体重的百分之五,七至八月份的时候为百分之十,九月份为百分之五,早中晚可以各投喂一次。在投喂的时候需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的附近。 4、水质的调节:在养殖泥鳅的时候水质的颜色最好是黄绿色的,透明度可以维持在二十厘米至二十五厘米之间,PH值在七点五左右,氧度最好是在两毫克每升以上。
七月份至八月份水的深度最好是在八十厘米以上,当发现水的颜色过浓的时候要及时的换水,一般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换一次水,每次需要换水三十厘米,在高温的季节可以在水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比如一些水花生、水葫芦等等,还需要在池塘的上面搭盖荫棚进行遮凉。 5、大棚管理:养殖泥鳅的大棚在冬季以及早春的晴天上午十点至下午的三点可以把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拿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6、防病捕获:养殖泥鳅尽量要做到没有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十摄氏度至十五摄氏度的时候,泥鳅的摄食量就会减少,就可以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的方法进行捕捉。
大棚养殖泥鳅时,需要在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养殖池,并挑选体质健壮、表面光滑无损伤的泥鳅进行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为泥鳅提供天然饲料以及人工饲料,也可以为泥鳅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的洁净。 泥鳅如何大棚养殖 1、养殖场所 大棚养殖泥鳅时,需要注意养殖池的选择。
首先需要在地势开阔、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场所搭建养殖池,并向其顶部覆盖大棚即可。
养殖池中,需要使用铁丝网罩住排水口以及池面,避免泥鳅逃脱。 2、投放泥鳅 在投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泥鳅的选择。首先可以观察其外形,选择体表光滑、没有损伤的泥鳅进行养殖,其次可以观察其反应,选择挣扎有力、活动能力强的泥鳅进行养殖。 3、科学饲喂 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为泥鳅提供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搭配的食物,使其吸收充足的营养。
同时在使用饲料时,需要注意饲料的用量,以免喂食过多,导致养殖池中积攒食物残渣,影响水质。 4、改善水质 在养殖泥鳅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观察水面的颜色,在水质浑浊时,需要及时为泥鳅更换清水,保证环境的干净,而且在换水的过程中,只能更换三分之一的水分,以免泥鳅无法适应换水环境而死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