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消息称,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一项水稻育种突破性成果。该成果主要应用于在水稻育种过程。它可以将水稻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去除,去除后,水稻育种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按理说,这么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应该会有不少媒体竞相报道,但搜索后发现,目前仅有几家媒体报道了这则消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网友在关注此事。于是笔者决定姑且不论该消息的准确与否,先来谈谈假如这则消息属实,将为我国甚至是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单质镉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主要存在于硫镉矿和锌矿中。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镉以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颜料以及电镀等制造环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高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其中,我国被镉污染的耕地就有8000万亩左右。
而镉非但不是人体必需元素,摄入过多的镉还会刺激人体的呼吸系统,在人体中积存,会导致软骨症,最严重的还会引发癌症。镉污染危害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1956前后,在日本水俣湾爆发的水俣病,中国也有类似病症被农民称为痛痛病。
再来说说中国稻米镉污染的现状。根据《新世纪》周刊中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的大米中镉含量超标。在一些镉污染严重的地区,稻田有效镉含量甚至是国家允许值的26倍。因为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与生菜。可以说,水稻重金属污染类型中,镉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杂交稻杂交稻、超级稻的镉超标的风险比普通水稻更为严重。专家们采集了能代表南方水稻种植的中性土壤乌栅土,还在一部分土壤里特意添加了镉元素,结果发现,在未加镉的土壤中,超级稻对镉的亲和力是常规稻的2.4倍,其水稻籽粒中镉的含量是普通杂交稻的1倍多。而在添加了镉的土壤中,两种土壤中籽粒含镉量都明显增加,分别是未添加镉土壤的5到6倍。也就是说,在杂交稻、超级稻日益推广和普及的今天,镉污染产生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袁隆平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假如此次水稻亲本去镉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的粮食的贡献将是空前绝后的。他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的饱问题,还解决了人类的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
如果水稻亲本中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能够成功去除,那用这些亲本培育的水稻种子将不会吸收、富集土地中的镉元素,经过这些水稻种子种植出来的稻米也不会受到镉污染。同时,在那些被镉元素污染的上又可以出现成片成片的稻田。这一技术的面世,可谓是弯道超车,从作物入手,避免了土地镉污染对水稻的影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