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养殖的案例有哪些 养殖渔业、禽类较好,如鹦鹉、贵妃鸡、孔雀、四黄鸡等,可尽量野生放养,少量提供粮食,主要是生产高档鸡、绿色健康鸡。 有山有水的地方,有诸多养殖优势,草种、树种、昆虫资源很丰富。 这样打入城市高档酒店或大型超市应该有很可观的效益。 禽类鹦鹉生态养殖 鹦鹉是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众多羽毛艳丽、爱叫的鸟。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它们以其美丽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种类非常繁多,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中。鹦鹉养殖一般都是来当宠物,虽然鹦鹉的品种很多,但是其养殖方法基本大同小异。 鹦鹉养殖方法 1、喂食幼鸟时的错误:担心幼鸟饥饿而过量喂食。在自然界中,亲鸟必须轮流外出觅食来哺育雏鸟,所以雏鸟不可能被喂到素囊满胀,因此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 2、只喂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鹦鹉类都喜爱享用葵瓜子,然多数鸟友却以此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为会减少鹦鹉采食的乐趣与能力,而且只喂食葵瓜子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质,容易导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3、饲料保存的问题:饲料保存不当而导致食物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鸟友不察觉而继续喂食,爱鸟当然会出问题。所以建议依照自己所饲养的数量来选择饲料,大包装当然会较便宜,然饲料的保存期限不长,只以此点做考量反而会因小失大。除了饲料应储存于干燥、甚至冷藏的环境之外,邀请几个同好一起共享会是个好方法,不但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还可以尝试多种类的产品。 鹦鹉疾病防治 1、呼吸器官病:呼吸器官常见的是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鸟儿感冒后,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给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将硼砂溶于温水中,配成2~4%的硼酸溶液,用来冲洗鼻孔周围,并喂给金丝雀草种子饲料,以增强抵抗力。也可在饮水中滴几滴葡萄酒或喂给维生素制剂,帮助它恢复健康。 2、 消化器官病:由于吃了不清洁的精饲料或饮水不卫生,引起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鸟儿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稗子,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在饮水中滴入红酒数滴。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痢特灵0.01%(每片研碎后加水1000毫升)。连饮3天即愈。 3、寄生虫病: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此外,虎皮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 渔业河蟹生态养殖 一、河蟹养殖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蟹池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路通电通的地方。池塘要求:水深1。2米左右,坡比1∶(3~4),池中央有浅滩平台区,四周留有沟形的深水区带;进、排水口设置在池的相反塘埂上,并设置60目双层过滤拦栅网;塘埂坚实不漏水,防止河蟹打洞,能保持住池塘水位。 2。池塘清塘消毒。每年干塘后,要及时清除过多淤泥和杂草,经15~20天曝晒,以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每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消毒,待碱性消失后,即栽种“三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 3。选择优质中华绒螯蟹苗。最好是当地培育蟹种或自育蟹种;选择优质健壮的种苗,一看大小,要规格均匀;二看体色,背甲半透明,底白色;三看爪尖,要无断、焦点;四扒开背甲,看内脏和鳃是否正常。 4。苗种放养的蟹种要求肢体健全,体质健壮,蟹体丰满,无病无伤,色泽褐黄色,中间两步足宽长,游泳爬行活跃,无性成熟。种苗入池前处理,蟹种到塘边先在池水中浸泡3分钟后提上池埂待15~20分钟,再浸3分钟提上池埂,如此重复3次。 后用20~50克/升食盐水或菌毒净按浸洗时间要求,消毒杀菌后放入池中;放养数量每亩放养河蟹350~600只(规格120~200只/千克)、花鲢6尾(1千克/尾);白鲢8尾(6尾/千克);放种时间为 12月至翌年1月份,水温要求在5~10℃为宜。 其他品种放种时间与河蟹同步。 5。模拟生态环境。主要措施是种植水草和移殖活螺蛳。水草为河蟹提供栖息和隐蔽的场所,净化水质,降低氨氮含量,增加溶氧,也可作河蟹的天然饵料。能起到调节水温、清洁蟹体的作用。 养殖大规格商品蟹,水草种植是关键,覆盖率达60%以上。伊乐藻:占水草种植面积的20%,在放种前移植,数量15千克/亩,4~6月、9~11月为生长旺盛期。轮叶黑藻:占水草种植面积40%,在放种前移植,数量为30千克/亩,6~8月为生长旺盛期。 苦草:占水草种植面积的40%,在放种前移植,数量为50~70千克亩,5~9月为生长旺盛期。 人工移植活螺蛳:在三月前,投放活螺蛳400~500千克/亩,螺蛳既可清除残饵,净化水质,改善水质,又可提供河蟹喜食的活性蛋白饵料,8、9月份视具体情况要适量增投。 2. 生态养殖介绍 生态是环境而言。自然环境下生物平衡生产与发展,优胜劣汰促进生物不断强大。自然环境保持美好。但人工养殖是人为目的大规模饲养,影响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为此提出了生态养殖这个口号。 3. 养殖案例分享 我的表妹在农村住,他家里现在就养20头牛,100只羊,九头到十头的驴,可以这么说,他们家就是以养殖为主的,我就以他为例子说一说养牛的方法,一头牛按照小牛犊稻城牛出栏算的话,一斤牛肉是45元,出栏的牛1000斤就是45000块钱,去掉15000块钱到两万元的成本费,大体估算的,那么,至少有25000元的是利润,养十头牛就是25万的利润,可以说是非常可观的。 4. 生态养殖的案例有哪些呢 现在国家对于农业发展是大力支持的,个人创业贷款扶持也特别多,从而形成了很多农村人不想在外打工,回家搞起创业来的热潮。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大周村的周洲家中,有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养殖房,里面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类似抽屉的水泥桩。轻轻的打开,里面是精心养殖的白玉蜗牛。 白玉蜗牛又被称作为中华白玉蜗牛,肉质肥嫩,脂肪低,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它有饲养简单、饲料易得、繁殖率高、发病率低、耐饥能力强等多种优势。可以说,养殖白玉蜗牛是一个少占劳动力、不占耕地、成本低、收益高的养殖项目。 今年32岁的周洲,是云梦县城关镇大周村村民,在东北做了10年的抹灰工。2011年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武汉水产批发市场看到了活蜗牛出售,产生了兴趣。回家上网查资料,搜寻蜗牛相关知识,了解到市场前景可观,湖北还没有一家养殖基地。 随后,他到全国相关基地考察,到蜗牛养殖户一家一家探访,把蜗牛养殖、销售各个环节摸个一清二楚,看到村里闲置的劳动力、房屋较多,如果能盘活这些资源,不仅可以让村民增收,还能为养殖蜗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013年3月,外出考察学习回家的周洲,用家里闲置的老平房,开始建蜗牛养殖房,首期投资3万元,购进了3000只种蜗牛,1个月后,第一批白玉蜗牛在周洲的养殖房内开始繁育。刚开始缺乏经验,第一次引进的种牛效果不好,蜗牛孵化之路走得十分艰难,屡战屡败。 2013年10月,周洲又到浙江多地学习取经,探讨蜗牛养殖孵化方法,后来又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到了成功的经验。周洲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实践证明他成功了,2014年出售成品蜗牛1.5万斤,销售额10万元。 2015年12月,周洲注册成立了云梦逸锋蜗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了“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促进了蜗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引进了5名养殖户,用工10余人左右,月销售额可以高达50万元。2016年9月,云梦县城关镇大周村脱贫攻坚产业园投用,蜗牛养殖实现了由贫困户散养到集中养殖的一个转变,规模效益持续显现,截至目前,已带动了5户贫困户脱贫。 养蜗牛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室内养殖时,温度以25摄氏度时为最佳,空气的湿度保持在70%-80%。一只种蜗牛每年产卵4次,每次150-300粒,成活率在90%以上,孵化后养殖4个月就可销售,每池每年能够出三茬蜗牛。” 周洲介绍,“白玉蜗牛的需求很大,价值也比较高,我们合作社平均月销 5. 生态循环养殖成功案例 不是。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 ?公司秉承初心,深耕园林景观主业,围绕生态环境、天域田园和生态农牧等核心领域,做精园林,做大生态。 ?发力城市生态公园、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小城镇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田园综合体、生态循环种养、文旅景区建设运营等重点产品线,实现项目投资、产业导入、实施运营一体化,技术研发、规划策划、项目建设一体化。 6. 生态农业成功案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取得新成就,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圆满收官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2年,期盼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环保工作者继续发扬老黄牛的踏实肯干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好局。期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大放异彩,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获得新突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推手,发挥新引擎作用。 7. 养殖成功案例 蜈蚣养殖大王在农村养殖蜈蚣成功致富的案例 蜈蚣是一种节肢类昆虫,在我国已经有500多年的养殖养殖历史,早在商朝,各位名医们发现了蜈蚣体内的多重医用价值,并对蜈蚣进行了医学运用,治疗了各种疑难杂症,早在本草纲目当中就曾提到,蜈蚣具有一定的解毒,清热的功效,更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现代,蜈蚣已经接受人工培育,诞生了新品种的蜈蚣。新品种的蜈蚣特色十分明显,首先医学价值更高,其次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老少咸宜的营养品。现在,新品种的蜈蚣在我国也被广泛养殖。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嘉禾村的孙中华先生是一名蜈蚣专业养殖大户。他自幼特别喜欢捕捉昆虫玩,久而久之就对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了如指掌。长大后的孙中华先生梦想能有自己的一个昆虫养殖基地。孙中华先生每天都钻研各种经济价值高的昆虫,选来选去还是蜈蚣最为合适。首先孙中华先生选择养殖蜈蚣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在这里蜈蚣有合适的湿度来繁衍后代,有充足的阳光保证蜈蚣的活动量。蜈蚣的食物也可以直接在后山当中直接捕捉,这么丰富的养殖条件蜈蚣也成为了孙中华先生的不二之选。说干就干,靠着孙中华先生对蜈蚣的了解,建起了第一个自己的蜈蚣养殖基地。几亩地的围栏当中,孙中华先生从外购买了3000只蜈蚣幼虫,为了让蜈蚣幼虫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孙中华先生把稻草先铺在了土地上,在盖上新土。这样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蜈蚣也不会因为寒冷而大面积死亡。在第一批蜈蚣养殖过程中,孙中华先生每天都观察并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大面积养殖蜈蚣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孙中华先生的蜈蚣因为饲养条件好,个个都十分的肥满,一只蜈蚣卖出了10元的高价。 这样的成果让孙中华先生对未来充满的信心,第二年他拿第一批蜈蚣赚来的钱,开了第二个蜈蚣养殖基地。在此之后孙中华先生的蜈蚣养殖业越做越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蜈蚣大王。 8. 生态农业的案例有哪些 1.应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牲畜管理方法和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作物秸秆的管理技术。 2.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3.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通常豆科作物占总面积的30%~50%,轮作形式与30年代到50年代的轮作制相似。 4.绝大多数生态农场不用有壁犁耕作,通常使用凿形或圆盘形装置浅耕,只是将土壤混合一下,但不把土壤翻转过来。 5.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等方式保持土壤免受侵蚀。 6.氮素营养主要来源于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只是对特别需氮的作物有限度地用一点化肥。 7.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制,极少用除草剂。 8.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保护和天敌控制。显然,这些具体做法就其单独而言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有些是目前常规农业也在广泛采用的,有些是过去传统农业中使用的而现代的常规农业已不再使用了,但从特定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出发将这些实践有机地配合起来,就形成了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现代常规农业的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是一条符合生态伦理要求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路子。我国的生态农业实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