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糌粑
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把青稞、豌豆炒熟,磨细成面用酥油茶拌匀捏成小团食用。吃糌粑很方便,可随时倒出些炒面添上一块酥油和上已备好的酥油茶或者热水,在木碗里捏好就可以开吃。
对于习惯吃糌粑的人来说,糌粑还是很好吃的,青稞炒面的清香,因加了酥油和奶茶还有一股奶香。
2、甜茶
拉萨甜茶是用红茶熬汁、牛奶或奶粉及白糖等调制而成,其味道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甜茶馆之于拉萨人,如同咖啡馆之于法国人,除了休闲的氛围,还是人们高谈阔论和小道消息的集中地。有趣的是,比起内地的很多餐饮场所,西藏的甜茶馆有一股飘香的气味。
3、酸奶
西藏酸奶分为两种,一种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另一种用没提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藏语称“俄雪”。
比较推荐去古树酸奶和牦牛酸奶坊品尝,味道独特。
4.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一款特色饮料,大多时候都是与糌粑一起食用,它是由酥油和浓茶混合加工而成的。用当地特制的酥油桶,放入适量的酥油,再倒入提前准备好的浓茶汁(咸茶),用木柄反复捣,使酥油与茶充分混合。
5、雅江鱼
林芝的雅江鱼非常有名,有鱼头小身子细长的特点,三四十厘米没有鳞,嘴边有几根长长的胡须,也被当地人叫作胡子鱼。鱼常年生活在高海拔的雅鲁藏布冰雪消融的冷水中,生长非常慢,肉质细嫩,除了一根主刺,基本没什么小刺,可以做鱼生吃。
林芝当地可以在餐厅吃到鲜美的鱼火锅,鱼片鲜嫩爽滑,搭配各种时蔬,足以解旅途疲倦。
西藏的小吃主要有风干牛羊肉、藏族酥酪糕、糌粑、酥油茶、藏族血肠、奶渣包子、藏式凉粉、藏式面条、西藏酸奶、土豆包子、甜茶。 风干牛羊肉 风干牛羊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西藏食品,经过风干之后,肉质松脆,口味非常独特,令食者回味无穷。
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块串上,或用竹笼挂在帐房、屋檐下的阴凉处,第二年的三月之后,将早已风干的肉取来烤食或者直接生食,咀嚼时无渣塞牙。
在西藏高寒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 藏族酥酪糕 藏族酥酪糕是西藏自治区的著名糕点,在藏族同胞的家里常用作款待客人的美味点心。而且它本身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能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又滋补身体。藏族酥酪糕食用起来奶味浓郁,十分受到不同年龄及族群的喜爱,其例如西藏人参果就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滋补食品。
糌粑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
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藏族血肠 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羊血性平、味咸,入脾经。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奶渣做馅,藏族特色小吃。新鲜的牦牛奶煮沸以后被藏族人用传统而独特的方式分解,最贵重、最精华的是酥油,其次是奶渣,也就是提炼了酥油以后剩下的渣子。新鲜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来做陷,奶渣包子由此而来。
奶渣晒干以后,藏族人习惯把它当零食吃。 藏式凉粉 藏式凉粉的特别之处是辣椒。藏式辣椒和油辣子不同,它主要是用水泡出来的,所以辣得很清新。藏式凉粉里面还配有土豆块。
在八廓街小巷子里面一般都有卖,1元一碗。 藏式面条 藏式面条用较浓碱水和面,使之发黄,然后压成面条,煮熟后盛碗,加入适量骨汤、熟菜油、牛(羊)肉丁,拌匀食用。口感清淡、味道清香、制作方式简单,适合各年龄层的人食用。 西藏酸奶 西藏酸奶分为两种,一种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另一种用没提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藏语称“俄雪”。
一些不起眼的小卖店都能看到这种以罐头瓶为单位的酸奶卖。拌上白糖拿勺子舀着吃,够酸够甜够浓稠,才叫地道。 土豆包子 拉萨土豆的品质较好,很粉很甜。
土豆包子就是在土豆泥里面包着牛肉末,外面稍微炸了下,口感酥软。也可以沾蕃茄酱吃。 甜 茶 拉萨甜茶,迄今为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成为拉萨餐饮文化中一道亮丽的特色饮品。
拉萨甜茶是用红茶熬汁、牛奶或奶粉及白糖等调制而成,其味道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其中藏餐中的特色小吃口味讲究清淡、平和,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在众多的特色小吃之中,因为地势高,藏族人民对食品很少采取蒸煮,主要以煎炒炸为主。
同时西藏的美食有一个特色,藏餐的口味都比较清淡,只是加了一些食盐,还有葱蒜等等,不放任何辛辣调料。
大家常听到的西藏美食有:糌粑、酥油茶、青稞酒、松茸、血肠、手抓羊肉、手抓牛肉、烤藏香猪肉、风干肉等等。有一年在西藏林芝藏民家里我品尝过这些地道的藏族美食,要是问我味道如何如果西藏三次,也去过新疆一次,一直觉得西藏的旅行没有新疆来的舒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食。新疆的美食更丰富更够味,更适合游客,相比之下,西藏的美食就逊色不少。
要是做出来好吃的话也大多是外地人加工出来的。藏族人在吃方面确实很差劲,和蒙古人一样,自古都是游牧民族,整天在马背上,到处游荡,调料香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老酸奶也是有那味道,但你作为特色尝试一下也可以。其三,我感觉拉萨的啤酒还是不错的,叫青稞啤酒,我感觉很甘甜。
其他有特色的食品我看其他朋友也介绍了,像糌粑等,我就不画蛇添足了。
一是藏红牛肉,这可是从吐蕃王朝,松山干活那边传下来的,经过300年的改良,越来越好吃,也算上是一道宫廷菜,据说这是文成公主的厨师改良过的做法,现在都没法考证,当然是非常好吃了。宗木察,意为肉烩米饭。
由米饭、粉条、蘑菇和骨头汤,加葱姜等佐料煮熟即成,香气扑鼻,肉质鲜美,为款待贵客的佳肴。
西藏好吃的美食有风干牛羊肉、糌粑、酥油茶、藏族血肠、奶渣包子、藏式面条等等。 风干牛羊肉 风干牛羊肉在西藏是很有名的,也是特色西藏食品,牛羊肉经过风干之后,吃起来口感肉质松脆非常独特。
一般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块串上,挂在阴凉处风干,第二年的三月之后,取下来直接烤食或者直接生食,咀嚼时不会塞牙,在西藏,这种食品不易霉烂变质,保鲜时间长,深受大众喜爱。
糌粑 糌粑是藏族牧民喜欢的传统美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译音,去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就会奉上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还有奶黄的干酪素,糌粑是西藏美食的一大特色,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一种特色饮料,要说西藏有什么美食最火,酥油茶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藏族人都会用它招待宾客,一般和糌粑一起吃,营养健康。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藏族血肠 藏族血肠很多人可能吃不习惯,但是确实西藏美食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营养价值极高,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藏族羊血在很多藏餐餐厅都会有,当地人很喜欢吃,如果有机会去游玩,也可以尝一尝,口感独特。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就是用奶渣做馅,做成的一种包子,是藏族特色小吃。牦牛奶煮沸之后,被藏族人用传统方式进行分解,最贵重、最精华的是酥油,其次是奶渣,提炼了酥油,就剩下了渣子。新鲜的奶渣口感是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来做陷,奶渣包子就是这样做的,奶渣晒干后,藏族人把它当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汤里面做佐料。
藏式面条 藏式面条是藏族人的传统面食,这种面条在口感上比较独特,用较浓碱水和面,面条做出来发黄,压成面条之后,煮熟盛碗,加入适量骨汤、熟菜油、牛(羊)肉丁就可以了,传统藏面口感清淡、味道清香、制作方式也很简单,适合各年龄层的人食用。
西藏的美食是青稞酒,藏面,牦牛酸奶,奶渣包子,酥酪糕等。
青稞酒和酥油茶是西藏特产美食的重要名片,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特点,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子、迎送亲友都是必须喝上几大碗的。
藏面是藏民常食用的主食之一,称之为西藏特产小吃也可以,因为它的分量一般不大,成年人成一碗都不一定饱,吃藏面一般会配点像酸萝卜这样的小菜一起食用。
牦牛酸奶顾名思义,是用牦牛奶发酵而来的,藏式的酸奶和豆腐花看起来很像,但牦牛酸奶味道更为偏酸一些,加上一些甜葡萄干和蜂蜜,舌尖的味道就又提升一个档次。
奶渣包子牦牛奶除去了油,剩下的渣子就是奶渣,奶渣晒干以后,可以用来做馅,也可以直接当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汤里面做佐料,干奶渣汉族人不太吃得惯,不过奶渣包子味道还不错,在好多地方是吃不到的。
酥酪糕将提取过奶油的淀粉凉干,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黄油、白糖、人参果、桃仁、葡萄干等,做成圆形或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的表现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放入笼屉内蒸熟,奶味甜点,有滋补强身功效,为藏胞待客糕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