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土壤做CT、无土栽培、水培蔬菜、无人机采收,一台电脑就能远程控制浇水施肥….日前,记者走进应城市三合镇西头村的番茄公社,才知道种地也能如此科技化。
番茄公社
远远望去,银白相间的大棚和绿色农田交错,地里一片绿意,长势喜人。
露天种植地块和蔬菜大棚
种植前,这片农田都做过‘CT’,土壤的好坏,我们了解得一清二楚。公司技术总监刘泉说,就在十多天前,他开着装载伽马射线传感器的检测车扫过这片土地。
传感器扫过土壤,获取水分、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参数,得到准确数据后,再对土壤进行对症下药,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自动配备营养,精准施肥,提高土地年产量。目前,孝感地区的100万亩水稻田已完成全面体检,并完成数字土壤地图的绘制。
传感车给土壤做”CT”
农业种植中需要的人力,也可以被无人农机替代。传感器的探头只有6毫米,直接侵入枝干部分,监测植物生长情况,数据传到云端,水肥一体机会自动为它加水续肥。
等到采摘季,我们还会直接使用无人机进行采摘,它可以识别果实的大小和品级。公司副总经理陈祖清介绍,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人工,增加收益。而这些技术的集大成者,是番茄公社在2022年6月,从以色列引进的高科技农业大棚。
无土黄瓜栽培大棚
记者走近银色的大棚,进门前要先洗手,喷雾消毒,清洁脚面。打开温室,眼前是一派科技化的场景:钢筋之上,遮光帘、补光灯、循环风扇整齐排列,低头望去,白色的薄膜冒出一颗颗番茄苗,长约40厘米左右,两侧是网格状的湿帘和风扇。
无土栽培番茄
刘泉告诉记者,这个是无土栽培大棚,棚内的光照和湿度通过气象传感器控制,打造番茄最适宜的气候条件。泥土都是打碎的椰子壳,不含任何养分,可以更好地控制水肥,控制养分和糖分,这样种植出来的番茄不受季节限制,口感好,产量大。
椰糠基质土种植出来的番茄
采摘的番茄
番茄大棚旁边种植的是水培生菜,白色的穴盘之下,生菜的根系牢牢地扎在水里,这些水是24小时供氧,水肥直接输送到根部,无需农药,绿色健康。3月播种的生菜,月底就已上市。
水培种植生产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亿元,第一期投资1.1亿,目前已经打造20亩国产大棚,30亩以色列进口大棚,还有40亩国产大棚和露天种植果园正在建设中。
介绍大棚的高科技设施
数字化农业就是能够精准按需供水供肥,提质增产,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数字农场正是数字化农业的集中展示。公司副总经理陈祖清说,下一步,公司会继续将国外的高新技术进行吸收创新,降低成本,让周边农户也能用上现代化农业技术,从而带动应城传统农业转型,打造数字农业名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