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羊是养羊方式的一种,这种养殖方式也很常见,如果正确的掌握了圈养羊技术,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养殖户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详细的圈养羊技术大全。
怎么圈养羊
农村平原地区农民如将羊只圈养,可解决日益突出的农牧矛盾,又可开辟饲草资源,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放牧相比,羊只生长快、出栏早、膘情好、出肉率较高、经济效益好。经实践探索,可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建造舒适的圈舍羊舍可建成单坡敞棚式或全封闭式。单坡敞棚式一般后墙高度为1.8米、棚顶倾斜度为15度,全封闭式墙高2.3-2.5米、门宽1.5-2米。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铺成斜坡以利排水。一般成年羊每只约占面积1.5-2平方米;怀孕母羊、哺乳羊、种公羊所占面积稍大些。舍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尽量做到冬暖夏凉,舍外设运动场,面积约为羊舍面积的2倍。可让羊在运动场上自由活动,采食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同时栏舍空气状况也可恢复。
二、备足草料草料的准备和调制是圈羊成功的决窍。饲草的加工采取以下2种办法:(1)秸秆青贮。将采收后的玉米秸秆割倒晾晒1天,铡成0.5-2厘米的小节后青贮。(2)微生物发酵。利用“百宝利”或em菌发酵菌种,喷湿拌均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或农副产品,如麦秸、玉米秸、花生秧、花生壳、玉米芯粉等,装入缸、桶或塑料袋内封存,经厌氧发酵后即可食用。
三、加强饲养管理一是设计好食槽水槽,控制羊践踏草料和弄脏饮水,提高草料利用率;同时大小羊、公母羊分开饲养。二是饲喂方式。将青贮玉米秸或发酵饲料放入饲槽中让羊自由采食,喂食应少量多次,每天4次,使羊吃“4个饱”。水槽中不能断水,注意每天换水。同时按照羊只不同生长阶段配置精料适当补充,一般育肥羊秸秆饲草与精料比例为4∶1、妊娠羊5∶1、种公羊4∶1。
农民如将羊只圈养,可解决日益突出的农牧矛盾,又可开辟饲草资源,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放牧相比,羊只生长快、出栏早、膘情好、出肉率较高,经济效益好。其具体做法是:
一、羊舍建造:羊舍可建成单坡敞棚式或全封闭式。单坡敞棚式一般后墙高度为1.8米,棚顶倾斜度为15度。全封闭式墙高2.3-2.5米,门宽1.5-2米。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铺成斜坡以利排水。一般成年羊每只约占1.5-2平方米,怀孕母羊、哺乳羊、种公羊所占面积稍大些。舍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尽量做到冬暖夏凉,舍外设运动场,面积约为羊舍面积的2倍。
二、粗饲料制作。
1、秸秆青贮。将采收后的玉米秸秆割倒晾晒一天,铡成0.5-2厘米的小节后青贮。
2、微生物使酵。利用“百宝利”或“EM菌”使酵菌种,喷湿拌均粉碎好的农作物秸秆或农副产品如麦秸、玉米秸、花生秧、花生壳、玉米芯粉等,装入缸、桶或塑料袋内封存,经厌氧发酵后,即可食用。
三、饲喂方式。将青贮玉米秸或发酵饲料放入饲槽中让羊自由采食,一天饲喂2次,水槽中不能断水,注意每天换水。同时按照羊只不同生长阶段配置精料适当补充。一般育肥羊秸秆饲草与精料比例为4:1,妊娠羊为5:1,种公羊为4:1。
圈养羊技术:圈养羊易发病的防治
一、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1、病因:引起羊发病的多为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2、症状:俗称红眼病,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炎性变化,怕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形成角膜云翳、白斑或造成失明。本病常发生于温度较高、蚊蝇较多的夏秋高温季节和空气流通不畅通、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
3、防治:⑴病羊隔离,圈舍及时清扫消毒。⑵病畜用2%~5%的硼酸水或淡盐水或0.01%呋喃西林洗眼,擦干后可选用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2%可的松等眼膏点眼。⑶可用青霉素或氯霉素加地塞米松2毫升、0.1%肾上腺素1毫升混合点眼,每日2~3次。⑷定期用聚维酮碘溶液/稀戊二醛溶液对羊舍进行消毒。
二、羊传染性脓疮
1、症状:俗称“羊口疮”,由病毒引起。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主要通过圈舍、用具或皮肤擦伤传播,呈群发性,可在羊群出现连续危害多年。
2、防治:⑴定期防疫,每年3月或9月用口疮弱细胞冻干苗在每只羊口腔粘膜内注射0.2毫升。⑵少用粗硬饲料,严防创伤感染,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圈舍和用具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⑶用0.1%~0.2%高猛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5%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等,1~2次/日,对重病者可采用虎杖10克、银花8克、水400毫升煎服,早晚1次,3毫升/公斤,连用4日。
三、羔羊痢疾
1、病因:是由产气荚膜杆菌造成的急性毒血症,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及链球菌也可致病。
2、症状: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初生羔羊,表现为持续性下痢,俗称拉稀、白痢、下血,常可使羔羊大批死亡。当气候忽变,饥饱不均,脐带创伤时易感染此病。
3、防治:⑴加强防疫,在怀孕母羊临产前20~30天或10~20天两次注射羔羊痢疾甲醛菌苗2~3毫升。⑵病羊灌服0.3克土霉素和0.3克胃蛋白酶,2次/日。⑶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次硝酸铋、小苏打各0.2克,一次灌服,3次/日。⑷氯霉素0.02~0.03克/公斤,每天肌注2次或3倍量灌服。⑸脱水羔羊每天补液1~2次,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毫升。
四、羊肠毒血症
1、病因:本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雨季、气候骤变、过量食用嫩草和精料、运动不足等都易发病。
2、症状:死后肾脏易于软化,故又称软肾病;因其多急性发作突然死亡,又称羊快疫。多发于膘情好及2岁以下的羊,呈散发性。发病时或呆卧或跑、咬牙、侧身倒地、四肢抽搐痉挛,左右翻滚,头颈向后弯曲、呼吸急促、口鼻出沫,有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多于1~2小时内死亡。
3、防治:⑴每年春、秋两季皮下或肌肉注射羊四联苗5毫升。⑵防止过食青嫩多汁饲料或精料,适当运动。⑶病程较长(超过2小时)的可内服磺胺脒10~20克或注射免疫血清。⑷肌注氯霉素0.5~0.7克/次,每日3次。⑸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500毫克混合肌注,4次/日。
圈养羊技术:圈养羊成功的要点
一、评估自己是否适合从事养殖业:1.家庭是否支持,是否有合适的圈养场地。2.是否了解当地的畜牧政策,在养殖业是否有人际关系。3.当地是否有廉价、充足、优质的粗饲料资源。4.是否有专业知识或有学习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或有实力聘用技术人员。
二、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不要轻信某些炒种宣传,引进不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是失败的开始。
三、引种前除场地完工外应准备足够的草料,预留出周转资金,不能引种后山穷水尽。
四、引种,无论到哪里引种都要放平心态,公平买卖,不要想着占便宜,去山东买羊受骗的人有占便宜的心态是他们受骗的开始。一些如何挑选种羊和引种后如何消除应激的常识论坛里都有很多介绍过了。
五、过硬的技术,这是重中之重,这里很多人都以为会兽医学就可以养好羊,恰恰相反,在圈养中不常用的就是兽医那些技术,但打针、灌药、做防疫等基础技术还是要了解一些。想圈养成功你首先要学的是营养学和配合饲料学,如果圈养基础母羊还要学习掌握动物繁学,在学完这些知识后,如能应用得好,你的羊几乎不得病,在你良好的饲养与管理下如果羊生病就足以证明这只羊不适合你为其提供的生存环境,应及时淘汰这只羊。
六、管理,这是办养殖场必须拥有的能力,包括对养殖场的规划,人员的管理等等,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大家可以学习畜牧师专业的知识以提高管理能力。
小编认为:圈养羊技术的重点在于多个方面,管理、饲喂、疾病的预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养殖户一定要对这些方面了如指掌才能更好的进行养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