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对水体比较关注的指标基本上有这几个:水温,盐度,PH,DO(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还有个别的会关注一下总碱度和硫化氢。水温: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
比如大菱鲆属于冷水性鱼类,水温在12-18度比较合适,海参在10-16度比较合适,水温高于20度就会进行夏眠。
南美白对虾喜欢高水温,在22度以上生长速度比较快。盐度:同水温一样,不同品种对盐度要求也不一样。淡水养殖品种就不说了,海水养殖品种有广盐性和狭盐性的区分,广盐性的品种在不同盐度下都可以生存,比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而狭盐性品种只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才可以生存,比如海参等,而且水体的盐度不易短时间内变化太快。
PH: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在中性或者弱碱性的水环境下比较适合生存,比如在ph7.5-8.2之间。淡水鱼类对ph的适应范围能更广一下,在ph6.5-9.0之间都可以。说句题外话,在观赏鱼养殖中,有专门玩草缸的爱好者,这种草缸的水环境要求是弱酸性。
溶解氧:有耐低氧的品种和不耐低氧的品种,但总体来说DO大于5mg/L比较好,当然,溶解氧过高,会使鱼类得气泡病。氨氮:基本都要求低于0.2mg/L,高了会使养殖品种中毒。亚硝酸盐:一般会要求低于0.1mg/L,高了的话会向氨氮转化,间接导致水产动物中毒。
总碱度:我只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了解到这个指标,要求在80-120mg/L。硫化氢:基本也是要求低于0.1mg/L。以上纯手打,我是学水产养殖的,对水产比较热爱。
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条 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废渣,清洗畜禽体和饲养场地、器具产生的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和管理适用本办法,但畜禽放养除外。
第四条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综合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第五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不符合养殖条件和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应当进行限期治理或者关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做好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和整治工作。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县)、区环保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市(县)、区农林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林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并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规划、卫生、国土、工商、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八条 下列区域禁止设立畜禽养殖场:(一)太湖湖体、沿太湖湖岸1公里区域、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各500米范围内;(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三)居民集中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四)市、市(县)、区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禁养区域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由所在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限期搬迁或者关闭。第九条 下列区域限制设立畜禽养殖场:(一)沿太湖湖岸1-5公里区域、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各500-1000米范围内;(二)禁养区域外的主要河道两侧各500米的范围内;(三)集镇规划区;(四)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500米范围内;(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域。
第十条 在禁养区范围内禁止设立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第十一条 畜禽养殖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家、省、市规定的标准;(二)选址、布局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其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三)有相应的畜禽废渣、污水、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四)有相应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 在限养区内改建或在限养区外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畜禽养殖业规划总体布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第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配套建设的污染治理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第十四条 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地市(县)或者区环保部门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畜禽养殖场的排污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不得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直接排放、倾倒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渣和污水,经处理排放达标废水的,只能设置一个排污口,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制定的技术规范。
黄颡鱼属鲶形目,黄颡鱼属,俗称黄刺鱼、黄腊丁、黄姑鱼等.、单养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鱼池,面积2-10亩,池塘水深在1.5m-2.5m,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淤泥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曝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
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10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粪肥l50~200kg/亩,培肥水质。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当年3-4月,放养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半个月后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投喂: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蚌肉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m,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cm;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cm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m。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
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二、套养(一)、套养是目前黄颡鱼成鱼养殖的主要方式。
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鱼类残饵、小杂鱼、有机碎屑等,可提高鱼池净化能力。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的大型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可增收黄颡鱼20kg,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1、成鱼池套养。
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和主养吃食性鱼类等鱼池都可以套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30亩,水深1.5-2.0m,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cm,每亩可增收10kg左右。2、成蟹池塘套养。蟹池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饵料生物资源。
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亩放3-5cm黄颡鱼,30-50尾,可亩增收8-10kg。3、大水面套养。一般每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3-4cm,可亩增黄颡鱼10-15kg。(二)、套养注意事项:1、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3、套养黄颡鱼后不适宜套养其他的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塘中不宜套养黄颡鱼。4、套养过程中,注意黄颡鱼的摄食生长情况,如生长规格过小,需适当补放小杂鱼虾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饵料。
投喂人工饵料时,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5、蟹池中套养黄颡鱼,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也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kg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青虾,让起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剪秋罗的养殖方法:
1.温度要求
剪秋罗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适合在15-35℃之间可以正常生长。冬季也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植株被冻伤,如果超过35℃的话,就可能会出现生长滞慢的现象。
2.浇水管理
剪秋罗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浇水也不要过多,要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这样才能促使植株更好的生长。
在生长期间需要保证每个月浇水3-6次。冬季时要减少浇水次数,夏季要保证充足的水分。
3.光照要求
在剪秋罗的养殖期间,需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这样可以促使开花颜色更加鲜艳。夏季天气比较炎热,需要将植株搬回室内,其他季节都可以接受全日照。
4.施肥管理
剪秋罗对施肥管理并没有要求,即使不施肥也能够正常生长。想要它更好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施肥,不可施肥过多,否则会出现徒长或营养不良。同时在开花期间要减少施氮肥,如果氮肥摄入过多的话,会出现花落现象。
5.修剪管理
为了延长剪秋罗的花期,需要对一些落败的花就行修剪,同时也要就行摘心,等到它长到二十厘米左右的时候就需要摘心,很好的控制高度,避免后期会倒伏。
剪秋罗原产我国及日本。在我国,江苏南部山地、丘陵的山坡、疏林中有野生;陕西、四川、湖北、浙江等省都有分 布。
生于林缘草地、灌丛间、山沟路旁及草甸子处。
你好!这里是潜哥聊汽车很高兴与你在这里相遇。看到你的问题:“问一下江苏如东地区小棚秋茬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后,我想说希望我下面的回答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清塘要彻底:投饵区或淤泥残饵多的区域要翻耕曝晒,利用紫外线杀菌效果较好,放苗前的漂白粉就可以少放一半,漂白粉用量过大也会导致养殖中后期水质不稳定,易倒藻(大量漂白粉易破坏塘底生态,很难修复)。
第二,苗期水质不能肥(水体有机质要少):8月放苗时气温很高,小棚一进水,水自然肥起来,很快就会没有透明度,这不利于虾苗的成活率,而且高温季节水中的有机质腐败快,藻类活力差,水体毒素多,细菌繁殖快,导致虾苗转肝比较困难。所以秋虾苗期要控制水体肥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菌为主适当补肥。
第三,盖棚的时机要灵活掌握:秋虾放苗在高温期,小棚薄膜一般要等到8月底至9月初气温降下来才盖,但是今年8月份的雨水多且气温偏低,大部分养殖户因放苗时没有盖棚,在连绵阴雨天很难熬过去,虾苗体质很差,转肝转不好,很容易发病排塘。所以建议最好放苗前就把棚盖好,而且盖时要连续3天抗应激,预防盖棚后虾苗应激发病,从而提高成活率。
第四,前期以菌为主少量补肥,中后期菌肥并重:秋虾养殖气温总体在下降,小棚水体小,易倒藻,弧菌繁殖快,虾易体弱多病。很多养殖户在后期往往重视下菌而忽视补肥,导致藻类活力差,水体更容易倒藻。所以前期要以菌为主,少量补肥,中后期菌肥并重;控制弧菌的方法:秋虾养殖期间一个月用一次百安威,平均十天用一次新菌克。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
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
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
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答:每次喂食的量可以根据泥鳅剩余的食物来调整。
一般半个月喂一次即可。扩展数据笔记版本: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
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
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