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蝈蝈的养殖技术 答:蝈蝈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中养,一般在25-28℃中生存为最佳,蝈蝈一般一天喂四次,分时段喂的话分:9点,13点,19点,22点各喂一次,主要喂黄豆、羊肝、胡萝卜。 蝈蝈的饲养温度与通风: 蝈蝈对温度要求很严格,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蝈蝈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它造成影响。 蝈蝈的饲养喂食。喂养蝈蝈的食物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蝈蝈均可食到。因为蝈蝈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 饲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悬挂或放置笼子的地方,要避免有猫、鼠等其他动物对它的侵害。2,不可靠近笼子点燃蚊香或喷洒杀虫剂。3,不可将笼子放置或悬挂在靠煤炉的地方,以防被煤烟中的一氧化碳熏杀。4,喂饲的食物要做到多样化,否则营养失调。5,秋季后期气温下降幅度较大,要即使采取措施为其保暖,防止冻死。 2. 蝈蝈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1、养殖池搭建 养蝈蝈分为大棚生态养殖和室内养殖,前者技术需求过高,主要销路是做观赏的,不建议大家入手。室内养殖算是对于新手最友好的方式,养蝈蝈不需要很大的空间,数量多另算。准备好一些三层左右的箱子,每30厘米左右一层,每层放5-10厘米的细沙供蝈蝈产卵,四周用纱布封死,即透气又防治其逃跑。每层预留投放食物的口子和防食物的地方,方便日常饲养,每平米在800-100只蛐蛐左右比较合适。 2、环境管理 蝈蝈由于体型较小,所以对于温度要求比较高,温度稍微低一点容易导致其批量死亡,日常比较合适的温度在25-28℃左右,且需要长期维持的比较稳定。温度的起伏较大都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长。其次养殖室里面要做好通风准备,避免里面闷热潮湿,这些都会较大程度影响蛐蛐的生长,还要保持里面没有异味。 3、产卵引种 蝈蝈在交配时期尽量让一公一母单独的交配,不然那可能会因为配偶引发斗争。蛐蛐的卵一般会被其埋在土里面,深度在4厘米左右,每年在10月左右产卵,第二年5月左右会孵化出来。中间为了安全养殖户可能需要将卵取出自行保存,以保证孵化,每对的产卵量在200-300粒左右。 4、饲养管理 饲养蝈蝈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食物的新鲜度,蛐蛐对于食物很挑剔,不是新鲜的食物一般不会吃,所以养殖户要注意这方面。昆虫属于杂食动物,无论是其它的小昆虫还是蔬菜之类的它们都吃,不过为了其健康,一般是混合喂养,一些动物的新鲜内脏搅碎后也是可以喂养的。蔬菜类的向胡萝卜、白菜等都是可以喂养的,不过蔬菜上面尽量不要有水分。一天喂养2次左右即可,喂养的东西现做现喂。 3. 蝈蝈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新脱蝈蝈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温度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新脱初期喂皮虫或者油葫芦,三两天后可每日喂以半粒黄豆或者毛豆(水泡或者煮)直至开大叫。喂时最好放出来遛一遛,每周洗澡一次,并晒晒太阳。在喂养蝈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饲料种类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或青豆)、羊肝、胡萝卜。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ldl次即可,2次更好。 2.喂食禁忌 (1)量:新蜕蝈蝈身体尚未完全硬固。内消化系统也比较虚弱。虽然需要大量的营养。但不可暴食。暴食容易积食伤虫,同时影响美观。一般新蜕吃了旧皮以后,第二天可以喂一只麻根虫或玉米虫。第三天再喂一只。到第四天开始喂煮熟的毛豆半个。以后每天就喂半个毛豆大小的食物即可。 (2)甜食:养蝈蝈要尽量避免喂过甜和粘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自咬爪尖,断须而残缺,大大降低了玩赏价值。 (3)喂食地点:无论蝈蝈是养在葫芦里或者筒子里。都要放出来喂食。而不是把食物放进虫具里。 (4)忌喂水分过多的食物:水分含量高的水果,例如梨子,西瓜,黄瓜等都不宜用来喂蝈蝈。容易造成拉稀,粪便不成型。平时除了喂煮毛豆以外,可以喂少量蒸的胡萝卜和葱白。 我国自古就有饲养蝈蝈的习惯,价格也是从济源到几百元不等,好的品种甚至能买到上千元呢! 4. 蝈蝈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饲养冬蝈蝈首先要选择一直健康、年轻的冬蝈蝈,选好蝈蝈容器,冬天的时候可以用小油葫芦喂养,注意保暖。 选择一只健康的蝈蝈 养蝈蝈首选要选蝈蝈,蝈蝈的价钱不贵,无论大小都是一个价钱,不过经常养蝈蝈的人都很会挑蝈蝈:第一就是要选比较大的蝈蝈,比较大的蝈蝈看上去威风,第二就是要选 蝈蝈的寿命较短,为了避免孩子伤心,一定要选择一只比较年轻的蝈蝈,这样就可以养很久了。这里教大家如何鉴别蝈蝈的年龄:瞳孔比较小的蝈蝈年轻,寿命较长,反之瞳孔较大,油光发亮的为老蝈蝈。 蝈蝈吃什么?蝈蝈可以吃的东西非常多,常见的蔬菜水果均可用来喂养,一般比较推荐植物蛋白多的食物。多吃植物蛋白,蝈蝈会变得强壮,夏季喂食蝈蝈无需太过费心,一旦进入冬季,应该增加营养,延长蝈蝈的寿命。 避免蝈蝈受害包括两点,第一是不要让别的生物靠近蝈蝈,特别是猫,猫可以在高处行走,一旦猫发现了蝈蝈,就会把蝈蝈吃掉,其次是老鼠类生物,蝈蝈也是生命,请爱惜;第二不要在有蝈蝈的室内喷洒杀虫剂,一些常见杀虫剂会对蝈蝈造成伤害。 过冬的蝈蝈要注意它的喂食和保暖等情况。 5. 蝈蝈的养殖技术特色养殖 蝈蝈的养殖成本不是太高,只要有空地,种上蔬菜让它自己繁殖就行了,以现在的市场价格一只蝈蝈大楷在5到20块钱。 6. 蝈蝈的养殖技术上 拱棚养殖方法: (1)选址:要选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 周围无高大建筑物、遮荫物,采光良好,一般符合入射角55-65度。 (2)备料:用细竹杆 毛竹片 钢筋等材料弯成拱形做骨架,覆盖养殖专用网后,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毡。 (3)整地:选好地后,可根据地形来定棚的走向,宽度长度 然后放入沙子,以棚内7CM 的深度见沙为好,放入沙的目的是为母蝈蝈产卵容易更重要的是第二年小蝈蝈出土孵化率高、出的快! (4)种植率:植物的种类有黄豆白菜,玉米等(为了增加立体空间,便于活动增加养殖数量)整好地后再扣棚,再种植。那样对搭棚操作十分方便。 (5)扣棚: 1.高度对以后操做方便,一般为1.8米-2.2米。 2.适当增加空间再搞好保温的同时能提高采光效果,增加蓄热量 3.要考虑到自然灾害发生,如:大风暴雨冰雹大雪对棚的损害。 (6)社会联系:应保持与村庄 街道 闹市一定的间距。 1.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的方针任务,做到节约用地。 2.规模养殖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 3.各类蝈蝈养殖品种大小等排列顺序。 4.场内道路要通畅 布局紧凑 要适当考虑到将来的扩建问题。 人工辅助取卵和孵育 1.取卵: (1)人工辅助取卵:选择大而健壮的雌雄蝈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盖纱罩、雌雄虫比例为2∶1或3∶1,即2、3只雌虫配一只雄虫。盆中蝈蝈的总数不可过多,如拥挤不堪对交配不利,每日及时供食、雌雄相见,雄虫便振翅高歌“弹琴”,雌虫会以情相报很快交配。交配后约两周,雌虫就开始产卵,7月中旬以前所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出若虫,7月中旬以后所产的卵当年很难孵出若虫来,一次如引进二三百头雌虫,再配一百余头雄虫,可产卵数万粒。 (2)筛卵和布卵:蝈蝈产卵后,将瓦盆中的沙土轻轻打碎,用箩将卵筛出,用清水淘净晾干,然后准备布卵,选择高15厘米,口径为20-25厘米约瓦盆重新放消过毒的沙土,土与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细沙土、厚5-6厘米,将虫卵均匀地撒在土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匀排开,不要叠压,然手用细沙土覆于卵上,土厚4-5厘米,然后往土上喷水,土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后用布蒙住盆口,用绳扎紧。 2.人工孵育: (1)卵的人工孵育:将布好卵的瓦盆放在日光下照晒、即“长眼”。使土温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阳光过强时要以物遮阳、防止土温过高。每日要及时往盆中喷水,保持盆土湿润。白天可受热10余小时,晚间放在室外接受夜露,至9月中旬,当夜间气温低于22℃时,要将卵盆移入暖房继续加温,白天保持在30℃。夜间保持在25℃。一个月以后,中部两侧出现一对黑色眼点。二个月后,卵明显膨胀变粗,眼逐渐移出卵的一端,两个眼点的距离也随之缩小。眼点的一端将发育为头部、另一端正由黄褐色逐渐变绿,这一端是若虫的尾部。两个半月后、发育较快的卵已全部变成绿色,若虫背部的横腹节及六足已隐约可见。 (2)出孵:当蝈蝈的胚胎发育完全成熟以后,若虫就会破壳而出。若虫在出壳前会在卵内轻轻里动,此时卵壳已变得很薄很软,在若虫不断蠕动下,有气孔的一端会被冲破。若虫先挤出头部、再伸出前肢,卵壳便象脱裙子一样脱至虫体后面。刚出壳的若虫为翠绿色,出土的幼虫稍作休息,开始爬来爬去,这时可以将若虫移至养虫笼中、分笼饲养。将新孵出的若虫移入养虫笼中时,要用鹅或鸽子翅上的长羽毛绑上竹签做成的羽刷,持盆斜着养虫笼的口,将若虫轻轻扫入笼中,然后盖好笼口。 7. 蝈蝈的养殖技术视频播放 互有胜负,网上有视频,不过斗虫有些不人道。螳螂更善于伏击,而且蝈蝈的种类与螳螂的种类不同,其凶猛程度与体型都是不同的 8. 蝈蝈的养殖技术室内 一、饲养前的准备。 将准备好的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根据蝈蝈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二、温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态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转到大笼,防止若虫因在小笼里活动不开,而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若虫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倒挂于高粱秆内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靠重力新将体蜕出鞘外。蜕皮时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情况如掉下来,后肢摔弯,可在5分钟内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即完全硬化。 饲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悬挂或放置笼子的地方,要避免有猫、鼠等其他动物对它的侵害。 二是,不可靠近笼子点燃蚊香或喷洒杀虫剂。 三是,不可将笼子放置或悬挂在靠煤炉的地方,以防被煤烟中的一氧化碳熏杀。 四是,喂饲的食物要做到多样化,不能老是用饭粒等某一种饵料,否则营养失调,使其难以活到冬天。 五是,秋季后期气温下降幅度较大,要即使采取措施为其保暖,防止冻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