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好温度
首先,棚室内的温度计多挂在植株上部,白天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与所处高度基本成正相关,特别是植株繁茂与较高时,由于枝叶的遮荫作用,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
一般地面温度可比生长点处的温度低3-7℃,若作物生长点处的温度在34℃左右,那么作物主体枝叶处的温度恰在27-30℃之间,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内。
其次,棚室栽培,覆盖地膜,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从而加速了作物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叶片温度,其叶片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低3-5℃,即使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光合适温2-4℃时,其叶片温度仍处在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
再次,提高棚内气温,利于地温的提高。若地温偏低不但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根量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甚至于烂根、死根,引起作物死亡。
一般来说,白天土壤5厘米深处温度可比棚内气温低5-7℃,夜间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要比气温高3-5℃。据此可知,一天之中有多半时间棚内地温低于20℃,比瓜类、果菜类作物根系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温度23-25℃低3-5℃。而提高棚内气温,可显著提高地温,较高的地温,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生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化和利用。从而达到促进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目的。所以,冬季棚温应调控到适宜作物生长的上限再加2-3℃ 。
二、防病先降湿
高湿是多种病害发生的关键条件,而冬季阴雨雪天气多、扣棚时间长,棚内极易形成高湿的环境,为多种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而冬季棚菜防病要先降湿。
1、控制浇水。深冬期,为了减低棚内的湿度,要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但这里所说的减少浇水次数并不是不浇水,有的菜农100天都不浇水的做法是错误的,起码要保证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减少浇水量,以此来防止生长期过频的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生长期如需浇水,应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2、覆盖无滴膜。棚室由于内外温度的差异,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气湿度严重。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结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气湿度不严重。
3、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灌溉时用膜下灌水法可降低空气湿度。
4、合理密植。棚室内定植密度切勿过密,以利于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5、加强中耕松土。在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空气湿度。
6、合理通风。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排出湿气,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7、掌握浇水时间。寒冷季节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提高温度,在中午和下午加大通风,排出湿气。
三、提高地温很重要
在冬季,如果地温在很长一段时间低于12摄氏度,蔬菜根系吸收能力会大大减弱,根系基本停止生长,各种养分不能及时地输送,从而也会造成各种缺素症的出现,影响蔬菜正常生长。而使用黑色地膜无疑会加重这种情况。因此,冬季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最好使用透明地膜。若当地大棚内杂草较多,想要兼具除草功效,则可选择黑白条形膜或专用除草地膜。已经覆盖黑色地膜的,建议菜农将地膜卷起,提高地面见光,有助于提高地温。裸露地面,可用稻壳、碎秸秆等覆盖,提高地温,调节湿度,效果显著。同时还要做好以下两点:
1、加强整枝打杈,调整田间结构。
深冬季节,气温最低,光照最弱,蔬菜植株更要加强整枝摘叶,确保田间结构合理,让底部也能光照良好,有助于提高地温,减少病害。若蔬菜枝叶茂密,行间通风透光性降低,尤其是植株下部易形成郁闭的小环境,会影响果实上色,还容易加重病害发生。
不同蔬菜的长势、种植密度不同,适宜的整枝打杈也存在很大差异,菜农要根据棚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条件通风透光良好。如西红柿种植密度较高,要注意将内膛叶等全部或部分疏除,避免植株间郁闭,增强通风透光性,同时利于果实转色。整枝摘叶造成的伤口,也是病害侵染的良机。菜农应注意,整枝摘叶操作应尽量放到上午露水干后进行,可避免病菌随水传播,也给伤口愈合留出充足的时间,避免伤流出现。摘除的残枝落叶,要立即清理出棚室,防止地表病原菌侵染后成为传播源头。
2、上下齐动手,提早补营养。
冬季环境条件恶劣,做好设施维护、保持温湿度稳定、提前喷药加强防护等,是抓好越冬蔬菜管理的基础措施,这里不再多说。冬季地温低,根系活性弱,养分吸收少,营养不足较为普遍,要提前做好补肥准备。
地温低,根系弱,追肥时就要特别注意,避免用肥过多,抓好肥料选择,避免影响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活性提升,提高根系功能。对于营养型肥料,则应着重补充钙肥。目前,菜农使用的氮磷钾肥料往往超标,但钙肥缺乏较为普遍,且使用钙肥后对提升蔬菜抗逆性,促进根系生长,效果显著,可每月冲施肥料1-2次。
除了追肥,菜农还应特别注意叶面肥的补充。冬季地温低,磷等吸收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土壤中很多,但根系吸收不上来,还是会出现缺素症状,最为典型的就是低温缺磷出现的茎叶变色问题。对于这类根系吸收难度大,或者蔬菜需求量较少的微量元素来说,叶面补充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深冬季节,应每周喷洒一次叶面肥,直接补充叶面养分。
四、预防病害
随着温度的降低,温室内通风的时间也变短,难免会使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增大,蔬菜在多种低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病害便可能发生,一旦防治不及时,不能对症用药,就会造成大幅减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