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香菜(刺芫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以春季最为适宜,选好种植土即可。栽培技术:刺芫荽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季最为适宜。
刺芫荽喜温喜肥喜湿,所以应选择通风透光,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进行种植。
整地前撒施农家肥,深翻土地后作畦,畦宽1m。因种子细小,播种时可先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均匀然后撒播,以利播种均匀。播种畦畦面土粒要细碎,播后用脚踩实畦面,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盖0.3cm厚的细土,浇透水。出苗后每天早上浇1次水,以保持土壤相对湿度达70%~80%。
刺芫荽出苗后真叶生长缓慢,当具有2片真叶时,需及时追肥,10天左右追施1次稀薄的人粪尿或沼液,可连续追施2~3次。当植株长到5~6片真叶时就可以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采收,采收时连根拔起,洗净后全株出售,再间再收。最后一次定苗应使株距达到20cm见方,也可把间出的苗进行移栽,定植行距25cm,株距20cm。
定苗或移栽后1个月,即可开始陆续采收植株的外层嫩叶,每采收2~3次后追一次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可对水浇施300倍的尿素水。刺芫荽抗病性强,很少发生病害,虫害主要是蚜虫。入秋后刺芫荽进入开花结果期,开花后40天可采收种子,由于种子极小易被风吹散,采种时可连花茎剪下,经晾干,揉搓,筛净后装袋置阴凉处贮藏备用。
注:刺芹,别名:假芫荽、节节花、野香草、假香荽、缅芫荽、香菜、阿佤芫荽等。为伞形科刺芹属的植物。性味:辛、微苦,温。
具有疏风除热,芳香健胃之功效,也是果园和农田中常见杂草,危害轻。花果期夏、秋季节。
芫荽,又称香菜,一年成二年生蔬菜,适生范围广,四季可种植。主根细,茎直立较长,叶柄较短,以色泽青绿、香气浓郁、质地翠绿、无黄烂叶者为上品。
种植者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管理;
一、做好种植规划,精耕细作。
避免重茬,要在3年内未种过芫荽、芹菜的块上种植,以防发生株腐病等土传病害。对选好的地块要精耕细作,施足有机肥和磷素化肥,深翻平畦,耥碎坷垃,畦面上暄下实,然后耧平畦面,浇足底墒水。
二、种子处理:选优质品种,用15℃—20℃的清水浸种12—24小时(中间更换一次水),捞出后控出多余水分,装入湿布袋里,然后放入地坑中催芽一昼夜后再拌施新高脂膜800倍液(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随即在平整好的畦面撒播种子,做到适量播种,并覆盖薄沙细土微许在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三、苗期管理:芫荽出苗后3—4天小水灌浇一次,保持合理墒情。
冬季大棚种植应注意温度合理调节(生长温限3℃–20℃),及时间苗定苗,保持合理株行距,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合理施肥灌水。要在定苗后旺长期开始即喷施壮茎灵,可使杆茎迅速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提高优质商品率。
四、病虫害防治:芫荽的病害有早疫、晚疫病、菌核病、灰霉病、软腐病、病毒病、株腐病等,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要根据病虫害的发作特点,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喷施针对性灭防药剂的同时,加施新高脂膜,可有效提高药效,巩固防治效果。
1、品种选择
芫荽有大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大叶品种植株高,叶片大,香味淡,产量较高。
小叶品种植株较矮,叶片小,香味浓,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稍低,一般春、秋栽培多选小叶品种,夏季选择大叶品种。
2、地块选择和整地施肥
种植香菜的地块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湿润的地块,土地必须进行翻犁,施入足够的底肥,每亩施放腐熟的农家肥2000—2500公斤。将肥料翻犁在土壤中,耙平后做成厢宽1.2—1.5米,沟宽30厘米的高厢,畦面要求土壤细碎、疏松、平整。
3、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手将种子搓开为单粒。
4、播种
芫荽一般采用撒播,也可以采用条播。
将土地耙平做成高畦后撒播。每亩用种子1.5公斤加入适量的小白菜种子混合后均匀撒播,小白菜可以为芫荽苗遮荫,在间苗时将小白菜拔除。
5、田间管理
苗期不宜浇水太多。
苗高2厘米时开始浇水和追施腐熟清粪水或者尿素,植株高10厘米后,进入生长旺盛时期,就要勤浇水施肥,保持土壤表层湿润,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涝。注意中耕和适当间苗,间苗时拔除杂草。
定植前适宜期为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定植前要整地施肥。
在平坦园地进行穴栽,按株行距1.5×2米挖定植穴,长宽深各50厘米。
在低丘岗建园,应按等高线修成水平带,带距1。5-2米,带宽1—1.5米,按株距1.5米挖定植穴。栽前每穴施堆肥100~150千克,钙、镁、磷肥各250克与土拌匀。栽植时根系要舒展,覆土踏实,浇足定植水。
苗木成活后要注意适时中耕除草、施肥,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抗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