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三病混感是指链球菌病、焦虫病、羊肠毒血症这三种病同时感染,这会导致病羊死亡率升高,从而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损失。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绵羊三病的症状,绵羊三病防治措施!
一、绵羊三病的症状
1、临床症状
病羊初期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反刍停止,行走不稳;眼结膜充血,流泪,后期眼角有脓性分泌物;口流涎,下颌淋巴结肿大;鼻腔流浆液性鼻液,后变为脓性;呼吸急促困难,咽喉、舌肿胀;病羊腹泻,排黑色或深绿色的恶臭稀便。强迫驱赶,肢体僵硬,举步艰难,有时可见病羊突然倒地,四肢痉挛;临死前卧地不起,四肢作游泳样运动;部分病羊眼睑、嘴唇,死前抽搐、呻吟、磨牙。
2、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胆囊肿大,肾脏表面充血,实质松软如泥,稍压即碎烂。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脂肪有点状出血。小肠黏膜充血、出血,整个肠壁呈血红色,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液体增多。脾肿大,淋巴结出血、肿大,鼻、咽喉、气管黏膜出血,肺脏水肿、气肿、肺实质出血、肝变,呈大叶性肺炎,膀胱水肿,子宫黏膜、胃、大小肠浆膜和黏膜有弥漫性出血点。
二、绵羊三病防治措施
1、病死羊深埋处理,圈舍、用具严格消毒。
2、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病羊上午肌肉注射头林可霉素、盐酸嘧啶黄,下午注射氧氟沙星、黄芪多糖,同时口服“磺胺脒”或灌服10%的石灰水,每天1次,连续3天;呼吸困难的羊,联合肌注氟苯尼考或泰乐菌素;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羊,给予强心补液,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樟脑磺酸钠。
三、夏季养殖绵羊注意事项
1、适当放牧
在绵羊放牧过程中,对放牧时间进行控制,尽量在早上、晚上放牧,并注意放牧的周边环境,以免羊群食入露水草,或在潮湿泥泞处进食导致寄生虫卵进入羊体另外,在放牧后,不可让羊群直接进入羊舍,而是要让其在阴凉处停留以便热量外散。
2、定时更换饲料
在绵羊放牧过程中,对放牧时间进行控制,尽量在早上、晚上放牧,并注意放牧的周边环境,以免羊群食入露水草,或在潮湿泥泞处进食导致寄生虫卵进入羊体另外,在放牧后,不可让羊群直接进入羊舍,而是要让其在阴凉处停留以便热量外散。
3、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饲养中,饲养者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更换饮水源,确保羊群每天饮水4~6次。同时,为了及时补充绵羊由于出汗所导致的盐分流失,以维持羊体的电解质平衡,在羊群饮用水中加入适量淡盐水,或按照一定比例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电解质,进而增加羊体的抗应激能力。
4、及时驱虫
羊群在进食、饮水过程中,较容易感染寄生虫,进而对绵羊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导致绵羊体质下降。所以,在饲养管理中,要对羊群进行及时的驱虫处理,利用丙硫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其中丙硫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mg空腹进食,以防止体内寄生虫滋生。阿维菌素为每千克体重0.2mg剂量予以皮下注射,以防止体外寄生虫繁殖。因夏季寄生虫较活跃,所以,1~2周进行一次羊群驱虫处理,并及时清理羊群粪便,让绵羊服用健脾散,以提高羊群食欲。
5、定期消毒清扫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养殖者要对圈舍进行定期消毒、清扫处理,让羊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并确保圈舍干燥、卫生,以免羊舍潮湿、燥热而导致病菌、有害气体的产生,对绵羊的健康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诱发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蓝舌病等,导致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圈舍管理时,至少每周进行两次消毒处理,并用含碘消毒液、含氯消毒液进行全面交叉消毒。
6、防中暑管理
由于绵羊的皮毛较厚,体表散热慢,夏季较容易中暑。需要做好羊群的防中暑管理,确保羊舍的通透性,让空气南北流通。同时也可以通过搭设遮荫棚,或在室内安装吊扇,喷水头等方式,让绵羊保持正常体温。另外,在饲养管理中还要注意控制好羊群密度,针对密度较大羊群进行拆群管理,让其散热。
“绵羊三病的症状,绵羊三病防治措施!”就介绍到这里了!夏季气温高,多雨,湿度大,在绵羊养殖上,由于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绵羊三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建议养羊人接下来注意做好该病的防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