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怎么合法养殖
牛蛙的养殖最佳时间
牛蛙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牛蛙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牛蛙养殖技术及防治
如何室内养殖牛蛙
40亩牛蛙养殖方法
需要:
1、特种养殖许可证
(1)虽然我国养殖牛蛙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牛蛙养殖还是属于特种养殖。
(2)在养殖牛蛙时除了要办理相关证件和经营许可之外,还需要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
2、场地条件
(1)牛蛙生活的池塘一定要建设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一般1个大池的面积为每100平方米,每个大池可以平均分成4个小池。
(2)池边可以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cm一定要埋入池底中,池埂高40cm,水体深度不低于20cm。
3、温度
牛蛙属于定温动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C左右,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C左右,低于20°C、高于30°C一般不产卵。
二、牛蛙附废水处理方案
1、牛蛙养殖的废水处理方案可以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的联合工艺进行。首先将牛蛙的废水倒进格栅池,然后通过格栅拦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这样能有效降低后续工艺运行的负荷,减少废水设备管道堵塞的问题。在格栅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PH等的调节。
2、养殖牛蛙时可以在牛蛙池里面种植藕和水生植物等,这样可以供牛蛙休息,牛蛙池的周围还可以种植一些花卉和灌木树等,这样能为牛蛙招引小昆虫。在养殖牛蛙之前,一定要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但是后期要做好污水排放的工作。
3、牛蛙养殖的废水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是大批量的牛蛙污染会比较大,因为大量的污水中可能有病死蛙体以及其它污染物。如果这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水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一般来说,牛蛙,在每年的6~8月份是进食的高峰期,但如果说从小就开始养的话,你分批次可以在3月份就引进一批,在4月份5月份都可以,但是最晚不要晚于6月份,因为对他对水温要求是比较高的,虽然他可以适应低温,但会影响他发育的速度。
牛蛙成长的最合适的温度是25度到30度没错,就是这个5度的温差高于30度低于25度它可以生存20度到30度它也可以正常生长,但是25度到30度是他觉得最合适的温度,这个时候它的活跃性是最强的,进食量最大,身体的发育速度也最快,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个温度基本上就出现在每年的6~8月份,自然这个时候是他进食的旺盛期,对于养殖户来说,这三个月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1、蝌蚪管理:蝌蚪可以说是牛蛙的最初形态,而我们在管理蝌蚪的时候,一定要定期的做好巡查方面的工作,也要做好观察蝌蚪的活动情况与蝌蚪进食方面的情况,然后我们在做好一定的记录。也要做好控制养殖池水的温度以及深度,管理好水质方面的问题,还要保证水质比较干净清澈。做好蝌蚪的疾病预防工作。然后再加强饲料的管理,对于蝌蚪的异常情况我们也要及时的作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里面比较严重的那就是浮头,而浮头则又是代表着溶氧的不足或者是氧气方面过量,所以,我们也要及时的调整好养殖池当中的溶氧含量。
2、幼蛙管理:幼蛙可以说是蝌蚪成功蜕化成青蛙的一个基本模样,这个时候,幼蛙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再加上它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如果出现管理不善的话,幼蛙就会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而在幼蛙时期的时候,饲料是可以选择投喂少量的一些肉食,比如说蚕蛹干和动物内脏等等,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投放量,千万不要投放的太多,如果幼蛙吃的太饱的话,是非常不利于营养的吸收与后期的一些消化。而幼蛙的生长则要控制好一定的温湿度,也要做好分类的一些措施,天敌与疾病的防治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但如果是要进行越冬的话,越冬管理可以说是一个首要的任务。
3、成蛙管理:随着幼蛙的一些生长,它们的体型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我们是需要根据成蛙的体型重量等来进行合理的调控养殖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养殖密度大概是会在三十只/平方米左右的。而在到达成蛙期以后,牛蛙的生长能力是会出现加强,越来越有一些活力,而且它们的跳跃能力也会一步步的进行完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养殖池周围的一些防逃措施才行,然后去提高围墙的高度,防止出现成蛙会跳出养殖池的现象。成蛙的生长温度比较适应在二十五度左右,而在控制水温的同时,夏季的时候也要做好一定的遮阳遮阴的工作,防止出现阳光会直射在牛蛙的皮肤上面,从而会出现灼伤。成蛙在达到产卵期的时间可以说是与天气的变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会在二十二度以及以上的晴天的时候,是会在早上开始进行产卵的。
4、亲蛙管理:成蛙当中可以选择生长能力强的来作为繁殖留种的蛙,而这种蛙也就是亲蛙,再加上亲蛙一般情况下,体型比较大,重量也会比较高。并且亲蛙的繁殖生长也是非常需要一些空间的,所以,亲蛙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每平米的数量是千万不要超过两只。
一、牛蛙的养殖环境:
1、水陆两栖:
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 一 40cm 深的不冻土层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 6ocm 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 、结伴群居:
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乃至几千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养殖温度: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 一 32 ℃ ,繁殖最适温度为20 一 30℃ ,低于20℃、高于 30 ℃ 一般不产卵。当温度降至15 ℃ 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 ℃ 以下,则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 39 一 40 ℃ 。 34 一 36 ℃ 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 37 一 39 ℃ 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
二、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草,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几只或几十只共栖一处,待适应环境后,便不随便搬迁。
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声尤甚,一蛙先鸣,其他蛙跟随齐鸣,夜间比白天叫得更厉害,其后便抱对产卵。产卵期至7月中旬止,历经70天左右。卵呈片状,借水草固着浮于水面。受精卵孵化为蝌蚪,生活于水中,以后变态为蛙。过水陆两栖生活。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动与摄食。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来活动觅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带无明显休眠期。
三、牛蛙的食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
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
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l60g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囚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 l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 l60g 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
两栖性喜栖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②群居性。③变态性。④互相残杀性。⑤变温性。⑥冬眠。⑦体色可变性:皮肤颜色可随温度、光照和所生活环境色调变化而变化。一般有两种基色:一是黑褐色;一是绿色。冬季和早春是浓褐色,春末为鲜绿色,秋季为淡褐色。幼蛙是绿色。⑧鸣叫:牛蛙鸣叫的声音酷似黄牛。繁殖季节到来,变鸣叫。⑨再生:牛蛙身体部分损伤,脱落或截除后,能重新生长出来。⑩寿命:牛蛙寿命较长,正常能活到16年。
三、牛蛙的繁殖技术
牛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成熟个体下水“抢对”,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在水中结合,进行体外受精,是典型的蛙类繁殖代表。
1、性成熟年龄。牛蛙性腺发育,从孵出蝌蚪到性成熟,一般约需8—9个月。从体重上选择,雌蛙约在350g以上,雄蛙在300g以上。但实际上,牛蛙性成熟也因温度、饵料、养殖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
2、雌雄比例:2:3,1:1
3、放养密度:5对/10㎡
4、产卵地:s=10—20㎡,H=1.2m,防出墙,防出网,1m左右,要有一半水面一半陆地,水陆要种植一些草本植物。
5、产卵习性
①发情行为:性成熟的雌雄牛蛙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的影响下,都有明显的发情行为。雄性发情的最初行为是不断鸣叫,召唤雌蛙,平均每小时叫声在100次以上,并有追逐行为。抓住雌蛙,手指轻触其颌下胸部,左右前肢会迅速合拢抱住。可见到前肢第一肢基部内侧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并呈肉红色。发情的雌蛙不吃食物,向雄蛙的鸣声处跳去,有时发出“咔咔”应和,表明雌蛙有求偶要求,也只有到这个时刻,雌蛙才让雄蛙跳到背上抱对。
②抱对: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抱对,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抱对时间一般长达1—2天。
③产卵、受精: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随地域不同而有早迟。产卵的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关键是温度,只要水温达20—30℃,不论是池塘、河沟,均能顺产。理想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岸边有水草。抱对行为接近尾声时,雌蛙受异体刺激,经感觉器官传到中枢神经,再抵达脑垂体,促使脑垂体分泌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雌蛙用力后瞪,腹部借助呼吸和雄蛙搂抱引起收缩,将卵产出体外。同时雄蛙排出精液,进行体外受精。排卵时间一次10—20分钟。一般个体产卵量2-3万粒,最多达5万粒。
白天放在水桶里,水刚刚到牛蛙的高度就可以了,晚上临睡觉时,可以把牛蛙放在你家厨房,关灯关门,就可以了,你家就再也不会有蟑螂了!唯一不好的是,牛蛙在夜里有时会叫,声音象牛叫一样很宏亮,所以叫牛蛙,一定要关紧厨房门和卧室的门,就基本可以达到安睡的需要了。
养殖技术
1、苗种放养
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2、饵料投喂
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水质管理
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另外应减少饲养池水水生植物的投放量,以免与蛙特别是蝌蚪争氧,如遇阳光猛烈,则可多投些水生植物,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巡池检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养殖条件
1、特种养殖许可证
虽然我国养殖牛蛙时间比较久远,但是牛蛙饲养仍然属于特种养殖,在养殖牛蛙的时候除了要办理相关证件和经营许可,另外特种养殖许可证也是需要办理的。
2、场地条件
牛蛙池塘产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等。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中,池埂高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
3、温度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高于30℃一般不产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