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绿脓杆菌病雏鹅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雏鹅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10%。多由创伤感染。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雏鹅绿脓杆菌病,雏鹅绿脓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症状
患病雏鹅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粗乱无光泽,两翅下垂。腹泻,粪便呈水样,呈白色、淡黄或黄绿色,严重者粪便中带血。口角边缘皮肤、头部、下颌、腿等处,有绿豆大至蚕豆大脓疱,触之柔软,有波动感,有的皮下水肿。眼半开半闭,流泪,眼周围发生不同程度水肿,水肿部破裂后流出液体,形成痂皮。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并有罗音,病雏极度衰竭,突然倒向一侧,全身抽搐而死。
剖检雏鹅的特征性病变
病死雏鹅颈部、头部皮下呈黄绿色胶冻样浸润,切开见有淡绿色黏稠液体流出。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黄色斑点状坏死灶。肾脏肿胀,呈暗红色。脾肿大,充血,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灶。心冠沟脂肪出血,并有胶冻样浸润,心内、外膜有出血斑。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雏鹅绿脓杆菌病的病原为假单孢菌属绿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一端单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和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培养基或病灶内产生绿脓青素和绿脓荧光色素等多种毒素。分布广泛,存在于水、污水、土壤和空气中,为条件性致病菌,可造成多种动物的感染而发病。当鹅因应激等因素而抵抗力低下时易引起机体感染。
雏鹅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雏鹅的一种败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为5%-10%。但常因其他病原微生物继发或并发感染而造成损失,必须引起重视。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预防措施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防止创伤感染。对于运输的雏鹅,必须对盛载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原对雏鹅的感染。
一旦发病,要封锁养殖场,及时挑出病鹅隔离治疗。对无治疗价值的鹅一律淘汰,并与死雏鹅一起深埋。用0.1%醋酸溶液对孵化育雏室及用具彻底消毒,用消毒药物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2.治疗方法治疗可用多粘菌素,每千克饲料15毫克拌料,连用3~5天;阿米卡星,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5毫克,1次/日,连用3天;也可用庆大霉素、磺胺嘧啶等药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微生态制剂,有利于雏鹅康复。
雏鹅绿脓杆菌病一般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因种蛋卫生管理不佳而被污染,被污染的种蛋经孵化产气而爆破时又造成其他鹅胚的污染及初出炕的雏鹅感染。养殖无小事,提醒广大伺养者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本文“雏鹅绿脓杆菌病,雏鹅绿脓杆菌病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