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鳃病是草鱼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诊断中细菌性烂鳃病常与寄生虫病、鳃霉病等同时并发或继发,在同一池塘中烂鳃病经常与草鱼出血病同时检出。患病草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的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为“乌头瘟”。肉眼观察患病鱼的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透明病灶,俗称“开天窗”。
引起草鱼烂鳃的原因有哪些
1、溶氧不足。池塘溶氧长期较低,鱼处于亚缺氧状态,体质变弱,易感染病原。
2、淡水鱼池塘以下情况容易发生气泡病,引发烂鳃。⑴高温期,连续晴天,水肥的池塘藻类光合作用强,产生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中溶氧过饱和。⑵池塘水浅。⑶温差变化大的季节,尤其是3、4、5、9月份常见。⑷连续下雨后晴天。⑸频繁使用杀虫、杀菌药物。⑹过量施肥或不正确使用肥料。⑺清塘或倒藻后易发生。
3、细菌感染。水体环境恶劣,污染严重,尤其是有机质多的池塘,细菌大量繁殖。
4、寄生虫。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于鳃部,损伤鳃丝,感染细菌引起烂鳃。
草鱼烂鳃如何预防
1、多增氧。溶氧是水产养殖的基本保障,增氧增产是目前水产养殖的主流方向,池塘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也会相应减少,同时水体稳定,鱼体免疫力增强,疾病发生率自然就会降低,烂鳃也会减少。所以增氧是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的当务之急。
2、勤改底。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多数来源于池塘底泥,塘底淤泥较多、溶氧低、底臭严重、积累大量毒素等,水温合适时病原大量繁殖。通过改底药物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3、巧稳水。如果池塘水质变化较大,水色一会变红、一会变黑,亚硝酸盐超标等,养殖动物面临着泛塘的危险。保持池塘生态平衡,也就是平衡水体的藻相、菌相、浮游动物等,水体才能稳定。老水池塘、水深、溶氧充足的池塘相对稳定;少使用杀虫、杀菌药物,有利于池塘水体稳定。
4、常保健。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疾病自然减少。
“引起草鱼烂鳃的原因有哪些草鱼烂鳃如何预防”你学会了吗草鱼烂鳃在早春4,5月份很容易发生,希望大家能够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由于草鱼烂鳃导致的重大损失,今天的草鱼烂鳃讲解就到这里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