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纹病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病斑,直径4~12毫米,暗褐色,有轮纹,后期上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病枯叶上越冬。
翌春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侵染。
在东北7~8月发生。
苹果轮纹病的症状:苹果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较少。枝干染病初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近圆形、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渐扩大成质地坚硬、中心突起、边缘龟裂的病斑,健部产生裂缝并逐渐加深,病组织有时翘起脱落。
病斑多侵害树皮的表层,极少深达木质部。
果实染病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病,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近圆形,小斑点迅速扩展呈淡褐色或褐色,具同心轮纹,不下陷。在条件成熟时,数天内整个果实完全腐烂,溢出茶褐色黏液,并发出酸臭气味。后期病斑中心散出黑色小粒点,最后果实失水变为黑色僵果。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树势强弱和品种的抗病性等关系密切。
气象因素:病菌侵染期内,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幼果期降雨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病菌繁殖、果园孢子大量散布和萌发侵入,病害发生严重;反之则病菌孢子散布和侵染少,发病轻。
果实生育期,特别是在5~7月,降雨多、雨日多、雾露多,病菌孢子的侵染率高,通常发病重。在河北省,5~7月潮湿雨多的年份发病重;相反,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病轻。
轮纹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病害发生与树势强弱关系密切。树势强壮,枝干上病斑数量少;树势衰弱,枝干上病变组织多而且常常连成片,易造成死枝、死树。
对于同一株苹果树,一般进入盛果期后,枝干上病斑的密度加大。2~8年生枝条均可发病,但随枝龄的增长,病斑增多。除老弱枝干易感病外,老病园内补植的幼树也易染病。
由于侵染果实的病菌主要来自枝干,所以,枝干发病重的果园果实发病也重。据青岛市农业科学院调查,弱树散发分生孢子的数量是壮树的38.5倍,弱树病果率是壮树的7.5倍。因此,管理不当,如偏施氮肥,过度环剥,留果过多等,均导致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品种抗病性苹果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凡皮孔密度大、细胞结构疏松的品种感病重,反之则感病轻。如金冠果实的皮孔数量比黄魁多5倍,因此金冠比黄魁发病重。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对富士、金冠、红星、嘎拉、华冠和GS4354、GS4772等17个品种(系)进行的枝干轮纹病田间发病状况调查,通过对其1年生枝条的田间和温室接种进行抗性鉴定,并对枝条皮孔密度和大小与轮纹病抗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1年生枝条皮孔密度和皮孔大小与抗病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秦冠、北之幸、GS43543品种(系)对枝干轮纹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富士、华冠、金冠、红星等品种易感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