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养殖技术提高了,但是牛的疾病种类却也越来越多,不仅仅要学会治疗方法,还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将发病率降到。今天是牛焦虫病的防治具体如下:
症状:(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粘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粘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结合耳静脉采血涂片镜
检发现虫体,确诊此病为牛巴贝斯焦虫病。
预防: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病畜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消灭一定范围内的硬蜱。在夏季应着重消灭牛体上的幼虫和若虫,
以杜绝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病因: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治疗:对病畜进行精心护理,及时治疗,在强心、健胃整肠、补液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下列药物来消灭病原体:
1.黄色素(锥黄素):按每公斤体重3毫克-4毫克(每头不超过2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过滤后,煮沸消毒30分钟,降温至30℃静脉注射。
2.贝尼尔(三氮脒):按每公斤体重3毫克-4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5%溶液,过滤后灭菌,肌肉注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0430.html